刻花绿釉值钱吗

雅集网/冉 阅读

本文目录

元绿釉瓷真品特征

元绿釉瓷真品的特征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1.釉色:元代早期绿釉偏浅
后期逐渐加深
呈墨绿或深绿色

此外
真品绿釉呈现出自然温润的质感
不会出现过于明亮或过于刺眼的情况

2.胎体:真品胎体坚实、细腻
采用高质量的瓷土
且烧制温度适宜
胎壁薄而均匀
手感舒适

3.造型:真品瓷器制作精细
各个部位的比例恰当
各个雕刻细节处理得当
品相精美
所以无论是颈、肩、腹、底或口径
都有着独特的表现

由此可见
元绿釉瓷真品的特征主要表现出釉色自然、胎体坚实、造型精美等特点

吉州窑瓷器价格
瓷器的分类有哪些

吉州窑瓷器的类别与纹样装饰

吉州窑瓷器种类繁多
纹样装饰丰富多彩
按胎釉可分为青釉、黑釉、乳白釉、白釉彩绘和绿釉等类
在装饰技法上采用洒釉、剪纸、贴花、剔花、印花、彩绘、划花和堆塑等
变幻无穷
在瓷器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上得到统一

青瓷类

有青绿、米黄、酱褐等釉色
在酱褐釉瓷方面本觉寺窑床底下层和同层位的天足岭堆积层中发现有酱褐釉豌、罐和短流注壶等一类器物
这两处都是未经扰乱的堆积层
它的烧造方法和浙江绍兴**的三国青瓷及唐越窑烧造技法相同
使用的是高岭土衬块烧
此类器与丰城洪州窑晚唐间烧造的短流注壶、双系罐
河南鹤壁集窑瓷壶、注子和双系罐等相近似
青瓷器质粗夹细砂
胎釉间先施一\化妆土\
再烧一层酱褐釉
釉不及底
碗内衬贴五六块高岭土
以免叠烧时搭釉
这些产品的烧造年代可提早到唐代晚期
青灰、米黄釉瓷器在尹家山岭、上蒋岭、茅庵岭等均有**
胎质灰白
较坚
数量很少
与吉州窑的胎质相同
主要器物有莲瓣纹高足杯、刻画缠枝暗花碗、浅腹盘、鼎炉、圈足盘、素面高足杯和碟等
有的施釉不及底
开冰裂细片
盘、碗和素面高足杯等
底露紫红色不施釉\血底足\
其中莲瓣纹高足杯似五代期间烧造
其他器物均见于江西省南昌、清江、东乡和新干等地宋元墓
从胎釉分析
应是吉州窑烧造
有的如仿龙泉釉高足杯
因火候、胎土和烧造技术上的差异
釉色青中泛黄

乳白釉瓷类

胎质灰白较细
以碗、盏、碟、钵为多
釉色白中泛青黄
釉薄不及底
近似早期影青瓷
底足切削较粗糙.底式有平底、圈足之分
有的圈足高达2.7厘米
乳白釉瓷以碗为多
窑床底下堆积层所出厚唇和折唇碗始烧于晚唐五代
至元代末期
碗内底一般多印有\吉\、\记\、\太\"或酱釉书以\"吉\"、\"记\"、\"福\"
少数器书\"慧\"、\"太平\"和\"本觉\"等款识
常见器型还有玉壶春瓶、器盖、粉盒、小罐和玩具等
乳白釉瓷以印花装饰为主
多见于碗、瓶和碟一类器
印花碗内底多饰梅花、缠枝花卉、双鱼戏水或凤采牡丹图案
口沿空间以回纹填补
玉壶春瓶器腹两侧压印一组鸾凤主题图案
图案以外的空间部位饰以缠枝牡丹
近底部环以凸如意首纹一周
主题突出
纹样严谨精致
布局匀称明丽
达到了装饰与造型的统一
具有定窑型印花瓷的典型风格
这说明吉州窑不仅富于创新
还善于博采众长

白釉彩绘瓷类

彩绘瓷属釉下彩
是直接在胎坯上彩绘
然后施加薄釉
它与磁州窑彩绘瓷先在胎壁上涂以白粉
然后施釉再着色彩不同
两者似有承前启后的密切关系
此类彩绘瓷的胎釉与乳白釉瓷相同
主要器物有罐、瓶、盆、炉、壶、枕、粉盒、器盖和玩具等
纹样装饰多为吉祥如意等与民间习俗相关联的写意画
如蛱蝶、双鱼、双鸭戏水(成双)、跃鹿(禄)、鹊(喜)、回纹(连续不断)等
以及与绘画相联的折枝梅、芦草、梅竹
和图案有关的海涛、八封、六边形和连弧纹等
画面的各种构思都是根据不同的造型需要而设计的
远看主题突出
近观纹样精细
一般来说
瓶类颈部饰弦纹、回纹
腹部饰海涛或六、四连弧开窗
内多绘跃鹿、双鸭戏水图案
有的则绘芍药、飞蝶、梅花
点缀以竹叶或缠枝花草
构图静中有动
具有安定、和谐、新颖的美感
罐类器亦多饰连弧开光、跃鹿、海涛、花蝶、芦草和莲瓣纹
盘多绘双鱼戏水
与器物的形制配合得十分协调
壶类器多饰花蝶、缠枝蔓草、梅花、芦草纹样
杯形器多饰弦纹、梅蝶纹
粉盒盖面多为弦纹、葵花、梅花、芦草、芦雁、莲瓣和乳钉纹样
瓷枕边沿多为宽带弦纹
内为三弧、八弧开窗
窗内绘以梅竹、松枝、海涛纹
有的为四边或六边连续\"山\"字形构图
鼎炉颈部多饰回纹
腹为连弧开窗
内绘梅竹、莲花、跃鹿、八卦、鸳鸯戏水、窗外衬托以莲瓣、四边或六边几何纹样
装饰和造型十分统一

黑釉瓷类

黑釉瓷是吉州窑开放\"异彩的山花\"
又称之为\"天目瓷\"
它利用廉价的天然黑色涂料
通过独特的制作技巧
产生变化多端的釉面与纹样
达到清新雅致的效果
表现出民间的\"实用艺术和朴素风格\"
常见器物有碗、盘、碟、钵、瓶、壶、杯、高足杯、鼎炉、罐、器盖和玩具等
胎质夹细砂

黑釉瓷纹样装饰大体有剪纸贴花、彩绘、洒釉、剔花、刻花.划花、木叶贴花和素天目等
其中剪纸贴花和木叶贴花装饰仅见于吉州窑
是风格独具的装饰
而\"油滴\"、\"兔毫\"、\"洒釉\"等窑变色斑更是黑釉瓷中的名贵品种
据史书记载
宋人斗茶品茶专尚兔毫盏
宋徽宗说过:\"盏色以青黑为贵
兔毫为上
\"新近**的黑釉瓷纹饰有木叶纹、鸾凤纹、鹿树兔毫纹、月梅纹、月竹纹、洒釉芦荻纹、散缀梅花、**皮斑、剔花填釉折枝梅等
各种窑变色斑犹如云雾、细雨、芦花、**的甲壳、**皮的纹斑或青、蓝、绿、紫的火焰
这些异彩缤纷的釉面装饰
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美好的记忆
剪纸贴花多运用在碗盏内壁
采用同一样式的剪纸
三点或四点均齐排列
口沿衬以二方连续的带状花边
使画面整体与盏碗轮廓匀称协调
木叶纹装饰和剪纸贴花一样是吉州窑装饰艺术中的两朵奇范
这种木叶纹多装饰在黑釉碗(盏)内
有单片的木叶
有半叶挂于盏边的
也有双叶萱落或三叶散点的
吉州窑黑釉彩绘瓷多为月光底下的梅树、竹枝、飞蝶或风雪中的芦花
有含蓄的风味和浓厚的国画意境
开创了釉上彩绘的先河
在文字装饰上
有压印、彩书\"吉\"\"记\"、\"福\"、\"慧\"、\"太平\"、\"粉合十分\"、\"尹家个\"、\"本觉\"、\"舒家记\"或剪纸\"金玉满堂\"、\"长命富贵\"和\"福寿康宁\"等
表达了民间习俗和向往美好康乐的愿望
黑釉剔花填釉折枝梅装饰
迎雪盛开
别具雅趣
简练的刀法
剔画得形神兼备

瓷塑技艺也颇具盛名
各种瓷塑包括有人像、牧童骑牛、鸡鸭、牛、**、象棋、瓷珠等
其个牧童骑牛与南朝鲜海域中国元代沉船中的景德镇窑牧童骑牛瓷塑极相近似
其中有一彩绘瓷片
上绘人像
侧置一酒坛
极似宋画
这些优秀的装饰艺术对研究宋代窑业、地方历史和服饰是重要借鉴
至今仍是我们陶瓷工艺上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珍贵遗产

绿釉瓷类

绿釉瓷属于低温铅釉
主要器型有盆、枕、碗、盏、碟、长颈瓶、壶、三足炉、器盖和建筑饰物等
以枕为多
胎质粗松
主要纹样有弦纹、蕉叶、乳钉、缠枝牡丹和水波纹等
均系釉下刻画或压印
瓷枕以北部各窑堆积发现最多
这类瓷枕在江西修水、临川和丰城等地均有发现

吉州窑还烧造黄釉瓷
主要器型是三乳足鼎炉、炉壁压印有凸瓣牡丹或水波纹样
搞收藏一般是从瓷片开始的
有了瓷片标本才会做到心中有数
看天下藏友都有收藏瓷片这个爱好

"

古代五大窑厂的特点

五大窑厂的特点包括技艺高超、产品多样化、规模宏大、运作精细、历史悠久

其中
五大窑厂是指北宋开封的汴窑、南宋临安的官窑、温州的越窑、河北的定窑和江西的钧窑

这些窑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
生产出来的陶瓷产品也很多样化
包括瓷器、盆、碗、瓶、缸等等
技艺非常高超

为了保证品质
它们还实行了非常严格的**制度
包括烧瓷的温度控制、颜色配比等等

这些制度的运作非常精细
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这些窑厂在历史上所占的地位非常重要
也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代表

瓷器的新釉和老釉的区别是什么

釉指的是覆盖在陶瓷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
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按一定比例配合
经过研磨制成釉浆
施于坯体表面
经一定温度煅烧后所形成的

釉面能增加陶瓷制品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
还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土腥秽侵蚀等特点
其种类繁多
分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烧成温度
可分为高温釉、低温釉

(2)按外表特征
可分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裂纹釉(开片)、结晶釉等

(3)按釉料化学成分
可分为石灰釉、长石釉、铅釉、无铅釉、硼釉、铅硼釉等
釉的发明与使用
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必备条件

根据我国目前已经发掘的考古材料获知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
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实践中
在不断地改进原料选择与处理以及提高烧成温度和器表施釉的基础上
就创造出了原始的瓷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发展
我国历朝历代瓷器涌现出了各具时代特色的釉面
以釉色简单区分概括之
主要有以下几类:

1、青釉瓷器(图1)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
在还原气氛中焙烧所致

但青瓷中还因含铁量的不同和还原气氛的差异
色调呈现青黄色或黄褐色

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的原始青瓷
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
至东汉时开始成熟

在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河南、甘肃等地的东汉墓葬和遗址中
都**了大量的青瓷器

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南北各地瓷窑烧制青瓷更为普遍
种类繁多
质量进一步提高

南方和北方所烧青瓷各具特色:南方青瓷一般胎质坚硬细腻
呈青灰色
釉色晶莹纯净
常用如冰似玉来形容

北方青瓷胎体厚重
釉层玻璃质感强
流动性大
釉面有细密的开片
釉色青中泛黄

至唐代越窑青瓷大兴
以“千峰翠色”的釉色擅场一时
其色泽最佳者被称为“秘色”瓷

隋唐之际各种釉色的瓷器相继出现
至宋代更是名瓷迭出
但青瓷并未因此而没落
还衍生出许多著名的品种

宋代五大名窑中
汝、官、哥窑均属于青釉瓷器

宋代官窑、哥窑青瓷
为显出庄重凝厚、古拙质朴的美感
特意在胎体中加入适量的含有氧化铁的紫金土
以形成“紫口铁足”
其釉面自然生成的开片纹饰更是饶有趣味

北方民窑中的耀州青瓷
在继承越窑青瓷刻划技法的基础上
也独辟蹊径
不仅刀锋更为犀利流畅且所刻图案“巧如范金
精比琢玉”

宋代龙泉窑的匠师们
为使青瓷呈现美玉和翡翠之风韵
在胎体上多次施釉
终于烧成了青翠欲滴、与翡翠相媲美的“梅子青”色
代表了中国陶瓷史上青瓷烧制的最高水平

元、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的兴起
瓷器以青釉为主的局面发生了改变
开始了一个色彩缤纷、灿烂绚丽的彩瓷新纪元

2.白釉瓷器(图2)白釉瓷器是我国传统瓷器的一种
以含铁量低的瓷坯
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制瓷业的巨大发展
制瓷工艺技术大大进步
胎、釉的选择及配方均有改进
更重要的是
在五胡十六国时期
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入主中原
其审美“尚白”便成为此时强大的时尚
反映在瓷器生产上
便是时代需要白瓷

大约在北朝晚期
在我国北方出现了白釉瓷器

据考古资料表明
北朝白瓷有确切纪年的只有河南安阳洪河屯村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的一批白瓷
这是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白瓷
由于刚刚脱离青瓷体系
此时的白瓷胎呈浅黄褐色
釉呈乳白色泛青黄色
积釉处为湖青色
釉层薄而滋润
这是早期白釉瓷的特征
釉中铁的含量很少
但还有一定含量
故而釉色白中泛黄泛青
在经历了北朝晚期初创、隋代的发展以后
白釉瓷器在唐代已经十分成熟
形成了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烧制中心
是唐代“南青北白”制瓷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白瓷的成熟
不仅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瓷器品种
是陶瓷史上一个巨大的进步
更为元、明、清时期的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等各色瓷器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白瓷的烧制以定窑为代表
宋代定窑白瓷烧制采用当地富含氧化铝的瓷土做胎料
经过细致的加工和良好的筛选
制成的器物胎体轻薄
胎质洁白坚硬
景德镇窑在前代青瓷和白瓷的生产基础之上
糅合南方越窑青瓷的釉色风格、北方定窑的造型和装饰创烧出了青白瓷
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
青中有白或白中泛青
少数釉色受地下潮湿环境的影响偏糙米黄色
开细纹片
历代对青白瓷都有很高的评价
从**的宋代青白瓷看
其采撷金银器秀美活泼的造型特点
胎质洁白细腻
釉色洁净高雅、晶莹明澈
确有玉的质感
青白瓷从北宋初期开始烧制
在经历釉层由薄至厚、装饰从无纹到刻花浮雕盛行的过程中
形成了以景德镇湖田窑为中心的青白瓷窑系
元代在青白瓷的基础上又创烧出卵白釉这一新的白釉品种
它与同时期的青花一样
是元代瓷器最高水平的标志
元代卵白釉瓷的瓷胎采用高岭土加瓷土的二元配方法
增加胎土中氧化铝的含量
既提高烧成温度
又使得大件瓷器在高温中不变形
保证了质量
由于釉的黏度提高
不易流淌
釉质紧密
烧成后釉面失透
光泽柔和
早期器物颜色微闪青
晚期随着釉中含铁量的减少
色泽趋于纯正
明清以后随着景德镇瓷业大兴
历代官窑烧制的白瓷都很精美
各色彩瓷的逐渐增多也使得白瓷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瓷器品种而流行了
3.黑釉瓷器(图3)黑釉瓷器是以氧化铁为主要呈色剂
并含有少量或微量的锰、钴、铜、铬等着色氧化物的陶瓷器
釉面呈赤褐色、暗褐色、黑褐色或黑色
黑釉分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
东汉、东晋等早期黑釉都属石灰釉
唐代以后基本上都改用石灰碱釉
就黑釉的品种而论
可以分为一般黑釉与花色黑釉两大类
油滴、兔毫、**等
即属花色黑釉
黑釉瓷器出现于东汉中、晚期
但当时的釉色为深褐色乃至黑色
釉层也薄厚不均
常有蜡泪痕
并在器表的底凹处聚集着很厚的釉层
早期烧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东晋时期浙江德清
所烧黑釉釉面滋润、光亮
色黑如漆
可与漆器媲美
受流釉影响
釉薄处泛黄
至唐代
黑釉瓷窑主要集中于北方
如陕西铜川耀州窑除主要烧制青瓷外
也烧制少量高质量的黑釉产品
河南鲁山郏县的黑釉蓝斑器很著名
河南巩县窑
除烧青瓷、白瓷和三彩之外
还生产黑釉瓷制品
山东淄博磁村窑
山西的浑源窑
安徽的萧县白土镇窑等等都有大量的黑釉瓷产品
而南方诸省广为流行的是褐釉器
南方各地采用灰胎和灰白胎制瓷
施酱褐釉
呈现的釉色多为酱褐或赤褐色
深黑如漆者较少见
其原因可能是隋唐时期褐釉器只是在烧制青瓷的瓷窑中兼烧的
宋代名窑辈出
黑釉器也大放异彩
代表窑系有江西吉州窑、福建建窑
吉州窑黑釉瓷不仅产量大
而且装饰技法多种多样
诸如树叶纹、剪纸纹、彩绘纹、剔釉、剔釉填绘和**釉等等
这些装饰设计构思新颖
在宋代瓷窑之中独树一帜
有浓郁的地方风格
建窑则以生产一种带条状结晶的黑釉茶盏和曜变天目盏而驰名于当时
是宋代文献多处述及的兔毫盏和曜变天目盏的主要产地
元代至晚清
还有很多民间窑口在大量烧制黑釉器
黑釉瓷器的产品主要是一些粗制日用器皿
一般在以生产其它瓷器为主的窑场兼烧
主要为生活实用器和殉葬用的冥器
景德镇窑厂曾**过一件刻“大明永乐二十一年”款黑釉香炉
为民间祭器
4.红釉瓷器(图4)红釉器分为高温红釉和低温红釉
高温红釉器以铜红料掺入釉内作呈色剂
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制而成
早在宋代
钧窑器已出现铜红斑釉或玫瑰紫等不均匀的高温红釉
均匀的红釉器由元代景德镇创烧成功
至明代永宣时期发展成熟
由于这类红釉器主要用作祭器
因此又名“祭红”或“霁红”
清代又有“郎窑红”、“豇豆红”等品种
实际上都是指高温铜红而言
低温红釉有两种:一种是以三氧化二铁为呈色剂的矾红
其以青矾为原料
经煅烧、漂洗制得生矾
故称矾红
又名“铁红”
由于矾红比铜红烧制容易
明嘉靖时便用以替代工艺失传多年的高温铜红釉
据《大明会典》记载:“嘉靖二年(1523年)
令江西烧造瓷器
内鲜红改为深矾红
”矾红虽不及铜红艳丽
但呈色稳定
至清康熙时矾红有了很大进步
色泽鲜艳
华丽凝重
一般用以五彩、斗彩绘制纹饰
或施于纯色釉器
乾隆以后各朝有一种满地红露白的矾红釉瓷
称为“盖雪红”
非常精美
另一种为以金为呈色剂的胭脂红
这是一种以含金万分之一以下的微量黄金为着色剂的低温釉
烧成后为粉红色
这种釉是康熙晚期由国外传入
雍正时烧制的最为精美
乾隆早期呈色娇嫩
晚期不够精细
嘉庆时已几乎绝迹
胭脂红釉料不仅用于单色釉瓷
还装饰斗彩、粉彩、珐琅彩等彩瓷
为红釉的名贵品种
5.蓝釉瓷器(图5)蓝釉器以天然钴料掺入釉内作呈色剂
在高温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
由元代景德镇创烧
明代宣德时期发展成熟
同“祭红”一样
由于多用作祭器
又称为“祭蓝”或“霁蓝”
明宣德时在霁蓝的基础上还创烧出洒蓝、天蓝等蓝釉新品种
最为人称道的宣德霁蓝
其釉色亮如宝石
皆为祭天用器
清代高温蓝釉烧造技术在平稳中有所提高
此时霁蓝釉仍以钴为呈色剂
釉面洁净平稳
色泽深沉厚重
由于祭天用蓝色瓷器
蓝釉瓷器的规格都比较高
器型以高足碗、盘、尊等祭器为主
除素面器物外
还有暗刻花纹和描金彩装饰
官窑霁蓝多有官款
民窑霁蓝多是庙里祭器
均无官款
但有书纪年款的
清代康熙时期恢复了明代宣德以后中断的洒蓝釉瓷器烧造
并进一步发展出洒蓝描金、洒蓝五彩等新品种
其新颖的作品大量外销至国外
康熙洒蓝器以盘、碗为主
胎体轻薄
其釉面呈现莹润的蛤蜊光泽
色泽浅淡、清新
犹如洒满雪花状
又有“雪花蓝”之称
洒蓝器除康熙朝外
在清代其它时期比较少见
光绪朝偶有仿制
6.黄釉瓷器(图6)黄釉器也分为高温和低温两种
低温黄釉是一种以氧化铁为呈色剂、铅为助熔剂的低温颜色釉
最早见于汉代陶器上
显橙红色泽
唐三彩中的黄釉即属此类
早期的低温铅釉主要有棕黄色和绿色两种
其中棕黄釉的着色剂是氧化铁
绿釉为氧化铜
在历经唐、宋、辽、元、明、清各代的发展
低温黄釉的种类和品质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低温黄釉伴随着汉代铅釉的出现而出现
后来在唐三彩及元、明琉璃上都有表现
唐代烧制低温黄釉瓷器的窑口主要有安徽寿州窑、白土窑
河南密县窑、郑县窑
陕西铜川窑
山西浑源窑和河北曲阳窑等
但早期的低温黄釉均施于陶胎上
且色泽较差
色调多为黄褐色或深黄色
至明清时景德镇生产的低温黄釉已较唐代制品有了显著提高
将低温黄釉器的制作推向了一个鼎盛时期
并成为宫廷御用色
此时低温黄釉器的黄釉多施于光素无纹的白釉器表上
仅有少数万历时期黄釉直接施于瓷胎上
随着时代发展呈色深浅略有不同
基本上趋于明黄色
明代黄釉瓷器以宣德、弘治时的产品评价最高
特别是弘治黄釉
颜色纯正
色调均匀一致
釉面平整
犹如涂抹的鸡油
恬淡娇嫩
清澈明亮
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
以后各朝均生产了大量的低温黄釉产品
\\高温黄釉是一种含少量铁分的石灰釉
在高温氧化气氛中生成三氧化二铁而呈现黄色
代表品种是茶叶末釉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
属高温黄釉
以氧化铁为呈色剂
经1200℃~**0℃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
釉面呈失透状
釉色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
绿者称茶
黄者称末
古朴清丽
耐人寻味
茶叶末釉起源于唐代黑釉
最初似因为烧黑釉瓷过火而出现的特殊品种
并非有意烧造
清代御窑厂所产茶叶末釉
釉色黄润
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
茶叶末釉制品多为景德镇官窑所烧
传世品中
以雍正和乾隆时期最为多见
烧制最为成功
雍正时制品多偏黄
有茶无末者俗称“鳝鱼黄”
釉色偏绿者俗称“蟹壳青”
乾隆时制品釉色有深浅之差
黄色中散布黑色小星点
釉面平净
清宫旧藏茶叶末釉器旧称为“厂官釉”
7.孔雀绿釉瓷器(图7)孔雀绿釉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色釉
因其助溶剂中加用硝(一种硝酸盐的矿物质)
所以釉色十分鲜嫩
青翠欲滴
犹如孔雀羽毛般艳丽
孔雀绿釉自宋代磁州窑创烧
元代景德镇烧制成熟
明代孔雀绿釉器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和传世品分析
永宣时期至正德年间均有烧制
与元代相比制作更精美
但值得注意的是
宋元时期磁州窑制品由于胎和化妆土皆为生烧
胎、釉膨胀系数不匹配
造成胎釉结合不紧密
产生剥釉现象
严重者器表釉面甚至全部剥落
而明代官窑制品是在烧好的白釉器上施孔雀绿釉
然后再入窑二次烧成
釉与釉之间易结合
因而极少有剥釉现象产生
到了清康熙时期孔雀绿釉得到进一步发展
无论是呈色、造型还是刻划装饰工艺都更为精致
8.茄皮紫釉瓷器(图8)茄皮紫釉是以锰为呈色剂的低温釉
呈色有深有浅
深者为熟透的紫茄皮色
浅者为未成熟的浅紫皮色
茄皮紫釉器是先高温烧成素胎
再施低温紫釉二次烧制而成
这样烧制成的器物胎釉结合不紧密
时间长后易出现剥釉现象
从传世品看
明代弘治、万历时期景德镇官窑有制作
多为祭祀用器
清代康、雍、乾三朝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康熙时期更为盛行
其造型多样
釉面光亮
玻璃质感强
呈色较为稳定
器物表面多刻划有精细的纹饰
带有官窑款识
乾隆朝以后烧造有大量的暗刻龙纹茄皮紫釉的宫廷生活用器
多为盘、碗之类
通过以上简述各朝瓷釉品种
不难看出我国历朝历代制瓷业的高超技术
同时也体现出瓷釉给人们所带来的华丽艳美
但是如何通过对釉面的判断来区别新老瓷器呢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鉴别
一、釉面的光感瓷器表面的釉面光滑、光亮
通过对釉面光亮程度的判断是目测鉴别的重要方法之一
瓷器经过烧制以后
通过目测能感觉出釉的表面有一层明亮的表光
也称为“浮光、火光、贼光”
一件新出窑的瓷器
整器各方面都表现出一种全新的状态
釉面净明新亮
受光线照射后
釉层内的矿物质颗粒年轻活跃
通过釉面反射出来的光波强烈耀眼
飘浮游离
其活力、能量、强度都处在最高状态(图9)
随着年代的延长
釉中的各种矿物质在接受自然界当中物理、化学的作用下
逐年的氧化老化
其活力、能量、强度也逐年的减弱
釉层开始老化变旧
釉面开始逐渐的熟旧温润
受光线照射后
釉面表光明亮耀眼的强度逐渐减弱
游离程度逐渐降低
呈现出一种玉质感
以上这种变化现象
年代越久远
变化越明显
除了特殊情况下因为受到非自然的物理、化学作用出现失光现象以外
其年代远近与变化程度成正比关系
大致和树木生长的“年轮”是相同的意思
这种变化现象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用图像的形式准确描述
但是它是有明确显示并且是有规律的
正是这种有显示和有规律的光感变化
给我们对古瓷鉴真断代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也给古瓷造假者设置了永远无法超越的屏障
现代仿品为了能使得釉面柔和、不刺目
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
通常都使用某些方法对釉面做旧去光
据景德镇瓷窑师傅介绍
釉面做旧的许多老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抛光打磨法
分手工抛光和机械抛光两种
手工抛打是用绸布或牛皮蘸取磨膏
在新仿器釉面抛打
然后用汽油和乙醇分别清洗抛光部位
必要时可再上点石蜡或川蜡
并用绸布反复进行抛打
抛打出的光泽比较柔润
另外还可以用打磨机进行抛光
机械抛光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能提高抛光质量
抛出来的光有较好的釉质感觉
打磨后的器物通过用放大镜观察釉面
会发现釉面上有无数细如牛毛的磨痕
仔细观察磨痕会发现磨痕大多是一团团或一片片很有规律的纹路
而古瓷器表面原有的旧磨痕纵横交错
粗细深浅不一
新陶瓷则无这一现象
另一种方法是用化学试剂浸泡
因为瓷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硅酸盐
通过用醋酸、氢氟酸、硝酸、草酸等能与硅酸盐起反应的酸液浸泡瓷器就能造成釉面腐蚀
使釉面黯淡
出现混浊感
从而消去“火光”
有的不浸泡
直接用沾酸的抹布反复擦釉面
也能达到效果
此种手法弊病在于酸对釉面腐蚀过于强烈
使釉色失透
光泽过于黯淡
甚至呈乳浊状
与那种岁月积累自然形成的光感有天壤之别
在放大镜下观察可发现出无数个被酸腐蚀过的小坑
还有将几种溶液混合在一起使用
例如用醋酸浸后再用茶叶水、草木灰水浸泡等
这样不仅能消去“火光”
还能作出各种各样的污渍
让人误以为是长期使用所至
假海捞 仿宋官窑贯耳瓶假海捞 仿元青花人物梅瓶当今文物市场上有一种新仿海捞瓷
此类器物通体失亮
仿佛是经过海水浸蚀后的状况
但实际上也是将新仿器用化学试剂浸泡后的效果
通过放大镜观察
器物釉面依然有被化学试剂腐蚀后的痕迹(图10)
近几年来又发现有造假者将仿古瓷——尤其是元青花仿品——器内外壁布满了小蛤蜊、小海螺的皮
仿佛是真从海里捞取的一般(图11)
但据知情者介绍
此类器物是在浅海处下网
将器物放入网中沉入海底
等过一段时间捞出后小蛤蜊、小海螺、沙虫等就布满仿古瓷的器身了
也有用胶将海虫的表壳或贝壳之类粘贴于器表
值得注意
仿元青花三顾茅庐人物大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仿古瓷器的做旧也逐步加入了很多高科技手段
听某些同行们介绍
当今一些比较高级的仿古瓷器在入窑烧制前就在釉内加入某些化学元素
使得烧成后的瓷器釉面无论光亮与否或是不同时代釉下青花的呈色都可呈现(图12)
但观赏起来仍无法体现出时代的温润如玉之感(图13)
如何能准确掌握古瓷器釉光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看、多比较


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
您的藏品价值倍增
我们的专业鉴定团队为您提供准确的鉴定报告
让您的藏品更加有价值
拥有藏品是一种快乐
而了解藏品价值更是一种幸福
来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
让我们一起了解藏品的历史与文化
保守藏品价值的秘诀
从我们这里学习
探索藏品世界的奥秘
尽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刻花绿釉值钱吗”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