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木椅值钱吗

雅集网/冉 阅读

本文目录

旧时书坊读后感

《旧时书坊》读后感(一):旧书与人

借自市图书馆
旧日没有网络
读书人与卖书人交往频繁
徐绍樵、孙殿起、雷梦水等都被众多文人称道不已
当年在他们手中传递的诸多书籍
而今多半难得一见
有了网上书店之后
好处是资源不再仅为少数人所垄断
不好处是价钱也扶摇直上
昔日顾客到店中边品茶边选书的景象更加难觅踪迹
布衣书局的胡同一直坚持在店中摆放茶几、座椅
也是在追寻旧日遗风罢

《旧时书坊》读后感(二):书的好处

吾生也晚
只能在文人学者
书坊坊友的零散的回忆中想象那些以书坊为背景的情形
在字里行间感受坊友和学者之间以书为纽带的深厚情谊

一切都是书的好处吧
旧时书坊氤氲着文化的气氛:这里是文人学者聚集的地方
是文化遗产集散的地方
没念过书的坊友深精了版本目录之学
而且染上了温文儒雅的文人气

而我们
至少可以多多感受读书的好处

《旧时书坊》读后感(三):隔膜

一直很喜欢这本厚厚的书
感觉很有旧日气氛
终于买下
一口气读完

三辑内容多围绕旧时书坊与旧日卖买书人展开
有些名字早已经熟记于心
有些则陌生的很
感觉多数文字以我这种新时代的爱书小人儿眼光看去都有些隔膜
更惶论真要拿来做休闲读物的读者了
乐趣还是比那些访书藏书掌故少了一些
不过越看到后来竟难弃卷而去
很多旧日书人书铺的形象在眼前晃来晃去
大叹生不逢时
加之其在三联版图书中定价着实不高
故还是加上一星

编者秋禾自然已经熟悉
大概也是迄今唯一有一面之缘的书家了
另一位少莉似是一年轻人
其写的一篇访书记实在无甚出彩之处
不过所写乃极为平常的逛摊之事
读来亲切

《旧时书坊》读后感(四):旧时书肆

前几天抽得空闲
翻了翻《旧时书坊》
虽是薄册一本
看过竟有不少收获
几分欣喜
几分意外

书中小文
多由旧时书坊主或藏书家写成
以业内之眼光
评业内之人事
细节丰富
读起来亲切
怀旧意味颇浓
诸作者皆感慨旧书业之兴盛
一去不复返矣
旧时书肆
商业味颇少
人情味颇浓
购书者进店
与书坊主多为熟识
名为访书
也为会友
与店主切磋琢磨
谈及古今之图书
进店一坐竟可方日
五八年国有化之后
世风乃至大变
营业员多冷脸相对
后竟置书于架后
使读者不得观瞻
买书之趣
至此失矣
余生也晚
时至今日
古旧书更难得一见
不仅店中颇少
网上拍卖也价高难求
即至图书馆
善本古籍束之高阁
普通读者难得一阅
线装书唯道咸后刻本可得实物
余皆只能在胶片中寻得书影

书为好书
但名称值得商榷
古旧书刻本
若非官刻私刻
则称出于“坊肆”
乃书坊、书肆之名
自宋以下
颇为常用
但其中坊肆有别
“坊”指刻售一体之书店
“肆”则多以售为主
此书中既多谈古旧书之贩卖
绝少谈及刻印
则应更其名为“旧时书肆”为更佳

《旧时书坊》读后感(五):舊时书坊

解放碑重庆书城
“舊时书坊”研墨清清淡淡写就的书名引我驻足
不由抽出一本翻看起来

开篇便是“扫叶山房”创始年代的考证
比较为人认同的观点是创始于明代万历年间
随后的章节是大江南北旧时书坊的仔细描写
最后便是些书林趣事典故

我至今怀念那时书店的布局和气氛:四周书壁
上可达顶
满室书香
屋子中间安一长桌
铺一白布
上有茶盘茶杯
两侧几把木椅
顾客可随意从架上取书
坐到桌边不慌不忙地看
也可以请师傅代取
这时师傅还要给倒上一杯茶
有意购买
可以请师傅帮助找出其他本子以便比较
如不买
道一声“谢谢”即可离去
师傅还要送至门口:“您慢走
有功夫您再来
”——许嘉璐“中国书店五十年”


打开藏品的世界之门
从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开始
藏品世界的色彩
从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开始探索
想知道你的藏品价值吗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专业鉴定等你来
艺术品鉴赏指南
让您成为艺术品专家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明代木椅值钱吗”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