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帽桶价格

雅集网/冉 阅读

本文目录

帽筒什么时候才有的
有人说是嘉庆时才有的
请教高人
乾隆时期有没有帽筒啊

  帽筒
顾名思义
是清代中期官员放置官帽的器物
后来它的用途发生了变化
多成了搁置鸡毛掸、小画轴的器物
更成了妇女陪嫁的必备之物和众多家庭的陈设品
它创造于清代嘉庆年间
鼎盛于晚清乃至民国时期
但以嘉庆、道光时期的粉彩黄地云龙纹帽筒、青花釉里红牡丹花鸟纹帽筒、黄釉仿竹帽筒为最佳

  帽筒的形制是多样的
有圆筒、四方、六方和八方
加工工艺有镂孔、堆塑等
装饰工艺也较繁复
有青花、粉彩、矾红、金彩、色釉、浅绛等
图案有山水、人物、花鸟、八宝博古图等

  对于帽筒
大多数瓷器收藏爱好者都因其数量众多、精品较缺、时代又近而不予关注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升温
随着收藏群体的日见壮大
人们已开始重视帽筒的收藏与研究
相关的专业图录也已出版发行
这确实是一件好事情
现在要想收藏到一对品相完好、成双成对的帽筒亦非易事了

  切不要小看帽筒
它同样也有极品、精品、官窑器
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所出
帅茨平、周晓亚编著《中国清代瓷器鉴赏图录》下卷316页就刊出一件清代嘉庆官款粉彩黄地云龙纹帽筒
器内施松石绿釉
器外黄釉地上饰6条粉彩穿云赶珠龙
器腹开有6个海棠式镂孔
其图案精美、制作精细
是一件帽筒极品

  “帽筒”兴起于清朝咸丰年间
兴盛于上世纪前半叶
至今已有150余年历史
初始
“帽筒”用于置放帽子
后来
发展成为居家摆设、女儿出嫁时的必备陪嫁品
“帽筒”以制作工艺、制式、绘画等
饱含了我国一个半世纪的民风民俗
成为雅俗共赏的古董瓷器之一

  帽筒
俗称“官帽筒”
是清代官员在上朝之前休息时置放花翎顶戴用的
创制于嘉庆年间
在同治、光绪年间流行得到普及
进入寻常百姓家
由于它同时具有实用和陈设性
后来被民间广泛接受
随着清朝的没落
光绪后期到民国初期
帽筒逐步演变为普通人家的陈设器

  帽筒
俗称“官帽筒”
是清代官员在上朝之前休息时置放花翎顶戴用的
创制于嘉庆年间
在同治、光绪年间流行普及
由于它同时具有实用和陈设性
清末以降
帽筒逐步演变为普通人家的陈设器
百余年来
胶东民间集散着大量帽筒
而威海又是胶东民间集藏帽筒最多的地区
这就为威海“中国首家帽筒馆”的成立奠定了藏品基础

  清代帽筒品种繁多
画面精美
色彩浓郁强烈
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有青花、五彩、粉彩、单色釉等
造型有圆形、四方形、六棱形
纹饰题材也很丰富
常见纹饰主要有人物、山水、动物、水果、花鸟鱼虫等
同治时期画面浓艳而明快
口沿和底部有花草变形莲瓣等纹饰
光绪时期纹饰施彩较薄
含粉质较少

  清代晚期开始出现一种“浅绛彩”绘画方法
用浅淡的绿色、蓝色、赭色等
在瓷器上绘画
用来描绘山水、人物、花鸟
清新淡雅
与当时的国画绘画风格相同
且流行于同治时期的边饰也已消失
清末以降
至解放前这一时期
帽筒一般都有款识
仿清款和人名款等
还出现了大量贴花帽筒
有的全部贴花
有的则一部分贴花
一部分为绘画
这种纹饰比手工彩绘的细腻
用于抚摸釉面平滑
没有手绘凹凸不平的笔痕
图案很精美

  帽筒的纹饰取材非常广泛
种类很多
其中人物纹饰有:三国故事、红楼人物、竹林七贤、麒麟送子、孟母择邻、东方朔偷桃、庭院树下、仕女婴戏图等
动物纹饰以吉祥图案为主
如:鹿鹤同春、鹿上封侯
色彩也很丰富
有红狮子、蓝狮子、绿狮子、黑狮子等
山水纹饰以自然风光为题材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垂柳树木、渡船垂钓、远山近水、溪流、土坡、小径
花鸟纹有喜上眉梢
一路莲生
竹报平安
富贵白头等


探索藏品世界的奥秘
尽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拥有藏品是一种快乐
而了解藏品价值更是一种幸福
来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
让我们一起了解藏品的历史与文化
想要评估藏品价值
来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
我们的专业文物鉴定团队为您提供准确的评估报告
寻找罕见藏品
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找到答案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民国时期帽桶价格”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