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_洮河石雕兰亭集会图砚_【价格及图片】_古董鉴定拍卖

雅集网/冉 阅读

宋_洮河石雕兰亭集会图砚

宋_洮河石雕兰亭集会图砚_【价格及图片】_古董鉴定拍卖(图1)

洮河石雕兰亭集会图砚

长22.4厘米
宽13.5厘米
厚6.8厘米

砚长方形
砚面及四侧面浅浮雕兰亭修褉图
描绘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同谢安等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修褉聚会时的场景

王羲之的著名法帖《兰亭序》描述的便是这次盛会

砚面主体内容为兰亭图
楼台亭阁
山峦叠嶂
祥云环绕
宛如仙境

作者又以曲水作墨池
为河渠式半环绕
墨池上有镂空的树干、楼栏、小桥
池畔以小桥连接
巧妙而又得体

砚的四面侧壁刻修褉环景图
其中一侧面阴刻“逋道人”及“元□”印

环景中40多个人物
坐立于林间溪边
或高谈阔论
或烹茶、赏画、沉思、捕鱼、读书、打拳等

另有浴鹅图
描绘群鹅6只嬉戏于水中、岸上、树下
或游水
或啄食
或引吭高歌

砚背覆手下凹
呈斜坡状

此砚石质细腻古朴
包浆厚
呈豆绿色
为宋砚传世之品

明末时由吴拭珍藏

洮河石砚又称洮砚、洮石砚、洮河石砚
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
早在唐宋时期就已驰名海内外
迄今已有**0多年历史

洮河石砚的原料洮河石是水成岩的一种
又名辉绿岩
因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洮河之滨而得名

此地原属古洮州
故名

洮河砚石质多有纹理
石色基本为绿色
又有墨绿、碧绿、辉绿、翠绿、淡绿、灰绿等色的变种
故而有人将其与松花江石、绿端石相混淆

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其《论砚》中写道:“蓄砚以青州为第一
绛州次之
后始重端、歙、临洮(今指甘肃卓尼一带)

”这是迄今所见文人对洮砚的最早评价

可见在当时洮砚已享有同端、歙砚齐名的地位

洮砚的盛行始于宋代
被作为当地物产进贡于朝廷
逐步取代了停采的红丝石砚
成为“四大名砚”之一

宋代鉴赏家赵希鹄曾经在他的《洞天清禄集
古砚辨》中说:“除端、歙二石外
惟洮河绿石
北方最贵重
绿如蓝
润如玉
发墨不减端溪下岩
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
非人力所致
得之为无价之宝

”事实上
洮河砚出身并不高贵
原本只是砺石的一种

洮河流域在宋代为西夏政权的领地
西夏人经常使用此石作为磨砺战刀的军用物资

对于宋朝文人来讲
洮河砚石材难得
是非常紧俏的“外国进口货”
因而倍加推崇

例如苏东坡在《鲁直所惠洮河石砚铭》中赞扬黄庭坚所收藏的洮河石砚:“洗之砺、发金铁

琢而泓
坚密泽

岁丙寅
斗南北

归予者
黄鲁直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

按凸起高度的不同
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
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
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谢安(320—385年)
字安石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聪慧过人
器度不凡
名重于时

早年无意宦游
朝廷屡征
皆以病辞

隐居于会稽之东山
纵情声色
出行必携妓

后出仕
为尚书仆射
加后将军
威仪外著
时人比之王导

太元八年(383年)符坚攻晋
谢安为征讨大都督
指挥“淝水之战”
以少胜多
大败符坚而名垂青史

谢安善行、草书
唐李嗣真《书后品》赞曰:“纵任自在
有螭盘**踞之势”

卒赠太傅
谥文靖

《晋书》有传


王羲之(303—361年)
东晋书法家
字逸少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出身名门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故又称“王右军”

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
草书学张芝
正书则取法钟繇
又博览秦汉篆隶碑刻名迹
自出机杼
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
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
自成一家

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
真书势巧形密
行书遒媚劲健
千变万化
而体势自然

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
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

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寒切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上虞帖》等
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春三月三日
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
集会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山阴兰亭
修祓禊之礼

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兰亭序》
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书法遒媚劲健
精美绝伦
为历代楷模


镂空是瓷器的装饰技法之一
也被称作“镂花”或“透雕”

它是将器物胎体上的纹样镂通
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砚背凹入便于手掌承托的部位称覆手

吴拭
生卒年不详
字去尘
号逋道人
为明末清初徽州休宁(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派著名制墨家

指松花江石
本名“乌拉玉”
又称“松花玉”
出自东北松花江畔

因其产于清朝始祖的发祥地
故清圣祖康熙选用此种石料为宫廷御用砚材
并撰《制砚说》以志此事

此后
制作松花江砚遂成为清代宫廷的定制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松花江砚制作数量较多
至嘉庆、道光朝以后则停止采伐松花江石

端石产在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带

肇庆古称端州
此处石料制成砚台称之“端砚”

端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首
是著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

用于书画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自唐宋时即已开采端石制砚

各岩坑所产砚石特点各异
有著名的青花、胭脂晕火捺、蕉叶白、石眼等天然纹理

端石制砚石质之细以达到“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贮水不耗
发墨而不损毫者”为佳品

又名松花石
据《西清砚谱》记载:“松花石出混同江边砥石山
绿色
光润细腻
品端歙
自明以前无取砚材者
故砚谱皆未载之

我朝发祥东土
扶舆磅礴之气
应候而显
故地不爱宝
以翊文明之运
自康熙年至今
取为砚材
以进御者

”混同江即今松花江

柳公权(778—865年)
字诚悬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唐宪宗元和初年进士

曾任太子少师
世称“柳少师”

历中书舍人、谏议大夫、太子宾客至太子少师
封河东郡公

工书
尤以楷书精绝

师颜真卿、欧阳询而能参化其神理
自成一局
世有“颜筋柳骨”之称

穆宗尝问其用笔法
答曰:“用笔在心
心正则笔正

”语意双关
既论写字
又行笔谏

当时公卿士臣碑版若不得公权手笔
人以为不孝

外夷入贡
另备资材
专求柳书

传世书迹颇多
楷书以《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最具特色

原产地在江西省婺源县
其后在安徽省歙县加工
因而得名歙砚

安徽省歙县
与端砚、澄泥砚、洮河砚并称四大名砚

歙石色青黑
细润如玉
发墨如泛油
磨墨无声
不损笔毫


指红丝石
产于青州益都黑山(今山东省境内)
石色红黄相间
红理黄纹或黄理红纹

唐中和年间已有开采
据说产石的洞口在绝壁之上

宋时唐彦猷复遣石工入洞取石
此为红丝石用作砚材的最早记载

此后
巨石摧掩洞门
石遂绝

宋代米芾的《砚史》、高似孙的《砚笺》、苏易简的《文房肆谱》诸本砚谱均对红丝石砚加以品评
唐彦猷在《砚录》中赞红丝石砚试墨有膏润浮泛
墨色相凝若漆
以红丝石砚为天下第一

公元1038年
李元昊建立大夏国
与辽、金先后成为对立于宋王朝北疆的少数民族政权

其统治范围在今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青海东北一带地区
地理位置在宋朝控制区域以西
故被宋中央政权称为西夏
此称谓历史上或有沿用

黄庭坚(1045—1105年)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又号涪翁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举进士
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升起居舍人、秘书丞、国史编修官

绍圣年间因章惇、蔡卞等党人论实录多诬
被贬为涪州别驾
安置黔州
此后多次被贬官在外
最后至宜州(今广西宜山)
死于该地

他曾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学于苏轼门下
被称为“四学士”

他善为文章
长于写诗
尤以擅长书法著称
其楷体字势开张
笔力刚劲
草体盘曲迴旋
变化无方
被誉为北宋四大书家之一
著有《山谷集》行世


打开藏品的世界之门
从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开始
跟着我们
让您的藏品更值钱
专业的鉴定专家等着为您服务
尽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探索藏品世界的奥秘
尽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宋_洮河石雕兰亭集会图砚_【价格及图片】_古董鉴定拍卖”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