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_剔红婴戏图长方盒_鉴定特征与方法

雅集网/冉 阅读

明宣德_剔红婴戏图长方盒

明宣德_剔红婴戏图长方盒_鉴定特征与方法(图1)

剔红婴戏图长方盒
明中期
高8.2厘米
长14.4厘米
宽11.4厘米

盒通体髹红漆
盖面描绘三个小童在曲栏庭园中玩耍
盖壁及盒身雕缠枝花卉纹
皆以龟背锦纹为地

盒内附一屉

外底和盒内髹黑漆

无款

此盒的雕法圆熟
但花叶的翻折处理同永乐剔红相比则不可同日而语
龟背锦纹似乎也比永乐朝放大许多

据此二点分析
我们认为这件长方盒的年代应属明中叶

以婴戏为题材的绘画大约在唐代已经趋于成熟

明以后此类绘画皇室尤其爱赏

清代的朱彝尊提到前朝瓷器时说
“百子图者、龙纹五彩者
皆昔日皇居帝室之所尚也”

此外
婴戏图也还有祈福求子的意义

雕漆品种之一
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

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
发展于明清两代

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
即雕红漆也

……宋元之制
藏锋清楚
隐起圆滑
纤细精致

”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
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
少则八九十层
多达一二百层
至相当的厚度
待半干时描上画稿
然后再雕刻花纹

一般以锦纹为地
花纹隐起
华美富丽

根据漆色的不同
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
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

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
枝叶相互缠绕
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
统一中寓变化

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

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
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朱彝尊(1629—1709年)
字锡鬯
号竹垞
别号金风亭长、小长芦钓鱼师等
秀水(今浙江嘉兴)人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以鸿博官检讨
后入直内廷

工诗
与王士祯齐名

精于金石考据之学

书工古隶
笔意秀劲
韵致超逸

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将他的隶书定为逸品下

亦工画

因学识渊博
深得康熙皇帝赏识
曾参与编纂《明史》

为完成《日下旧闻》一书
他不仅摘录古书
且逐一实地考察对照:“雄关绝障
策屐登临
名刹高台
按图指索

认籀文于甫草
最详同马攻车
剔碑版于荒苔
尽访吉金贞石

”历尽辛苦
终成此书

著有《曝书亭集》等书行世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

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
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
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

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
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彩瓷品种之一

“五彩”意为多彩
且一般来说
其中必含红彩

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
再经彩炉低温烧成

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

按生产工艺之不同
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明宣德时已有五彩
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
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
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
称青花五彩

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
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

自雍正朝始
粉彩盛行
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

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
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
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想要买卖藏品
收藏雅集网为您提供一站式服务
打开藏品的世界之门
从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开始
鉴定藏品
捉住千载难逢的机会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明宣德_剔红婴戏图长方盒_鉴定特征与方法”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