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_剔红梵文荷叶式盘_鉴定特征与方法

雅集网/冉 阅读

明宣德_剔红梵文荷叶式盘

明宣德_剔红梵文荷叶式盘_鉴定特征与方法(图1)

剔红梵文荷叶式盘
高2.6厘米
长23.9厘米
宽15.3厘米

盘椭圆荷叶形
椭圆形足

盘内心作六瓣莲花形开光
内雕梵文
开光两旁伴莲花

盘内壁浅浮雕缠枝莲承八吉祥纹
压于方格锦纹地上

盘背纹样基本相同
唯八吉祥纹改为杂宝纹

足内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竖行六字款

此盘造型规范
刀工精微
磨工细腻
荷叶边翻卷自如
生动自然
为明代早期果园厂雕漆的代表作
其造型、图案以及款字均反映出宣德时雕漆的特点

盘底髹黑退光漆
漆质坚美
断纹条条相迭如蛇腹下纹
俗称蛇腹断
是我们断定漆器年代的依据之一

雕漆品种之一
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

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
发展于明清两代

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
即雕红漆也

……宋元之制
藏锋清楚
隐起圆滑
纤细精致

”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
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
少则八九十层
多达一二百层
至相当的厚度
待半干时描上画稿
然后再雕刻花纹

一般以锦纹为地
花纹隐起
华美富丽

根据漆色的不同
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
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

亦称“梵字”、“梵语“、“梵书”
是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文字

相传为大梵天王所造
梵天创造了梵文字母

梵文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同时对汉藏语系有很大的影响

其南北发展各异
行于北者多方形
行于南者多圆形

 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

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
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
其内饰以图纹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

按凸起高度的不同
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
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
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

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
枝叶相互缠绕
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
统一中寓变化

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

其绘花朵上下周转
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
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

以莲花为主题者
称缠枝莲

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
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

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
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

此后
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八吉祥
即**、海螺、宝伞、天盖、莲花、宝瓶(罐)、鲤鱼、盘长八种吉祥物

由古代一些常用的吉祥物所组成的纹饰

通常有珠、钱、磬、祥云、方胜、**杯、书、画、红叶、艾叶、蕉叶、鼎、灵芝、元宝、锭等

 雕漆主要工艺之一

指刻完花纹后
打磨边缘
使器物光润圆滑而无棱角

明中期以前的作品大多施磨工
嘉靖、万历时期出现变化
锋棱显露
至乾隆时形成了刀锋犀利的一派风格
施加磨工的雕漆作品大大减少

永乐十九年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
“御用监”便在皇城内设置了御用漆器作坊果园厂

元代雕漆名匠张成之子张德刚被召进京
“面试称旨
即授营缮所副”
掌管果园厂漆器的生产

因此
明永乐、宣德时期
果园厂的雕漆保持了元代张成、杨茂雕漆“浑厚圆润
藏锋清晰
磨工大于雕工”的特点

果园厂遗址今不存
据文献记载
在西安门内
棂星门迤西
约为现在西什库之东的灵境胡同一带

 髹漆工艺之一
亦称刻漆

其工艺技法是在胎体上层层髹漆
少则几十层
多则百层以上
然后在漆上雕刻花纹

其胎以木质居多
漆色有红、黄、绿、酱等


黑漆经加工所产生的一种光泽效果

其作法是用生漆经过反复曝晒成为熟漆
再将熟漆髹饰在器物上经打磨退光而成

其特点是光彩内敛
乌黑发亮

漆器表面出现的断裂
据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记载
漆器断纹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等多种
其中蛇腹断最为常见
其特征为“断纹较长
节节相似
如蛇腹下纹”
故名


鉴定藏品
明智的投资
藏品世界的色彩
从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开始探索
有藏品问题

我们的专家随时为您解答
藏品投资的黄金时代
跟着我们一起追逐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明宣德_剔红梵文荷叶式盘_鉴定特征与方法”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