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_绣像上乐金刚唐卡_鉴定特征与方法

雅集网/冉 阅读

清_绣像上乐金刚唐卡

清_绣像上乐金刚唐卡_鉴定特征与方法(图1)

绣像上乐金刚唐卡

纵93厘米
横68.5厘米

上乐金刚
又称胜乐金刚
为藏传佛教中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及格鲁派等教派共修之本尊

上乐金刚的形象有多种
此幅为常见的四面十二臂两足像

上乐金刚四面颜色各异
居中面呈蓝色
左、右、后三面分别呈白色、红色和黄色
分别表示降服、息灾、敬爱、增益四种事业和功德

每面有三目
表示能观照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

头戴骷髅冠
表示无常和勇武

项挂以50个人头骨串成的念珠

12双手臂象征12个真理
各手分持不同的法器
其中左右主臂两手分持金刚铃、金刚杵并拥抱明妃金刚亥母
左副臂自上而下分别握白色象皮一角、持喀章嘎、捧嘎巴拉碗、持绢索、施期克印
右副臂自上而下分别握白色象皮一角、持嘎巴拉鼓、持长柄金刚斧、执三叉戟、持钺刀

身体为深蓝色
背披白象皮
腰围**皮裙
象征无畏和勇猛

右展立
脚踏一男一女
表示降服了愤怒和色欲

金刚亥母红色身
一面三目二臂
头戴骷髅冠
呈忿怒相
左手搂抱主尊
右手高举金刚杵
双腿环绕于主尊腰间
呈俱喜大乐之相

上乐金刚右上方为一位印度大成就者
左上方为黄教祖师
画面下方为六臂大黑天

该幅唐卡以绢为地
采用平金、钉线、平绣、套针等针法绣成
颜色鲜艳
为故宫所藏唐卡中的精品之一

又称胜乐金刚
为藏密重要本尊之一
其形象多为双身忿怒相
主尊四面
每面三目
十二臂
主臂拥抱其明妃金刚亥母
左右手中分握金刚铃、杵
其余手臂亦各持法器
二足
左弓步立姿
足下踏裸身魔怪
是其常见之显相

亦称布画
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

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

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
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
以保持色泽鲜艳
久不褪色

作品四周镶以锦边
上下贯以木轴
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

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
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

其形式一般为方形
尺寸小至一尺
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

中国佛教两大派系之一
形成于藏族地区
发展、传播于藏、蒙、土、裕固、纳西等少数民族地区
是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佛教

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
松赞干布、赤松德赞等几代赞普支持佛教
翻译佛经
创建桑耶寺
佛教有了初步发展

9世纪中叶
朗达玛上台兴苯灭佛
佛教受到毁灭性打击

10世纪后期佛教又从阿里和多康地区复兴
根据不同的佛法传承
形成宁玛、噶丹、萨迦、噶举等众多教派

元朝以后
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在中央政府扶持下曾先后取得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权

藏传佛教中有由《丹珠尔》、《甘珠尔》两部分组成的藏文《大藏经》
其寺院组织严密
学经制度健全
修行上“显密并重”

以无上瑜伽部密法为最高最深之法

 宁玛
藏语意为古、旧

因该派遵循前弘期所传之密宗
故名

又因该派僧人戴红色僧帽
俗称红教

藏传佛教主要教派之一

“萨迦”意为“白土”
因在后藏本波日山的白色山崖下初建萨迦寺而名其教派
萨迦寺住持即为该派教主

萨迦初祖贡噶宁波将显密教法系统化
确立了萨迦派的教理体系

萨迦第五祖八思巴对大元帝国统一西藏贡献卓著
被忽必烈封为国师、帝师
并于至元四年(1276年)在西藏建立了萨迦派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
自此萨迦派掌管西藏政教权力近百年

该派注重修习本尊、护法的各种仪轨及坛城供修
以“道果教授”为其教法特色
有所谓不出寺墙的萨迦“十三金法”

 藏传佛教主要的教派之一

“格鲁”意为善规
因该派主张僧人应严守戒律和修行次第而得名
亦俗称“黄帽派”、“黄教”

该派奉宗喀巴大师(1357--1419年)为开派祖师

永乐七年(1409年)正月
宗喀巴在帕竹地方政权的支持下
于拉萨大昭寺举行了万人祈愿法会
同年又在拉萨东北兴建甘丹寺
并自任住持
是为格鲁派形成之标志

后西藏之达赖、班禅及内、外蒙古之章嘉、哲布尊丹巴等四大活佛转世系统皆属格鲁派

该派教理上继承阿底峡所传之龙树的中观思想
主张缘起性空

修习上止观并重
尤其强调戒律为佛教之本

此一派至明清时渐为西藏佛教之正统
并为朝廷所重
一直掌管西藏地方政教大权

 念珠又称数珠
为佛教中记数之随身法物
数量有所不同
所表征之意义也有别
如108颗念珠象征断除108种烦恼

据记载
我国佛教使用念珠始于隋唐时期

狭义指置于佛像前的小型器具
特别是密教修法所用的器物

法器之种类繁多
其用途、大小、形状各异
即使同名法器
亦因制作材料、手法
所属宗派或时代不同而形式迥异

若按用途分类
可大致分为庄严具、供佛器(或称祭供器)、报时器、容置器、携行器及密教专用法器等6种

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
佛教密宗中为摧毁妖魔的法器

明妃约有二义:一以教理
所谓能破愚闇烦恼故曰明
能生一切之功德故曰妃
即陀罗尼之别称
二指佛或本尊悲智双运之配偶
是智慧之象征
亦可称佛母
通常在与本尊一同出现时称明妃
以侧重其主尊之法侣的神格身分

藏传佛教中如五方佛大日如来之明妃金刚界佛母、阿閦佛之明妃佛眼佛母、宝生佛之明妃无我佛母、无量寿佛之明妃白衣佛母、不空成就佛之明妃救度佛母等较为常见

金刚亥母原本是古代苯教中的一种神灵
后来被莲花生大士降伏
成为密教中的本尊或护法

金刚亥母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即单身像和双身像
其双身像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以上乐金刚的明妃形象出现

按照佛经所述
金刚亥母对有情众生特具悲心
如以金刚亥母为本尊进行修行
可得到“净除烦恼、显俱生智”
“调柔气脉、证无死果”
“降伏魔仇
摄十法界”三重功德

喀章嘎又称金刚杖
为密教法器之一

相传它是从密教法器中的独股杵演变而成
但一般的喀章嘎个体比独股杵大数倍

在密教中
喀章嘎象征修行佛法犹如金刚杖之坚固
具有不拔之信念
且能驱魔胜邪

嘎巴拉碗又称内供颅器
是藏传佛教的主要祭法器之一

嘎巴拉为梵语
意“护乐”
是大悲与空性的象征

在藏传佛教修密法或作密灌顶时
常用它盛祭品供于佛前

嘎巴拉碗一般选用生前许愿者之头盖骨制作而成

人死天葬后
须经大喇嘛严格审查、确定、认可后乃制成

佛教密宗手印的一种
中指和无名指弯曲
余三指伸直
拇指压在弯曲的二指上

嘎巴拉鼓又称鼗鼓
藏语称作扎玛茹
是西藏密教手鼓的一种
有木制、骨制等种

嘎巴拉鼓既是乐器
也是密宗修法时常用的法器之一

在密宗修法时
可与金刚铃、金刚杵等法器合用

修法师手握金属腰箍左右摆动
以侧边软锤击打鼓面
发出响声
据说此声可驱除恶魔
因此
嘎巴拉鼓常用于密教驱鬼仪式

佛像站立姿势的一种
即右腿伸直
左腿弯曲

展立姿是呈忿怒相的神常用的一种站立姿势

音译称摩诃迦罗、莫诃哥罗、嘛哈噶拉等
为大自在天的化身
是藏传佛教中著名的护法神之一
民间亦将其视为战神、施福之神
在西藏极受尊崇

用金线在绣面上盘出图案的一种针法

其绣法是用金线、丝线两种线沿纹样外缘逐步向内铺扎而成
金线为铺线
丝线为钉线
行与行之间钉线相互间隔
形成桂花形
直到绣满纹样为止

此种针法在明清时期为京绣、苏绣所常用

钉线是将绣成的线条一针钉紧以起到钉牢加固作用的针法

 苏绣主要针法之一

始于唐代
盛于宋代
至明清时期更为发展
流传很广

根据纹样表现效果
可分平套、集套、散套等


平套针法

根据纹样分皮绣制:第一皮出边
外缘齐整
第二皮称“套”
用一针隔一针的稀针嵌入第一皮线条的中间
要罩过第一皮的十分之八
第三皮与第二皮线条长短相同
每针嵌入第二皮线条的中间
并要与第一皮线条的尾端衔接

各皮依此类推
绣到纹样边尽处

针脚要齐整
丝丝相夹
使镶色和顺
绣面平服


集套针法

大致与平套相同
由于集套用于绣圆形纹样
绣时第一皮出边要外缘齐整
向内长短参差
外缘排针略稀而内较密
每一针都要对着圆心
最后一皮的针迹集中于圆心
近圆心处要藏针
越近圆心藏针越多
直到绣满为止


散套针法

是苏绣欣赏品中最常用的针法
亦是运用最广泛的针法之一

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皮出边外缘整齐
排针密
内则长短参差


分享您的藏品
与其他收藏家交流心得
尽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专业的藏品鉴定
从收藏雅集网开始
藏品鉴定
找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
我们的专业鉴定团队为您的藏品提供专业、准确、可信赖的鉴定服务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清_绣像上乐金刚唐卡_鉴定特征与方法”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