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_掐丝珐琅龙耳乳钉纹簋_鉴定特征与方法

雅集网/冉 阅读

清乾隆_掐丝珐琅龙耳乳钉纹簋

清乾隆_掐丝珐琅龙耳乳钉纹簋_鉴定特征与方法(图1)

掐丝珐琅龙耳乳钉纹簋
清中期
通高20.3厘米
口径12.5厘米
底径11.3厘米

清宫旧藏

簋圆形
鼔腹高圈足
龙吞耳
有盖
盖上嵌鎏金瑞兽三只
颈前后中央嵌龙首各一

周身嵌高高凸起的鎏金乳钉
共三排四十八个
交错排列

通体在天蓝色地上以宝蓝、黄、红饰花纹

腹部以乳钉为心饰菱形纹

颈和足饰相同的螭龙纹
盖面饰夔龙纹

此器系仿古代青铜器簋的造型制成
器形工整
掐丝精细
是较有特点的仿古作品

俗称“景泰蓝”

以红铜作胎
将很细的铜扁丝掐成花纹后用药焊于器表
再以随类附彩的方法将珐琅釉料填进丝间
经焙烧、打磨、镀金而成

 珐琅
又称“佛郎”“法蓝”“琺瑯”
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

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
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

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
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
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
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青铜器上的几何纹饰是一些点、线、圈、角的集合

几何纹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纹饰

几何纹亦是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纹饰形式
在春秋战国之际用作主体纹饰已屡见不鲜

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
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
寓意吉利深长
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

在家具上
回纹主要作为边饰
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

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

锦原为丝织物的种类名
花纹精致古雅

漆器上所谓锦地
是指用漆填或描绘出华美的纹样作衬地
其上再饰各种图案


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
似龙
一足

《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

’”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

玉器上的夔纹
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
多见于彝器上

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
自商、周至今
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

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
阴刻线除单线外
也有双刻线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

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
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
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

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
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藏品世界的色彩
从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开始探索
想要收藏品的专业估值
请咨询我们的专家
想知道你的藏品价值吗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专业鉴定等你来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清乾隆_掐丝珐琅龙耳乳钉纹簋_鉴定特征与方法”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