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_明黄色缎地平金银彩绣五毒活计_真品价格与图片

雅集网/冉 阅读

清同治_明黄色缎地平金银彩绣五毒活计

清同治_明黄色缎地平金银彩绣五毒活计_真品价格与图片(图1)

明黄色缎地平金银彩绣五毒活计
清同治
清宫旧藏

清代满族习俗
特别喜爱在腰带或领襟之间的钮扣上佩挂各类日常随手可用的小杂品
如荷包、扇套、表套、搬指套、香囊、眼镜盒、褡裢、槟榔袋、钥匙袋、靴掖等
通称“活计”

这些活计既很实用
装饰性也很强
并往往根据节庆时令的变化而佩挂纹样形制不同的活计

这套活计是端午节佩戴之物
共9件
其中荷包3件、烟荷包1件、表套1件、扇套1件、镜子1件、粉盒1件、名姓片套1件

每件的颜色和纹样相同
均为明黄色
通体以金线、银线和五彩丝线绣五毒和“大吉”葫芦纹

“五毒”为蛇、蟾蜍、蝎子、壁**和蜈蚣五种有毒动物
配以“大吉”字样和葫芦纹样相组合
寓意以毒攻毒
以恶镇恶
驱邪免灾

整套活计用色明快华丽
纹样生动逼真
绣工精美细巧
为佩挂者平添仪态之美
同时也寄托了佩挂者希冀籍此避邪趋吉的美好愿望

又称地台

明清皇宫宫殿中高于地面的木台
其上放置宝座及陈设品

用金线在绣面上盘出图案的一种针法

其绣法是用金线、丝线两种线沿纹样外缘逐步向内铺扎而成
金线为铺线
丝线为钉线
行与行之间钉线相互间隔
形成桂花形
直到绣满纹样为止

此种针法在明清时期为京绣、苏绣所常用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青蛇、蜈蚣、蝎子、壁**和蟾蜍

其实壁**无毒
但却被认为是剧毒物

满族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
源于女真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今称满族)


随手:旧称乐队伴奏人员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时为农历五月初五日
又称端阳节、天中节、艾节、浴兰节、解粽节、菖蒲节、端五、重午、重五

名称虽异
但各地过节的习惯是基本一致的

每届斯日
家家户户悬钟馗像
挂艾叶菖蒲
赛龙舟
吃粽子
饮雄黄酒
种种习俗不一而足

端午节起源于纪念战国时代大文学家、爱国诗人屈原

据梁代吴均所著《续齐谐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
是日(指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死
楚人哀之
乃以舟揖拯救
端阳兢渡
乃遗俗也

”由是观之
时人因不舍忠臣屈原死去
于是争先恐后地划船追赶挽救
此即中国龙舟竞渡之起源

以后
每年此日百姓都通过划龙舟的形式纪念先贤
采取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为驱散江中之鱼
从而避免河鱼侵扰屈原之身

此外
荆楚之人最初还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
借以祭祀屈原

为防止游鱼吃掉
便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
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竞渡之习、食粽子的风俗绵延及今
其影响力之巨大可见一斑

挂艾叶和菖蒲同样是端午节时的民间活动
人们将艾叶悬于堂中
用菖蒲作剑插于门外
希望起到避邪驱瘟、驱魔镇鬼之功效

彩瓷品种之一

“五彩”意为多彩
且一般来说
其中必含红彩

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
再经彩炉低温烧成

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

按生产工艺之不同
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明宣德时已有五彩
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
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
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
称青花五彩

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
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

自雍正朝始
粉彩盛行
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

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
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
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藏品鉴定
找对门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想要收藏品的专业估值
请咨询我们的专家
不要错过最新的藏品市场动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清同治_明黄色缎地平金银彩绣五毒活计_真品价格与图片”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