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_寿山石雕龙纽“雍正敕命之宝”_鉴定特征与方法

雅集网/冉 阅读

清雍正_寿山石雕龙纽“雍正敕命之宝”

清雍正_寿山石雕龙纽“雍正敕命之宝”_鉴定特征与方法(图1)

“雍正敕命之宝”
清雍正
寿山石质
九龙纽方形玺
汉文篆书

面12.4厘米见方
通高11.5厘米
纽高6厘米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中详细记载了此宝的制作过程:雍正元年(1723)“正月二十三日
怡亲王交寿山石九龙钮雕夔龙边大宝一件
奉旨:镌‘雍正敕命之宝’

钦此

于二月二十四日寿山石九龙钮雕夔龙边大宝一件
镌‘雍正敕命之宝’完
配做锦匣
怡亲王呈进

”宝四周浅浮雕夔龙纹饰
上部海水行龙借天然石色
雕刻精细

敕命之宝
通高9cm
印面11.3×11.3cm

碧玉质
交龙纽

据《交泰殿宝谱》
此宝作“以钤诰敕”之用

叶腊石之一种
产于福建福州市郊寿山
因名寿山石

质地细腻
色彩丰富
其中以各种透明或半透明的冻石品质为高

寿山石是雕刻和治印的优良材料

一种中国古代传统图案
又称“跑龙”

龙的造型特点是
龙头向前
尾在后
头为侧面
四肢两前两后、各为一蹬一伸

清初在紫禁城皇宫内廷养心殿置造办处

康熙三十年(1691年)
除裱房等留在殿内外
其余迁至慈宁宫茶饭房

三十二年(1693年)开始设立作坊

四十七年(1708年)全部迁出养心殿
后又将部分作坊设在慈宁宫南、白**殿(今废)北的一带青瓦建筑里
负责制造各种物品

造办处设**大臣2人
总管郎中2人
员外郎2人
主事、委署主事各1人
库掌、委署库掌24人
笔帖式15人

还设首领太监2名
太监21名
负责造办处匠役进宫修造事宜

造办处下设馆、处、作、厂等作坊
分工明确
设催长、副催长、委署司匠、库守、苏拉等
承应各项差务
所属各种匠役约二百名

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养心殿造办处……掌制造器用
凡治器之作十有四……”全称“总管内务府”
是清代掌管皇家事物的最高**机构

始设于清初

顺治十年(1653年)六月裁内务府
改设十三衙门

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十三衙门
重设内务府

康熙十六年(1677年)内务府初具规模
下设七司三院: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庆丰司、营造司、慎刑司、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
其职能与国家机构中的六部相对应

另有分支机构一百三十余处



爵位名

其名始于南朝末期

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
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
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

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
主要用以封皇子
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


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
似龙
一足

《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

’”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

玉器上的夔纹
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
多见于彝器上

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
自商、周至今
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

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
阴刻线除单线外
也有双刻线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

按凸起高度的不同
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
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
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

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
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
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

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
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分享您的藏品
与其他收藏家交流心得
尽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了解藏品的历史价值
收获未来的财富
藏品鉴定
只需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
我们的专家团队为您提供专业的文物鉴定服务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清雍正_寿山石雕龙纽“雍正敕命之宝”_鉴定特征与方法”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