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石经残石_真品价格与图片

雅集网/冉 阅读

_熹平石经残石

熹平石经残石_真品价格与图片(图1)

熹平石经残石
此为宋拓本
一开半

孙承泽鉴藏

纵23.5、26.5、23.5厘米
横16.5、14.7、9.4厘米

熹平石经又称一字石经、一体石经
系东汉末年蔡邕等奉诏
为正定经本文字以隶书一体写成
于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刻石立于洛阳太学前
不久即毁于战乱

石经至宋代已有残石**
如洛阳张氏发地得十余块
约九百七十余字
为《尚书》、《鲁诗》、《仪礼》、《公羊》、《春秋》、《论语》等

另有翻刻本
如胡宗愈刻于成都西楼
洪适刻于会稽蓬莱阁
还有越州石氏本等

民国后亦多有残石陆续**

宋时所**石经
虽见各家著录
却罕有拓本流传

旧拓(民国前)仅孙承泽本和黄易本而已
二本相同
同归端方
又归衡永
今皆入藏故宫博物院

黄易在其著《小蓬莱阁金石文字》中也记载此孙承泽鉴藏本:“宋洪氏《隶释》汉石经残字数千余
孙氏‘砚山斋’所藏止《尚书》、《论语》一百字

”孙承泽(1592—1676年)
字耳北
一作耳伯
号北海
又号退谷
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县)人

明崇祯进士
官给事中

李自成克北京
任四川防御使

入清
官至吏部左侍郎

富收藏
精鉴别书画
其常用鉴藏印记有“孙承泽印”、“退谷老人”、“北平孙氏砚山斋图书”、“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长宜子孙”等

著有《庚子销夏记》八卷
为其所藏书画的著录书

此书所录以题跋为详
间有议论与考证
鉴裁精审
评论独到
为学者所重

另有《春明梦余录》《天府广记》等多种著述传世

其常用鉴藏印记有“孙承泽印”、“退谷老人”、“北平孙氏砚山斋图书”、“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长宜子孙”等

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
《尚书》即《书经》
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
始于战国
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
隋唐时设三省六部
尚书为三省之一
宋以后
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

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
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
清代沿袭明制



蓬莱
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之一
遍地生长着奇花异草
珍禽怪兽出没其间
还有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
岛上的房屋都是用黄金白银建成的
光彩夺目

渤海之滨的山东省蓬莱
海面上有时会出现因光线折射而形成的“海市蜃楼”奇景
可能就是古人以为的仙岛

黄易(1744—1802年)
书画家、篆刻家
字大易
号小松
又号秋庵主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监生
官山东兖州府、济宁运河同知

他的绘画笔墨流畅
潇洒隽永
以山水和花卉为题材的作品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平

书法则以隶书擅长

作为著名篆刻家丁敬的学生
他经过努力学习与刻苦钻研
并广泛借鉴书法、碑刻中的表现手法
形成了自己工稳生动的篆刻风格
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美誉

黄易一生致力于金石碑版的研究
曾经四处寻访存世的残碣断碑
并加以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与著录
对我国传统金石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与众不同的是
他亲自用画笔将每次寻访古碑的过程都完整的记录下来
绘制成许多作品
当时的艺术家们广为称颂

终年59岁

著有《丁黄印谱》、《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

端方(1861—1911年)

姓托忒克氏
字午桥
号匋斋
满洲正白旗人

科举出身

40岁后在清朝政府中历任陕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河南布政使、湖北巡抚、湖广总督、湖南总督、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都兼通商事务大臣

赴多国考察
主张君主立宪

1911年11月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
行至姿州被新军所杀

生平富收藏
尤以多种刻石及碑帖为最

著有《陶斋吉金录》、《陶斋藏石记》、《陶斋藏砖记》等

衡永(生卒年不详)
近代人
麟庆后裔

曾先后将家藏文物典籍捐献给国家
其风可范


鉴定藏品
捉住千载难逢的机会
藏品鉴定
找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
我们的专业鉴定团队为您的藏品提供专业、准确、可信赖的鉴定服务
发掘未来的收藏趋势
从我们开始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熹平石经残石_真品价格与图片”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