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瓷器(清代瓷器的特点)

1、1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2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双陆尊三羊尊虬耳尊鹿头尊络子尊牛头尊蒜口绶带如意尊撇;故宫藏清雍正清乾隆青花瓷18张3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时期青花器多仿明永乐宣德的苏麻离青,但没有进口料,以笔端点染铁锈斑痕其次是仿成化的淡描青花仿明器物除了从胎釉青料等方面区别外,器型也是重要的区别点明器的胎接口是上下接,清器是前后接雍正时工艺;正所谓魔高一丈道高一尺,对这种高仿瓷器也要专门的鉴定手法1 嘉庆以前的瓷器,由于瓷土的关系,经过自然老化,非常掂手即重量大嘉庆以后包括现在的新瓷,基本是胎质疏松,也有胎厚,但上手后感觉轻飘飘的所以建议大家有空时去老城区建筑工地上捡旧瓷碎片,或者购买明清青花旧瓷片观察研究,熟悉那如脂似玉的胎骨;清朝前期,景德镇瓷器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随着国内外及宫廷对景德镇瓷器的需求量的激增,使康雍乾三代的景德镇瓷业进入了制瓷历史高峰 康熙时期,逐步将景德镇的御窑厂恢复完善,其产品质量更加好转,这一时期在整个清代瓷器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康熙十七年,也就是1678年,派内务府官员至景德;1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2清代瓷器的造型,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3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
2、1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 2清代瓷器的造型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3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
3、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1制型制型釉色纹饰既有明朝遗风,也开创清朝特征,处于过渡时期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制型单调,年夜盘闪现双层底早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2工艺粗糙不建胎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景象双层底,又称隔漏底,中足高而内底低,只要顺治康熙。
4、1顺治瓷器胎体偏厚重,胎体有粗细之分,粗为渣胎,有灰白或灰黄色,细的洁白坚致,瓷化程度较好制作工艺基本沿袭明末天启崇祯的风格许多琢器的底足不施釉,露胎修胎不太规整,并能看到明末瓷器中常见的放射状跳刀痕器物底部多不沾砂,一改万历以来民窑瓷器普遍沾砂的现象2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