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时期钧窑天蓝釉菊瓣碗,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元时期钧窑天蓝釉菊瓣碗<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钧窑蓝釉菊瓣碗

高14.5厘米
口径32.8厘米
足径8厘米

  碗敛口
莲瓣形弧壁
圈足
通体内、外施天青色釉
外壁施釉不到底
足部无釉
胎呈铁褐色
此碗因烧成时的缺陷
与装烧的漏斗形匣钵粘连在一起而被遗弃在窑址
它直观反映出元代钧窑的装烧工艺
颇为难得

  匣钵是瓷器焙烧时放置坯件并对坯件起保护作用的窑具
将装好坯件的匣钵层层相叠
按照不同的烧成要求摞放在窑炉内相应位置后
即可点火焙烧
用匣钵装烧可避免器物与窑内烟火、灰尘及窑顶落渣等直接接触
从而防止瓷器在烧成过程中被污染
另外
使用匣钵可使瓷器受热均匀
成品率得到提高
因此被视作制瓷工艺的一大进步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
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城内的八卦洞
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
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
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
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
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
称“蚯蚓走泥纹”
北宋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盆托、洗、盘、炉、钵、碗、尊等
花盆、盆托、尊等器物底部往往刻有一至十的数目字
表示一套器物的大小序号
还有的刻有“奉华”等字样
           
属于高温颜色釉
从天青釉演变而来
创烧于清康熙年间
色调似天空之蔚蓝色
故称“天蓝釉”
天蓝釉含钴量在1%以下
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对呈色均有影响
             
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
呈色剂为氧化钴
最早出现于元代
但传世品不多
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
  窑具的一种
烧窑时用以盛放单件或多件器物
以耐火粘土制成
一般为筒形或漏斗形
也有“M”形、碗形、椭圆形等

  匣钵的使用可避免器物与窑内烟火、灰尘及窑顶落渣等直接接触
从而起到防止瓷器在烧成过程中被污染的作用
另外
使用匣钵可使瓷器受热均匀
成品率得到提高
因此被视作制瓷工艺的一大进步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元时期钧窑天蓝釉菊瓣碗,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