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玉之风起于春秋玉德与儒家伦理的渊源(之二)

网络 阅读

玉石的道德化完成于春秋儒家集团
经由时间的不断积累沉淀
玉德逐渐被人们所推崇
后来逐步形成了五德

五德成了君子自约的道德规范
而后
玉石更是被知识分子们所佩戴
玉石也逐渐世俗化
甚至一度成为身份的标记
再后来
人们发现玉石也存在着脆弱的一面
如人的生命
破碎的玉石便是死亡的形态…… 缅甸老坑冰种自然黄翡翠A货玉平安扣挂件-情侣对佩 在玉石的伦理学里
渗入了儒家修辞学的话语力量

这是简单而粗糙的隐喻行为
显示儒家从事数字游戏的非凡激情

被道德算术所精心计算过的“玉德”
从九增加到十一
又从十一锐减到五

这不是数字的修正
而是传播学的自我调试

它要把“玉德"的叙事限定于五个手指能够抓握的范围

这是多么浪长的集体修辞
跨越了数百年的春秋
儒学家修长的五指
终于紧紧抓住了玉石的五种品格
它们跟儒学的"仁、义、礼、智、信"互补
俨然左手和右手的亲密关系

清新淡雅缅甸自然翡翠圆形红黄翡手镯 由于儒家的缘故
玉石被士人知识分子所普遍配戴
由此引发了玉石的世俗化的浪潮

儒家是玉石的民间化运动的大推进者
但玉石的阐释权自此被儒家所征用和垄断

在很长一个时期
玉石就是儒生精英阶层的身份标记

贫困的文士无法拥有和田玉佩
只能用劣质石器替代

那些寒伧的石头
悬挂在褴褛的衣衫之间
仿佛是一个孤寂灵魂的坚硬写照
不屈地书写着自我人格的神话

但所有的玉学家都蓄意规避了玉石的弱

玉石的脆性就是它的*属性

这脆性令它跟儒生的生命那样
成为美丽的道德易碎品

在某种意义上
破碎就是玉石的死亡形态

它负载着这宿命穿越时间的走廊与其他品质相比
脆性更深地隐喻了士人知识分子生命特征

但直到南北朝时期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的格言
才被罹难的文官说出
被四下传播
成为中晚期儒生的沉痛训诫

这是人的生命和玉石生命之间的神秘对应

在所有的玉德之中
这是具道德性的一种

经过漫长的苦难与缄默之后
儒生终于开口承认了玉石的这种秉性
并起身正视自己的悲剧性命运

如今的玉德仍有其精华的部分被人们所学习
但玉石已不再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玉石逐渐走向大众化
飞入寻常百姓家
成为了时尚界的宠儿
自然美的重要代表

在未来
玉石饰品依然会往一个新的高度发展
而曾经辉煌一时的玉德玉学仍会被人们记在心中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士玉之风起于春秋玉德与儒家伦理的渊源(之二)”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