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瓷碗值钱吗

雅集网/冉 阅读

本文目录

东北六十年代用的餐具

炊具 解放前
50年代初
农村及部分城市家庭用柴草灶、风箱做饭
使用泥盆、瓦缸、铁铲、木勺、笊篱、铁筲、木桶、生铁锅、葫芦瓢等器具

50年代后期
城市普遍使用煤球炉

60年代
钢精、塑料器皿进入市民家庭
旧式炊具逐步淘汰

70年代
城市广泛使用蜂窝煤炉
农村始用蜂窝煤炉、钢精器皿等

80年代
城市使用煤气灶户增多
高压锅、电气灶具开始进入部分家庭
农村广泛使用蜂窝煤炉
柴草灶所剩无几

餐具 解放前
50年代
城市、农村宴客多用大海碗、平碟、锡酒壶、小酒盅
日常就餐用粗瓷碗(黑、白)、竹木筷

70年代
城市转向细瓷小碗
配备大小盘碟
农村多用粗瓷白碗

80年代
城市开始使用成套细瓷餐具(有布碟、汤碗、汤盘、汤匙、瓷酒壶、高脚酒杯等)
部分家庭备有火锅、啤酒套具
后期不锈钢餐具出现
农村逐步向细瓷多样化发展

家具 60年代前
农村人家普遍睡土炕
少数家庭室内摆方桌、条几、椅子、板凳、橱柜等
城市多用木板床、鬃床
室内摆方桌、椅子、箱、橱等

70年代
城市时兴钢丝床、组合木床
农村逐步向铁床过渡
1978年后
镶镜大衣柜、高低柜、菜橱、书橱、酒柜、写字台、沙发等开始在城乡出现

80年代
城乡兴起置办家具热潮
作工精细、风格典雅、色调明快的捷克式、镜框式、板式组合家具相继出现

期间
席梦思床进入部分城市家庭
电镀折叠桌椅等逐步在城市普及

武汉用纸碗的历史

吃过80年代一碗1毛钱的热干面
1997年身价1块左右的过早似乎无法让现代人大跌眼镜
不过一碗二三两的扎实容量和满满小料
早就把现在一众过早摊子甩到八百里开外

当然
边走边吃还是武汉人的天赋异禀
端着极富年代感的大口瓷碗或者搪瓷碗
行走在万物更新的90年代
逐渐与国际接轨的武汉当街嗦面也是放不下的fashion

千禧年的钟声敲响
武汉进入了又一个千年

琴台大剧院开工
武昌江滩建成
大街小巷里的过早摊子也逐渐多了起来

卖热干面的过早摊也开始向其他“过早产业”进军
不捎带卖点烧梅面窝
绝对是不够上档次

上学路上遇到好讲话的老板
总会卖5毛钱的小碗热干面给学生伢
在一次性纸碗还没出世的00年代初期
透明塑料大口碗是风靡一时的碗界老大

随手撕一张硬纸壳做隔热碗垫的老摊子也成为了当年的时代绝唱

00年代末
一次性纸碗正式登上武汉人过早舞台

对比上个世纪1元的物价
这时候0.5元的涨幅似乎像是专门为纸碗准备的
相较瓷碗而言
小巧轻便的纸碗随拿随走
无论是糊汤粉还是生煎包都能完美匹配

从此所有关于武汉人过早的影像资料里
都必定会出现纸碗的身影

此时的2块左右的热干面
虽然对武汉人收入而言不算贵
但也没有让人产生吃不起的错觉

10年代的热干面开始随着时代发展
价格开始踩住油门飞速狂飙

每到过年涨5毛已经是正常频次
更有甚者用半年就涨一次价的价格策略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在家楼下的小店攻占下沉用户的时候
常青麦香园、蔡明纬、蔡林记等过早连锁品牌开始真正把“集合店”的思路做大做广

在老武汉心水三镇民生甜食馆的时候
连锁店也拉住了上班族懒得排队的心
毕竟难吃的过早店在武汉开不过一个月
能被嘴叼武汉人认同的过早多少都和好吃沾点边

看着价格不断上涨的热干面
武汉人终于从此刻开始有了“吃不起”的念头

20年前后
凡事都有了个“plus豪华版”的概念

iPhone有plus
咖啡有plus杯
当然热干面也可以有plus版

有『周记豆皮大王』为代表的的一顿乱加派
以腰花猪肝为主的配料
可以一路加到50块

兰陵街上的『王记生烫』以各类生烫作为点睛之笔
除却牛肉生烫
腰花、猪肝、百叶也是不可错过的精品
在热汤里走一遭
无数肉类都有了弹牙爽滑的新鲜感

切片卤牛肉派和鲜虾派也走入街头巷尾
随随便便加上少许就冲破10元
朝向20元区努力冲刺

配料与味道几十年如一日
依旧是回忆里的模样
街头巷尾的小店摊贩随着城市更新
无名小破店和街头便利店雨后春笋般探出头来
随处可买的过早完成了从几分几角到10元大关的蜕变

一碗热干面加碗蛋酒
一份豆皮配上碗桂花糊

现代人吃次过早
即使整顿看不见肉
随随便便也要个7、8块

70年代卖出3毛钱一碗的抄手
如今在蒋婆或者小秋买一碗也要15块
好久没到店里的爷爷奶奶也会嘴里念着:“又涨了1块钱

小时候吃到的豆皮
一盘也不过5块
而今想要吃到扎实美味的豆皮
少说也要10元起步
97年买到的一碗满满牛肉的牛肉粉
2021已经翻了23倍
连包子烧梅都从个位数冲到了十位数

单单看物价确实早已天翻地覆
“吃不起”想法的诞生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纵观各个年代过早月占比
得到的结果并非如此

从20世纪初到现在
过早占收入比越来越少
理应在过早上越来越随心所欲才对
但人们“吃不起过早”的想法却越来越浓

从上世纪到2021
我们生活中的其它支出似乎越来越多

房子、车子、孩子、**、婚礼、生活开支……当生活中各种开支都在高速增长的时候
当娱乐精神需求开支越来越多的时候
当各种新消费点被挖掘的时候
过早额度自然显得越来越少

几十年间
热干面的单价已经上涨10倍
武汉人的平均工资也涨了10倍

更多人认为是工资涨幅没有跑过过早涨价
但事实并非如此

人不是神仙
一年365天最离不开的就是过早

尽管平日人模狗样的大家谦卑有礼
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涨价
还是会歇斯底里
你可能会花几十块买一杯奶茶
或者吃完一顿下午茶后不心疼地付了账
却难以接受涨了价的过早

不值
还是不舍
或者是对熟悉的事物
难以接受翻天覆地的改变
无论答案如何
似乎在2021
大家愿意花在传统过早上的钱越来越少了

虽然过早涨价
但嗜过早如命的武汉人还是不改端着热干面边走边吃的习惯

虽然嘴上讲着“鬼揍”
但武汉人的血管里早就是芝麻酱味

只求过早涨得慢一点
让卑微打工人也能时不时搞一个“极奢”版过早在朋友圈里炫一下
好么


不要错过最新的藏品市场动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跟着我们
让您的藏品更值钱
想知道你的藏品价值吗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专业鉴定等你来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八十年代的瓷碗值钱吗”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