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石羊石马价格

雅集网/冉 阅读

本文目录

冯公国璋之墓怎么样

中华民国副总统代理大总统冯国璋墓有两座
一座衣冠冢在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西诗经村东北
真陵墓在河间市半截河村西冯氏祖茔

衣冠冢
冯国璋墓占地百亩
南向墓门为五楹红墙绿琉璃瓦宫廷式建筑
四周绿瓦红墙相绕
墙外有小河环护
门前有白石桥可通
门内墓道南端建三孔白石坊
后有“河间冯公之神道”(徐世昌书)及“中华民国副总统代理大总统冯公国璋之墓”两座高5米左右的巨碑
碑后墓道两侧分列华表、石人、石马、石羊、石象等
白神道碑后至墓前建有宫殿式通行广厦三重
最后为享殿
内置石五供
墓高约25米
下层为高5米、直径30米的方形三合土墓基
墓为白石围砌
上端环列60个汉白玉石狮
最上顶端
为穹形土丘

真墓
在半截河村西冯氏祖茔挖出冯国璋的真墓
有十二厘米厚阴沉木棺一口
葬埋50年之久尸体尚完好未腐
殉葬品有:元宝、银币数枚
玉鼻烟壶、如意各1件
右指扣翠板指
口含一颗猫眼珍珠(现存河北省文物保管局)

听说明太祖功德碑下的石龟落泪是不是真的
谁给我说道说道啊

起因应该是水汽凝结所致
日夜温差大就导致这种事的发生

【南京日报报道】最近
南京四方城“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因为传闻驮碑的龟趺“流泪”而成为市民们关注的焦点
各大媒体都以南京最大的一块明代碑刻进行介绍
但是昨日
地质专家项长兴老先生却告诉记者
其实紫金山北侧的明朝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墓前的神道碑
比四方城的神功圣德碑还要高
因此说四方城之碑是南京最大的

功德碑

是不准确的

徐达作为朱元璋的臣子
其神道碑比

明太祖

朱元璋的还高
岂不有违君臣礼制
背负大逆不道的罪名
为了解开这个谜
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明太祖

朱元璋“御制”巨碑

出太平门一路北行约半小时
但见路左丰碑高耸
碑前石牌坊上书“大明中山王神道”
徐达墓到了
整个墓区的文物保护得相当完好
称颂徐达功劳的神道碑立在最前
下有龟趺
上有雕龙碑额
碑身上刻着洋洋数千言
碑后的神道两侧
排列着石马和马夫、石羊、石**、武将和文臣各一对
末尾有丘隆然
徐达夫妇就合葬于此

记者逡巡良久
徐达墓的封土无论面积和高度都无法和明孝陵相比
陵前的石像数量不但较明孝陵石像少得多
而且每件的个头也都要小许多
唯独最前面的这块神道碑
通高8.95米
规制极为宏伟

查《明史》
大明洪武五年曾明文规定
功臣殁后封王者
陵前设“石人四
文武各二
石**、羊、马、石望柱各二

其数量种类和徐达墓前的这些石像完全吻合
但记载同时还规定陵前神道碑“身高九尺
广三尺六寸”
明尺较今天为小
即便按今天的尺寸计算
中山王徐达死后立碑
碑身高只可3米、宽1.2米
但实际上这块神道碑
碑身高5.8米、宽1.9米
显然超过了大明朝廷的规定

为何徐达墓一切规制都符合要求
唯独这块神道碑却大大超过标准呢
《明史》上记载
徐达是

明太祖

朱元璋徽州凤阳的老乡
22岁开始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
战功显赫
名列功臣第一
大明洪武十八年
54岁的徐达患病而亡
朱元璋悲恸不已
追封中山王
赐葬钟山之阴
史书上还说
其他功臣死后
都由“翰林官制文
立神道碑”
唯独徐达墓前的这块神道碑是

明太祖

朱元璋亲自撰写的
既然是皇帝御制的神道碑
其规模当然要超过普通功臣的神道碑

碑高盖主难解释

因为是皇帝御制
所以比普通神道碑大
实在情理之中
可是这个8.95米的高度比四方城

明太祖

朱元璋神功圣德碑要高出近20厘米
如果去除底下龟趺和上面的碑额
单比碑身
那更要超过四方城之碑整整1米
这就令记者百思不得其解了

对此
项老的解释是
四方城的神功圣德碑原碑在建成不久就裂损了
现在的这块碑是20年后明成祖朱棣的孙子、大明宣宗皇帝朱瞻基重立的
其大小已经和原碑不一样了

随后
记者又向南大历史系教授贺云翱先生请教
贺先生告诉记者
现在这块神功圣德碑的年代
一直存在争议
一种说法就是项老所说大明宣德年间重建的
但也有专家认为
这是大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落成的原碑
当年明成祖朱棣为其父立碑时
在阳山开了一块大碑(今阳山碑材)
但是由于此碑过于巨大
无法搬运
无奈之下只得另寻石材立此一碑

贺先生告诉记者
虽然四方城碑高度略逊于徐达碑
但它的宽度和厚度却略大于后者
因此准确的说法应是
四方城碑是南京明碑中体量最大的
“不过
不管是当时无奈选择还是20年后重建
皇帝的神功圣德碑高度低于功臣的神道碑总是说不通的
”贺先生说
“这的确是个谜

碑上标点也是谜

其实
徐达墓前神道碑的谜团不只是这个
记者仔细阅读碑文
只见碑文中但凡断句之处皆刻有小圆圈一个
或在最后一个字的正下方
或在其右侧
大小如同句号一般
正是有了这些句号
通篇碑文读起来分外顺畅

众所周知
用标点的习惯
是在白话文产生之后才出现的
徐达碑立于500年前的明朝
而碑文标有句读
实属仅见
可算是古碑中的奇闻

衡山岳飞墓来历

岳飞墓
亦称岳坟
位于杭州栖霞岭南麓
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
1221年
明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
经历了元、明、清、民国
时兴时废
代代相传
一直保存到现在

现存建筑于清康熙五十四年
公元1715年重建
1918年曾大修
1979年按南宋建筑风格全面整修
使岳庙更加庄严肃穆

墓道两旁陈列的石**、石羊、石马和石翁仲
是明代的遗物

1961年岳墓被列为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陵墓放置六只石绵羊的主人是什么身份

清朝制度
一品二品官墓前置石人、石马、石羊、石**、石望柱
三品无石人
四品无石人石羊
三品以上官员
一般都是两个石羊
你这6个
很可能是几辈人合葬墓

石羊叫做石像生
是指在墓前神道两侧成对放置的石雕人物、动物
又名“石翁仲”或“石兽群”
始于秦汉
兴于唐宋
盛于明清
是陵墓的装饰性建筑
这些石像生组成的“仪仗队”
一是显示墓主人的身份等级地位
二是有驱邪、镇墓的含义

苏禄王墓景点有哪些

苏禄国东王墓
坐落在山东省德州市城区北部的北营村
安葬着苏禄国的一位国王和他的王妃及两位王子
是中国境内仅有的两座外国君主陵墓之一(另一座是位于南京的渤泥国王墓)
也是我国唯一的驻有外国王室后裔守陵村落的异邦王陵

苏禄国东王墓是中菲两国传统友谊的见证
苏禄王墓是明朝初年国王陵墓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

1956年
苏禄国东王墓列为首批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13日
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

苏禄国东王墓

外文名

Su Luguo East Tomb

墓主身份

苏禄国东王

始建时间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

地理位置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青年路356号

苏禄王墓萧城遗址苏禄王营丘故城明鲁王墓东方朔墓两城镇遗址田齐王陵危山兵马俑明鲁荒王陵

家庭成员

墓主名讳
巴都葛叭答剌(译音)身份
苏禄国东王(谥号
苏禄国恭定王)

王妃
葛木宁(译音) 长子
都麻含(译音)

苏禄王墓

次子
温哈剌(译音)

三子
安都鲁(译音)

(长子回国继位
王妃及二位王子之墓在东王墓东南侧
1940年一本杂志误称次子安都鲁、三子温哈喇
但德县志及墓碑、史料载
"次子温哈剌
三子安都鲁")

主要景点

苏禄国东王墓肃穆壮观
周围护陵松柏常青
神道入口为新制汉白玉石牌楼一座
神道两侧有六方石望柱一对
石像生六对
分别为一对石**、一对石狮、一对石马、一对石羊、一对马倌、一位文臣和一位武官
永乐帝朱棣御笔撰写的神道碑在神道南端东侧
王妃葛木宁及东王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之墓在王墓东南侧

明、清两代
不少诗人、学者来瞻仰凭吊
并留下了许多诗篇

苏禄王陵

今天的苏禄东王墓
是一处以王陵、享堂、御碑亭、牌坊、神道和清真寺、碑廊为主的陵园式古建筑群
布局错落有致
交相呼应
别具一格

享堂是祠庙的主体建筑
占地**多平方米
18根大红柱气势雄伟
古朴典雅的祠庙大门外
一对新雕刻的石狮雄踞左右
"古墓埋客帝
丰碑载友谊"
苏禄国东王墓是存留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座具有跨国意义的王陵
它揭开了苏禄与中国国际交往的新篇章
无论当时还是今天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诗人冯廷槐写遭"生为朝贵客
死作邵先贤"
高度评价了这位友好使者
对两国友谊所做出的贡献

太湖石赞原文和释文

1. 都存在

2. 太湖石赞原文是《太湖石赞》一文的原始文字
是对太湖石的赞美和描述

而太湖石赞释文则是对原文进行和注释的文字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和背景

3. 都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同时
太湖石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反映
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探索古董和艺术品市场的秘密
关注收藏雅集网
了解藏品的历史价值
收获未来的财富
想要收藏品的专业估值
请咨询我们的专家
文物鉴定不再难
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为您提供一站式文物鉴定服务
让您的藏品价值倍增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古董石羊石马价格”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