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越窑**子市场价格

雅集网/冉 阅读

本文目录

青瓷羊尊成交记录

1
晋越窑羊尊
尺寸:高14.5厘米
长17.5厘米
估价:RMB 400
000 ~ 500
000
成交价: RMB 552
000
成交时间:2019.12.15
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
拍卖专场:2019秋季十五周年拍卖会

2
晋越窑青瓷羊尊
尺寸:高15厘米
长16.8厘米
估价:RMB 150
000 ~ 180
000
成交价: RMB 195
500
成交时间:2018.12.15
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
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3
晋(265-420)青釉兽面双系盘口壶
尺寸:口径12.7厘米
底径10厘米
高22.5厘米
估价:HKD 150
000 ~ 250
000
成交价: HKD 177
000
成交时间:2016.11.29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
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会

4
晋越窑青瓷**子
尺寸:高20厘米
估价:RMB 80
000 ~ 120
000
成交价: RMB 128
800
成交时间:2010.11.27
拍卖公司:北京中拍国际拍卖**
拍卖专场:2010年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5
晋“道粟”款越窑青瓷熊尊
尺寸:高9厘米
估价:RMB 80
000 ~ 120
000
成交价: RMB 126
500
成交时间:2019.12.15
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
拍卖专场:2019秋季十五周年拍卖会

6
晋越窑青瓷辟邪
尺寸:高9厘米
长14厘米
估价:RMB 100
000 ~ 120
000
成交价: RMB 115
000
成交时间:2018.12.15
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
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7
晋越窑青釉双系鸡首壶
尺寸:13.8厘米
估价:HKD 40
000 ~ 60
000
成交价: HKD 87
500
成交时间:2019.05.30
拍卖公司:香港苏富比拍卖**
拍卖专场:2019年5月拍卖会

8
晋越窑羊
尺寸:长18.5厘米
估价:RMB 50
000 ~ 80
000
成交价: RMB 72
800
成交时间:2007.09.15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
拍卖专场:2007年嘉德四季第十一期拍卖会

9
晋青釉鸡首壶
尺寸:高27厘米
估价:HKD 30
000 ~ 50
000
成交价: HKD 49
560
成交时间:2017.05.30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
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7春季拍卖会

暂无讨论
期待你的观点

立即评论

发表你的看法

青瓷**子是干什么用的

关于青瓷**子的用途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是用于便溺的容器
另一种则说是用来盛放清水

青瓷**子是越窑青瓷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造型
它追求与**形神相似
主体模仿“老**”匍匐时躯干的姿态
下方亦有弯曲的四足
作为底座
“老**”的头部被类似“瓶口”的圆柱体构件代替
**背上有一段“提梁”作为把手

不过
青瓷**子的细节设计千变万化
展现了古人的艺术天赋

历代陶瓷款识的鉴定方法

  这种事还是最好请教相关的专家和书籍
不是能一时半会搞定的
当然积累相关的经验是更重要的
  历代陶瓷款识的鉴定   陶瓷器上的款识
是指在器物的底部或其它部位
刻、划、印或书写表明年代、产地、堂名、人名、用途及吉祥语等内容的文字
也有的在器底或器身有某种图案款识
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所以
它对陶瓷器的断代、断定窑口和辨别真伪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是鉴定的一个重要环节
  款识的类别   陶瓷器上的款识大致可分为六大类:纪年款、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图案款及其它特殊类款
  纪年款:纪年款是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一种款识
纪年款可分为两类:一种用当时帝王年号
称年号款
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等
另一种用天干与地支组合的
称干支纪年款
如“皇明天启年丙寅吉旦”、“乾隆丙午”等等
纪年款以官窑瓷器为多
但部分民窑亦有书写年款的
民窑纪年款字体较草率
远不及官窑规整
瓷器上用干支纪年款的以明清时期较多
  堂名款:指私人定烧瓷器的所刻、印、书写的自家堂号
内容包括堂名、斋名、轩名、府名、室名、殿名、楼名、阁名等等
堂名款明嘉靖时已见有
如“滋树堂”、“东书堂”等堂号
明代后期流行
入清以岳 各朝皆有
尤以康熙时盛行
如“中和堂”、“慎德堂”、“拙存斋”、“复香轩”等等
  人名款:指工匠或私人定烧陶瓷上所刻、印、书写的名字或别名
如三国时越窑青瓷上的“师袁宜作”
唐代长沙窑“郑家小口天下第一”
宋代磁州窑“张家造”瓷枕等等
明清时期多见
如“陈守贵造”、“天启元年米石隐造”、“春育主人珍藏”等等
  吉语款:指陶瓷器上所刻、印、书写的吉祥语
表示赞颂、祝福
晚明至清代最为流行
如“万福修同”、“富贵佳器”、“天下太平”、“福寿康宁”等等
也有只题一个字的
如“福”、“寿”等
  图案款:指陶瓷器上所刻、印、书画的纹祥图案记号
亦称“记号款”
图案款多数为民窑所用
明清两代最为流行
如八卦、太极图、八宝、海、兔、双鱼、灵芝等等
  其它特殊类款:还有一些不能归入以为类别的
如“茶”、“酒”、“琅〓”等字
统称为其它特殊类款
  款识的起源及其发展   远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已发现一些刻划符号
如仰韶文化类型的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遗址**的陶器上
已发现各种刻划符号270个
此外
山东龙山文化
以及上海马桥、浙江良渚等遗址**的陶器上
也发现不少刻符
青海省乐都、甘肃省半山所**的陶器上还发现了彩画符号
这些刻或和彩画的符号是我国最早的文字雏形
也是我国陶瓷款识的滥觞
商周时代
瓦和陶器上的刻字
多数为编号
少数为人名
春秋战国时期的砖瓦、陶器上的刻符和文字
各地都有发现
逐渐增多
秦汉时期的陶器和砖瓦的文字非常丰富
所涉及的内容亦较前广泛
陶器上的文字绝大部分内容是反映陶手工业的情况
如器物的编号或记号(一、二、三……等)
制陶手工业的官署名(左司空、右司空、大水、北司等)、作坊名(安陆市亭、栎市、杜亭等)、陶工名(义渠、伙、成、苍等)
另外还有地名(宜阳、新城、蓝田等)、器物所有主名(北园吕氏缶、下贾王氏缶等)、器物置放地名(宫厩、大厩、丽山〓宫等)等等
在瓦当和顺上还开始出现一些吉祥语(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延年益寿昌等)
大凡后世的款识类别
此时大多已具备
开了中国陶瓷款识的先河
目前所见瓷器上最早的款识是浙江省鄞县**的一件东汉青瓷双系盘口壶
底足刻有隶书“王尊”二字
带有纪年款铭的瓷器
最早见于三国时期
如南京赵士岗墓**的一件越窑青**子
其腹训刻划“赤鸟十四年(251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款铭
不但有纪年
并且有烧制地点、工匠名等内容
浙江省绍兴古墓**的一件青瓷谷仓
顶部的龟碑正面刻划“永安三年(260年)时
富且洋(祥)
宜公卿
多子孙
寿命长
千意(亿)万岁未见英(殃)”的款铭
内容包括纪年以及祝愿的吉祥语
南京清凉山吴墓还**一件熊形油灯
上刻“甘露元年(265年)五月造”的款铭
这是三件十分难得的具有纪年款的器物
它为我们正确断代提供了标准器
其款识的共同特点是:釉下刻划
字体近草书
  西晋时烧制的一种青瓷扁壶
各地有不少**
形制奇特
短颈
扁腹
广底
两侧各有系由于发现有的器物底部刻划有“先姑〓一枚”、“紫(此)是会稽上虞范休可作〓者也”的款铭
才使我们知道
这种青瓷扁壶在当时称为“〓”
汉代文献上记载有一种罂
《汉书》颜师古注:“〓
长颈罂也”
但罂究竟是何物
长期以来不得而知
1972年南京化纤厂晋墓**一件青瓷长颈鸡首壶
底部刻“罂主姓黄名齐之”七字
由此使我们得知器的名称和器物属主的名字
原来这种长颈壶
即称为“罂”
与文献记载相符
  唐代陶瓷款识仍以刻划为主
但已有在釉下用彩书写的款铭出现
从窑口来看
刻划者多数为越窑
用彩书写者以长沙窑为多
其内容不仅有纪年款、人名款、产地款
还有带有商品广告性质的款铭
字体绝大多数为草书
楷书少见
刻划与写的部位皆不固定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越窑青瓷执壶
腹部刻划有三行文字:“会昌七年改为大中元年(847年)三月十四日清明故记之耳”
这件器物的款识记录了当时年号的改换
浙江嵊县**的一件越窑青瓷罂
腹部刻划“元和拾肆年(819年)四月一日造此罂
价值壹千文”17字
详细地标明了制作日期、器名、价值
浙江宁波**的一件印花碗
碗内底有“大中二年”四字
则为内容单纯的纪年款
此外
还有刻划文字的青瓷墓志铭
内容有纪年、人名、事迹等等
  唐代长沙窑以彩书写款识
很多具有商品广告性质
这是长沙窑的一大发明
如“郑家小口天下第一”、“卞家小口天下有名”、“言满天下无口过”等等
在外销器物上
还用阿拉伯文书写“真主最伟大”
以适应和迎合阿拉伯人民的需要
  唐代著名的邢窑白瓷中有刻“盈”、“翰林”字款
或书写“翰林”字款的产品
“盈”是宫廷内“大盈”库的简称
表时它们是官府的用品
此外
1978年浙江省临安发现了吴越王钱廖之父钱宽的墓葬
**19件白瓷
多数底部有’官”或“新官”字样的刻款
这批晚唐时期的白瓷精巧细洁
不是一般的民间用瓷
款识的含义也清楚地告诉了人们
  五代越窑青瓷中也有刻“官”字款的器物发现
如浙江省临安五代墓**的一件越窑双系瓶
腹部刻划“官”字款
  唐代至北宋河南瓷窑生产一种瓷忱
枕底往往刻有某家作坊制作的款铭
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瓷枕
枕底刻“杜家花枕”四字
传世品中还有刻“裴家花枕”四字的
宋代瓷器款识远较前代为多
铭文内容有作坊标记、工匠姓名、制作年月、唐诗宋词、吉祥语句、宫殿名称和宫廷用瓷专用款铭等等
总的特点是款识文字趋于简明
仍以刻划款为主
但书款逐渐增多
印款亦较前期增如
  清代瓷器款识辨伪:   康熙款字特点是挺拔清秀
所写“康”字下半部的“水”字
一般写成“〓”
“〓”字衣无上点
民国时仿康熙款甚多
但字体相似较少
大多相差甚远
康熙珐琅彩器
底款应为“康熙御制”料款
如书六字款则为膺品
  雍正款字似一人独写
故有特色
为历代仿写所不及
道光、咸丰和民国时仿雍正款颇多
但字体较大
笔划柔软无力
可以区分
  乾隆款识以篆书体为主
所写“乾”字
一般写作“〓”形
但也有不太规距而与之略有差异者
所以
在鉴别中不能一概而论
后世的仿款
光绪时字体粗大
民国时细弱无力
  还有一种后加款
也应注意
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在旧器或新器上加写加刻稀有年号
即现存陶瓷中款识少或无的时代
如宋代“绍熙”、明代“洪武”等
使人无法对照比较
(2)将旧款旋切下
再嵌于膺品底部
民国时最为流行
鉴定时要注意圈足底部胎釉的异常痕迹
  分辨材质:   看颜色:瓷器通常以瓷土为材质

瓷土有分等级
瓷土高温还原烧结后呈白色
烧结温度越高
白度就越高
烧成白度越白
瓷土就越贵
烧制本就要相对增加
瓷器一般烧成温度通常会在1260度C以上
  陶器用陶土为材质
陶土含铁量较高
氧化烧所烧制之作品通常呈现米黄色还原 烧会呈现较深之颜色
依含铁量多寡而定
通常在土黄色~深咖啡色
  听声音:青轻敲击作品
如果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
烧成温度一定较高瓷化程度较好
作品品质也越好
  成型方式辨识:   一件作品有可能用不同之成型方式完成
用何种成型法在制作成本上占有很大关系
以下是制陶常见之成型方式
与如何判定之说明
  旋环机成型法:这种成型方式因为使用模具
所以制作出来的成 品大小几乎是一样的
因为用旋杯机制作
大部分所制作之陶瓷 种类有杯、碗、盘等
  注浆成型法:这种成型方式因为使用石膏模具
所以制作速度快
制作出来的成品大小也是一样的
在无法用旋坏机成型之陶瓷 作品就要用石膏模成型法来制作
大部分会用在制作如花瓶、动 物、人物等造型
  压模成型法:通常此成型法会运用在作品之粗坏的成型
之后在 加以表面处理整件作品
制作出的成品可由内部发现有会有压土 不平整的表面
  手拉环成型法:大部分花瓶制作会运用这种成型法
最大辨别之 处就是
大部在作品内部
会留有手拉纹路或修坏痕迹
  陶板成型法:这种成型法所制作出的作品通常会有平面及切面
作品经常是方形或长方形
  手捏成型法:制作手捏壶会使用手捏成型法成型
完全以手工及 使用工具制作
制作时由作者自由变化
所以不会有两件相同的 作品
  泥条成型法:运用这种的成型法
造型上可多变化
制作出的作 品通常较经致
可畏慢工出细活
  手挤环成型法:较大型陶作品通常运用这种成型方式
通常辨别 这种方式可由外部或内部会留有手挤坏纹路或者拍打痕迹
  以作品环体颜色分辨烧成法:   还原烧:一般瓷土以高温还原烧结后坏体颜色呈现白色
陶土以 还原烧成后
因陶土含铁量较高
会呈现较深之颜色
依含铁量 多寡而定
坏体颜色通常会在土黄色~深咖啡色
  氧化烧:瓷土以氧化烧结后坏体颜色呈现米白色
陶土氧化烧所 烧制之作品胚体颜色通常呈现米黄色
  以作品釉色辨识烧成法:   需要用还原烧成的釉色:铜红、青瓷、钧窑
  大部分用氧化烧成的釉色:结晶釉
  其他釉色大致上以还原或氧化烧皆能烧成
  用以色料烧成的不在上述范围内

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是哪一种

原始青瓷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
一般将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器”

原始青瓷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
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
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
距今约4200年
器类有罐和钵
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
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从外形看瓷器
细数瓷器的几种不同外形

琢器——景德镇制瓷专用术语

指不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
如瓶、尊、罐等
圆器——景德镇制瓷专用术语
指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瓷器
如碗、盘、碟等
博山炉——炉的一种式样
盛行于汉、晋
系仿铜熏炉烧制
因其炉盖高耸
象征海上蓬莱三山
故名
使用时
燃香料于炉中
**从盖上镂孔冒出
有如云雾缭绕
汉代一般为陶质
南北朝时有青瓷博山炉
谷仓——一种陪葬物
下部为罐形
上部堆塑楼阁、人物、家畜、粮仓等
故名
三国至东晋时期浙江地区烧制
多为青釉
耳杯——杯的一种式样
亦称“羽觞”
酒具
系仿汉代漆制羽觞
器身呈椭圆形
两侧有对称的小耳
故名
流行于东汉至两晋、南北朝
品种有绿釉陶、青瓷等
压手杯——杯的一种式样
口平外撇
腹壁较直
自腹壁处内收
腹壁渐厚
圈足
握于手中有凝重之感
稳妥合手
故称压手杯
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最为著名
鸡缸杯——一种洒具
敞口
浅腹
卧足
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
间以山石、兰草、牡丹
故名鸡缸杯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
清代各朝都有仿造
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佳
几可乱真
爵杯——杯的一种式样
酒具
仿青铜器造型
口沿外撇
圆腹略深
前尖后翘
下承三高足
口沿两侧有对称的立柱
一旁有〓
明、清两代均有烧造
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高足杯——杯的一种式样
酒具
因杯身之下有高足
故名
口微撇
近底处丰满
下承高足
高足有竹节形
圆柱形、四方形等
明、清两代均有烧造
品种有青花、斗彩等
高足碗——碗的一种式样
造型与高足杯相同
略大
元代龙泉窑、景德镇窑盛烧
明清继续烧造
品种有青釉、卵白釉、青花、釉里红等
宫碗——碗的一种式样
口沿外撇
腹部宽深丰圆
造型端正
多为皇宫用器
故名
明正德时烧制最为著名
有“正德碗”之称
净水碗——碗的一种式样
佛前供器
侈口
下腹宽圆
圈足
有的饼形足或高足
明末清初流行
碗身上往往题有信士弟子名称
乞求内容、施舍时间等
品种多为青花
孔明碗——碗的一种式样
由两只碗粘合而成
两碗间中空
外碗底心有一孔
故称孔明碗
亦称诸葛碗
始于北宋龙泉窑
明代景德镇有烧制
斗笠碗——碗的一种式样
广口
斜腹壁呈45角
小圈足
因倒置过来形似斗笠
故名
宋代始烧
此后历代均有烧制
折腰碗——碗的一种式样
敞口
圈足
碗下腹部硬折
故称折腰碗
最早见于五代
元代销行最广
鸡心碗——碗的一种式样
深腹
小圈足
碗底心有鸡心状突起
故名
明永乐、宣德两朝烧制较多
以青花瓷器为多
卧足碗——碗的一种式样
浅腹
碗底心内凹
以碗壁充当圈足
故称卧足碗
多见于明清两代
注碗——碗的一种式样
温酒具
与注子配套使用
一般碗壁直而深
有的通体呈莲花形
使用时碗内放适量热水
注子内盛酒置于碗中
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
以南方居多
玉壁底碗——碗的一种式样
流行于唐代中后期
明清亦有少量烧制
圈足宽大
中有脐
似玉壁
故名
圹碗——指明代墓葬**的民窑青花小碗
明末多见
工艺粗率
绘画豪放潇洒
多绘山水、花鸟、梅竹、蔬果等
蟠龙瓶——瓶的一种式样
明器
因瓶的颈、肩处堆塑一条蟠龙
故名
亦称“扳依瓶”或“招魂瓶”长颈
有盖
盖顶钮塑成**、凤、鹤等各种形式
圆腹、圈足
常见于宋、元明各代
多管瓶——瓶的一种式样
因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
故名
直口
上有花形钮盖
瓶身有圆筒式和多节葫芦式
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
以龙泉窑制品较多
一般为五管
北方磁州窑系也烧制
瓶体短而浑圆
肩部有直立六管
管粗短
梅瓶——瓶的一种式样
小口、短颈、丰肩
至足胫部稍狭
因口径之小只能插梅枝
故名
宋代创制
元、明、清各代均有烧造
但梅瓶之名始于清代
花口瓶——瓶的一种式样
细颈微撇
圆腹
撇足
因瓶口有如开放的花瓣
故名
宋代景德镇、磁州窑、耀州窑均有烧造
明清亦仿制
琮式瓶——瓶的一种式样
仿周代礼器玉琮烧制
圆口、方身、圈足
器形四面以凸起的线纹为饰
口与足大小相若
宋代创制
以龙泉窑、官窑多见
元、明清仍有烧制
玉壶春瓶——瓶的一种式样
由诗句“玉壶先春”得名
撇口、细颈、圆腹、圈足
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的瓶体
宋代创制
定窑、耀州窑、磁州窑、龙泉窑、景德镇均有烧造
元、明、清景德镇仍烧造
品种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
是中国瓷器造型的典型器物
宝月瓶——瓶的一种式样
亦称“抱月瓶”
小口、直颈
颈侧双耳
因瓶腹似圆月
故名
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常见器物之一
清代雍正、乾隆仿制
多为青花
天球瓶——瓶的一种式样
直口、长颈
腹浑圆
似圆球
故名
明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创制
多为青花
清代雍正、乾隆又烧制青花釉里红、粉彩等品种
象腿瓶——瓶的一种式样
广口外撇
短颈
身如直筒状
平底
造型如粗壮的象腿
故名
多见于清初顺治、康熙两朝
品种有青花和五彩
胆式瓶——瓶的一种式样
直口
长颈
削肩
腹下部丰满
器形似胆
故名
宋代哥窑、钧窑烧造此式
清代景德镇窑多见
大多为单色釉
葫芦
故名
南宋龙泉窑创制
元、明景德镇窑多见
并有四方、六方、八方、上圆下方及扁腹等式
品种有青花、五彩、白釉、黄釉等
有的书“大吉”二字
橄榄瓶——瓶的一种式样
撇口
短颈
肩、颈部内收
腹部微鼓
足部外撇
口、底大小相若
瓶体似橄榄
故名
宋代河南登封窑创制
清代仍有烧造
造型略有变化
颈部稍长
匀称秀美
凤尾瓶——瓶的一种式样
喇叭状口
长颈
鼓腹
下敛
至底又广
形状略似凤尾
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
产品多为民窑
品种有青花、五彩等
蒜头瓶——瓶的一种式样
长颈
削肩
圆腹
圈足
瓶口似蒜头
故名
系仿汉代铜瓶式样
宋代始烧
明清景德镇窑常见
品种有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等
棒槌瓶——瓶的一种式样
口沿外翻
直颈
丰肩
腹似直筒状
圈足
造型似洗衣用棒槌
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
品种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等
油锤瓶——瓶的一种式样
小口
细长颈
圆腹
圈足
形似榨油作坊用的油锤
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
品种以青花和颜色釉多见
柳叶瓶——瓶的一种式样
撇口
短颈
丰肩
肩下削瘦至足
足内凹
器身细长
形似柳叶
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
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
是极为珍贵的产品
藏草瓶——瓶的一种式样
小口
直颈
颈中间凸出
鼓腹
腹一侧有流
腹下承以喇叭形足
造型奇特
清代雍正景德镇窑创制
系宫廷用器
乾隆以后不见
转心瓶——瓶的一种式样
外瓶腹际镂孔
腹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
拨动上瓶瓶口
内瓶即转动
故称转心瓶
清代乾隆景德镇窑创制
多为官窑器
出戟尊——尊的一种式样
仿古铜器造型
敞口
腹微鼓
足外撇
颈、腹、胫的四周各饰一戟
故名
宋钧窑的出戟尊是名贵的珍品
无挡尊——尊的一种式样
系从波斯传入的器形
口、底似壁
上下直通
呈筒状
器身上写有阿拉伯文
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烧制
清代康熙、雍正仿烧
多为青花
鱼篓尊——尊的一种式样
大口
短颈
圆腹
圜底
造型似鱼篓
故名
明代永乐景德镇窑烧制有青花鱼篓尊
清代雍正所仿竹编鱼篓尊
有各种单色釉
造型逼真
石榴尊——尊的一种式样
唇口外卷
短颈
圆腹
圈足
因其外卷的口部似张开的石榴果
故名
清代雍正景德镇窑始烧
品种有青釉、窑变釉、茶叶末釉等
太白尊——尊的一种式样
文房用具
小口微撇
短颈
削肩广腹
平底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烧
以豇豆红釉最著名
晚清仿制质差
马蹄尊——尊的一种式样
广口
圆唇敛
削肩广腹
平底
器形似马蹄状
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烧制
仅见釉里红小件器件
罗卜尊——尊的一种式样
亦称“莱菔尊”
小口外撇
颈细长
丰肩
肩下渐收
底内凹
器形似罗卜
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多见烧造
以豇豆红居多
也有天蓝釉、豆青釉
清末民初仿品尤多
苹果尊——尊的一种式样
口、底内凹
无颈
圆腹
器形似苹果
故名
清代景德镇窑烧造
大、小器物均有
品种有青花、釉里红、天蓝釉、窑变釉等
牛头尊——尊的一种式样
大口
口以下渐放
垂腹
圈足
肩两侧有对称的蟠螭耳、戟耳或兽头耳
器形似牛头
故名
据记载
明末景德镇窑已经烧制
清代乾隆时流行
品种以青花为多
百鹿尊——尊的一种式样
器形与牛头尊相同
大口
口以下渐放
垂腹
圈足
肩两侧有对称的兽头耳
通体绘群鹿
故名
清代乾隆景德镇窑制
品种以彩为主
晚清有仿造
观音尊——尊的一种式样
侈口
长颈
丰肩
腹下渐收
至底外撇
器形似观音手中所持瓶式
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
品种有郎窑红、青花、五彩等
天字罐——罐的一种式样
口大
短颈
圆肩
腹略收
浅圈足
底部青花楷书“天”字
故名
明代成化景德镇窑创制
为斗彩器
系宫廷用瓷
日月罐——罐的一种式样
直口
短颈
削肩
鼓腹
浅圈足
肩部凸雕对称半圆形装饰
象征日月
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
品种以祭红釉、东青釉多见
至道光年间仍有烧造
贲巴壶——壶的一种式样
磨盘口
细颈
弯曲的和流
球腹下承下喇叭形足
系清乾隆时创制的宫廷供器
传世品有红彩、金彩和各种色地粉彩等
背壶——壶的一种式样
鸡心钮盖
小口
短颈
壶体圆形
腹部一侧隆起
中心部位凸脐
一侧扁平
肩两侧有对称双系
便于穿带背起
故名
明代永乐、宣德晾德镇窑已有烧制
品种有青花、白釉
清代有仿制
梨壶——壶的一种式样
宝珠钮盖
圆腹
弯流
曲把
矮圈足
明初始见
明代永乐景德镇窑烧制的梨壶是典型作品
品种有青白釉、白釉、青釉等
鼓钉洗——洗的一种式样
系仿古铜器形制
洗身凸起鼓钉装饰
故名
宋代钧窑、龙泉窑均有烧制
桃式洗——洗的一种式样
浅体
形如半个桃子
故名
宋代龙泉窑、官窑均有制作
明清时景德镇窑、宜兴窑亦有制作
双鱼洗——洗的一种式样
板沿口
浅腹
圈足
洗心有凸出的双鱼装饰
故名
宋、元龙泉窑盛烧青釉双鱼洗
**子——一种盛器
口部似张口的**首
背有提梁
圆腹
下有四足
因其形如**
故名
其用途有两说
一说是溺器
一说是水器
东汉时出现
六朝时墓葬中常风见
均为青釉
辟邪——一种文房用具
辟邪为古代传说中的神兽
似狮而有翅翼
能驱邪
青釉辟邪造型似狮而有翅翼
背部立有小圆管
可注水
两晋墓葬中**青釉辟邪较多
军持——一种佛家用水瓶
原是印度语“Knudika”的译音
又译作“君持”、“君雅迦”等
意思是“水瓶”
为佛家饮水或净手之器
喇叭形口
直颈
扁圆腹
肩一侧有一个上细下粗的流
壶口与注口均有盖
便于保持卫生
军持始于唐
盛行于宋元
福建沿海地区瓷窑大量烧造
明清时景德镇窑亦有烧造
品种有青白釉、青花及五彩等
历代产品大多外销
花浇——一种浇花用具
明永乐、宣德时景德镇窑烧制的花浇大口
粗颈
圆腹
一侧有曲柄
清代雍正时造型有所变化
口部作窄流
细颈
浅圈足
品种见有青花
花觚——一种陈设瓷器
系仿古青铜器式样
侈口外撇呈喇叭状
长颈
腹部微鼓
广底
明清景德镇窑均有烧制
品种有青花、五彩、古铜彩等
宜兴窑、德化窑烧制有紫砂、白釉花觚
渣斗——一种日常用具
因用来专门盛放兽骨鱼剌等渣滓
故名
敞口
鼓腹
圈足外撇
晋代开始制作
品种有青釉和白釉等
象生瓷——以动植物形象为造型的捏塑瓷
故名
明清之际
江苏宜兴窑制作有象生紫砂器
清代乾隆时景德镇窑烧制成石榴、花生、桂圆、螃蟹、海螺等象生瓷
形态逼真
艺术价值很高
提梁壶——壶的一种式样
小口
细流
鼓腹
平底
有盖
为了提拿方便
在肩部两端连以半月形提梁
故MV名
宋代耀州窑创制
明、清均有烧造
品种有青釉、青花、粉彩、紫砂等
穿带壶——壶的一种式样
小口
短颈
椭圆腹
器物的下部两侧各有长方形穿孔
与肩部两侧的双贯耳两两相对
可以穿带提携
故名
唐代已见有
宋至清代继续烧造
品种有白釉、青釉、红釉等
僧帽壶——壶的一种式样
宝珠形纽盖
鸭嘴形流
短颈
鼓腹
圈足
一侧扁平曲柄
形如僧帽
故名
系受外来影响的器型
始于元代
明清景德镇窑继续烧制
明永乐烧制的僧帽壶十分著名
有白釉、红釉等品种
贲巴壶——壶的一种式样
磨盘口
细颈
弯曲的和流
球腹下承下喇叭形足
系清乾隆时创制的宫廷供器
传世品有红彩、金彩和各种色地粉彩等
鸡头壶——壶的一种式样
以壶嘴作成鸡首状
故名
始见于西晋
延续至唐代初期
各代器型略有变化
浙江地区盛烧
品种为青釉和黑釉
鸡冠壶——壶的一种式样
辽代的壶式
因壶的顶部很像鸡冠
故名
扁体
下腹部肥硕
上部有管式短流
产地在辽宁省的阿鲁科沁旗、赤峰及辽阳等地
品种以黄釉、白釉及绿釉居多
具有浓郁的契丹民族风格
皮囊壶——壶的一种式样
辽代的壶式
系摹仿契丹族皮囊容器而烧制
故名
扁体
直身
下部丰硕
短流
壶两侧随形起线
颇似缝合的皮革痕迹
两侧有圆孔
可系绳提拿
产地在辽宁及内蒙
品种以白釉、绿釉MV居多
凤头壶——壶的一种式样
因壶口部似凤首
故名
凤头形壶盖
束颈
腹部微硕
下承以喇叭形高足
一侧有流
另一侧一般附以直立的龙形柄
唐代创制
品种有三彩、白釉及青釉
它既吸收了波斯金银器凤头壶的特色
又揉和了中国的传统风格
极为别致
唾壶——壶的一种式样
卫生用具
吐唾液的容器
洗口
短颈
鼓腹平底
三国时吴、晋初越窑已大量烧造青瓷唾壶
宋代龙泉窑、定窑亦烧造
造型有所变化
上部洗口增大
浅圈足
盘口壶——壶的一种式样
盘口
有颈
四系或六系
鼓腹平底
东汉至唐盛行的一种青瓷制品
盘口壶的演变趋势是盘口加大
颈由短增长
腹部由圆发展到椭圆
系由环形演变为桥形
后又变成条状


古董爱好者的天堂
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等您来探索
藏品鉴定
找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
我们的专业鉴定团队为您的藏品提供专业、准确、可信赖的鉴定服务
藏品历史
尽在您的指尖
连接全球收藏家社区
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
想要了解藏品的市场趋势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晋代越窑**子市场价格”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