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制宝葫芦值钱吗

雅集网/冉 阅读

本文目录

太上老君宝葫芦干什么用的

太上老君的八卦炼丹炉也是葫芦的形制
济公活佛腰别葫芦
八仙过海李铁拐坐乘葫芦
乾隆御赐岱庙的三宝中也有黄铀青花葫芦瓶……所以无论在民间还是宫廷
葫芦都有天地自然之体、悬壶济世之德和吉祥如意之妙
也是保宅护家的上品风水器物

八宝葫芦的生长期是多长时间

生长周期7个月左右

葫芦种子一般是清明前后播种的
2-4月
再晚就没意义了
(7月5日以后结的果子必须摘掉
不会老了
太阳一晒就裂)
为了使葫芦生的更大
必须在结的前三个果子一定要去掉

所以在清明前播种最为理想
葫芦是喜温植物
种子15℃开始发芽
20~30℃为发芽的适宜温度
30~35℃发芽最快
生育适温为20~30℃
15℃以下生长不良
10℃以下停止生长
5℃以下开始受害

扩展资料:

葫芦栽培七千载有余
工艺葫芦自唐始
成于宋
兴于明清
因乾隆纪晓岚等圣贤名家追宠而得以广布民间

葫芦形体优美
色黄如金
寓意吉祥
赏玩者甚众
为大儒名家推崇
爱之弥厚
经多年把玩摩挲
日久天长
葫芦通体挂磁包浆
紫润光洁
价值千金

现代植物学把各种“葫芦”都归属于葫芦科
而在中国古代葫芦有众多称呼
最早是出现在甲骨文当中

赣州有哪些著名的建筑

古城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的赣州古城墙从西津门沿章江至八境台
再沿贡江至东河大桥头(原百胜门)
共3600米
是全国惟一保存的宋代砖城
是中国宋代文化古迹中的一件孤品
赣州古城墙是五代后梁时卢光稠扩城后奠定的基础
因江水岁岁环城
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开始使用砖石修筑城墙
后经900多年的不断修缮
形成了一道环赣州城长6.5公里的砖城墙
墙垛、敌楼、警铺、马面、炮城等设施齐全
整个城池开有西津、镇南、百胜、建春、涌金5座大城门
前3座城门还建有二重或三重瓮城
1949年后
因拓展市区
将南段城墙拆除
现存部分是古城墙的东、北、西临江部分
尤为珍贵的是
古城墙上保留有数以万计的铭文砖
据统计
共有各种不同内容的铭文砖506种
年代最早的是北宋熙宁二年(1069)
最晚的是民国4年(1915)

通天岩石窟

【通天岩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赣州城西北12公里处水西乡境内
岩深谷邃
树木参天
丹崖绝壁
风景秀丽
是一处发育较好的丹霞地貌景区
该景区分东西岩两大部分
大量的古代摩崖造像和题刻均集中在东岩的忘归、观心、龙**、通天、翠微等5处岩穴与峭壁之上
唐朝末年便开创为石窟寺
共有唐宋造像358尊
北宋至民国的题刻128品
是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
通天岩石窟的摩崖造像共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位于通天岩的4尊唐代圆雕观音
二是从忘归岩起
沿龙**岩、翠微岩一线300余米布局的十八罗汉造像
造像略大于真人
采用高浮雕的手法
完成时间在北宋早期
是通天岩摩崖造像的精华所在
三是以通天岩华严三圣造像为中心而展开的五百罗汉浮雕造像
完成于北宋中期
通天岩石窟的摩崖题刻
以北宋熙宁年间莆阳陈进之的题刻年代最早
后历南宋、元、明、清、民国900多年未曾间断
其中以宋代胡榘
明代王阳明、唐邦佐的题刻为上品
通天岩景区还有一滴泉、玉水池、阳孝本墓、普同塔、仙人井等古迹
以及山门半山亭、玉岩亭、惜春亭、群玉阁等现代园林景观建筑
其中群玉阁位于景区最高峰
登临可远眺赣江
俗称望江亭

文庙

【文庙】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赣州城内厚德路东段
文庙在唐代为紫极宫
宋代改为大中祥符宫
后屡经兴废
明永乐四年(1406)
祥符宫扩建完工
道士刘渊然特捐大铜钟一口
现仍存
清乾隆元年(1736)
知县张照乘将县学迁于此
现存建筑为乾隆年间所建
因县学又为祭孔场所
故又称文庙
文庙建筑群整体布局和主要建筑均保存完好
现有大成门、厢房、大成殿、崇圣祠、节孝祠、尊经阁及广场
占地7000多平方米
整个文庙建筑受岭南建筑风格影响较大
山墙起伏变化多采用曲线
文庙大成殿采用重檐歇山顶
覆以黄绿相间的剪边琉璃瓦
并饰以青花瓷的屋脊和吻兽
加上彩瓷宝顶
显得富丽堂皇
木构件中采用异形雕花拱
廊柱采用红石柱
体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格
大成殿高13米
占地700多平方米
是赣南古建筑中空间体量最大的单体木构建筑
也是江西省现存的形制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学建筑

赣州古瓷窑遗址

【赣州古瓷窑遗址】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赣州市东郊七里镇
故又称七里镇窑
窑址沿贡江北岸一线分布
东西长约2公里
南北宽约0.5公里
在1平方公里多的地底下
均为古代的窑址
同时还保存有高出地面的大型窑址堆积16处
赣州窑始烧于唐末五代
盛烧于两宋
终烧于元代
是江西省境内宋代的四大窑场之一
赣州窑的产品主要为民间日用品
器形有枕、瓶、杯、壶、罐、碗、盏、盘、碟、钵、盂、炉、砚等
产品的胎质以陶胎为多
瓷胎较少
釉色有青釉、白釉、青白釉、褐釉、黑釉、窑变釉等多种
近年来还发现有少量的白釉开片瓷产品
赣州窑的青白釉瓷器可与同时代景德镇窑的同类产品相媲美
仿漆器赭黑色釉则是赣州窑独具风格的产品
产品中有一种划胎柳斗纹点釉鼓钉罐
是赣州窑独特的产品
在宋元时期远销日本、朝鲜一带
赣州窑产品的装饰工艺以刻划为主
还采用印、雕、捏塑等工艺
常见的装饰图案为花鸟走兽
装烧工艺在唐末五代采用垫柱支钉迭烧
宋代以后则采用垫饼匣钵装烧
窑型以龙窑为主
1986年
曾清理出2座并列的宋代龙窑
各长30多米
为古代窑址中所罕见

舍利塔

【舍利塔】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赣州城东南
是慈云寺的附属建筑
故又名慈云塔
塔身六面九级
高42米
用青砖砌成
是一座穿腹绕平座而上的楼阁式塔
砖叠涩出檐
饰斗拱
此塔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
塔身有\天圣元年\、\舍利塔砖僧\、\天圣二年女弟子陶一娘舍钱二十吊\等带有纪年铭文的塔砖
此塔原有木檐回廊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遭雷击焚毁
现仅存砖塔身
是一座保存较好的珍贵宋塔

八境台

【八境台】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赣州城东北隅古城墙上
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
章江与贡江在八境台下汇合成赣江
登上此台
赣州八景一览无余
故取名八境台
此台建成时
主持建造此台的地方官孔宗瀚曾将登台所见绘成《虔州八境图》
请苏东坡按图题诗8首
绍圣元年(1094)
苏东坡贬官岭南路经赣州时
曾亲临八境台
在遍览赣州的旖旎风光之后
深感原诗\未能道其万一\
遂补作后续一篇
宋代的赣州八景是: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和峰山
到了清代
由于景观发生变化
在八境台上所见的八景是:三台鼎峙、二水环流、玉岩夜月、宝盖朝云、储潭晓镜、天竺晴岚、马崖禅影、雁塔文峰
八境台建成后曾屡遭火灾
1984年重建时
改为钢筋混凝土仿古结构
新台于1987年落成
共3层
高28米
斗拱飞檐
画梁朱柱
并采用琉璃瓦盖面
内部装修有天花、藻井、彩绘
整个建筑溢彩流金
巍然壮观
凭江而立
气势挺拔
登上此台
城外的山水田园之美、城内的亭台楼宇之秀尽收眼底
其风光之秀
为赣州城之最
1955年以八境台为主体辟建八境公园
占地7.6公顷
其中水面5.5公顷

郁孤台

【郁孤台】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赣州城西北的贺兰山上
是古城区的制高点
取其地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名郁孤台
郁孤台在唐代宗时就有记载
距今已有1200多年
南宋淳熙初年(1174)
著名词人辛弃疾在赣州任江南西路提点刑狱时
曾留有名作《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一词
郁孤台从此名扬海内
郁孤台在1982年重建时改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
其形制外观均未改动
仍为3层
高17米
登上郁孤台
可俯瞰赣州城全景

浮桥

【浮桥】为了沟通城乡交通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
知州刘瑾在章江上架设了第一座浮桥--西津桥
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
知州洪迈在贡江上架设了东津桥(即现今的建春门浮桥)
淳熙年间(1174~1189)
知州周必正在镇南门外的章江上架设了南河浮桥(即南桥)
赣州3座浮桥
从宋代开始建造
其架桥方法一直沿用到现代
对沟通城乡之间的交通发挥了巨大作用
1985年和1990年西河人行桥、南河大桥建成后
先后拆除了西津浮桥和南河浮桥
目前仍保存了最长的建春门浮桥
此桥全长400米
共用100只木舟
每3只为1节
整座浮桥分为33节
每日定时开启
以通行船只
此古老的交通设施
已沿用900多年
构成了赣州特有的人文景观

福寿沟

【福寿沟】系古代赣州城的城市排水系统
宋代刘彝在熙宁年间(1068~1077)主持修建
整个系统分为福沟和寿沟两大部分
福沟排城东南之水
寿沟排城西北之水
福寿沟根据赣州城的地势
采用明沟和暗渠相结合
并与城区的池塘相串通的方式
既可避免沟水外溢
又可利用废水养鱼和种植水生植物
福、寿二沟均通过城墙下面的水窗
将废水分别排入章江、贡江
整个福寿沟排水系统
是古代城市建设中富有创造性的综合性工程
福寿沟在清朝初年曾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
直至今天
赣州城的下水道系统仍然利用了福寿沟的地下暗渠和城墙下的水窗作为排水通道

玉虹塔

【玉虹塔】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赣州市赣江西岸
是一座风水景观塔
系明万历年间(1573~1620)都御史谢杰所建
塔下旧有玉虹桥
塔因此而得名
又因塔身刷有白灰
故俗称白塔
此塔六面九级
青砖塔身
底部设有红石须弥座
高30米
塔砖上多处可见\万历宝塔\"的铭文
此塔结构为壁内折上式
外墙采光窗与内外壁之中的梯道巧妙地相互对应
便于采光
为明代砖塔的佳作

广东会馆

【广东会馆】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赣州城内西津路田螺岭巷口
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
是一栋岭南风格的建筑
屋面的主体部分采用石湾所产的琉璃瓦盖面
山墙以曲线形的弓式山墙为主
构件多采用抛光的雕花青石
十分雅致
别具一格
广东会馆还是革命纪念地
1926年11月
赣州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
清代
赣州城内还有山西、陕西、安徽、福建、吉安、南临等会馆

**岗\"中华儿童新村\"旧址

【**岗\"中华儿童新村\"旧址】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赣州市东北郊
原为一片黄土岗
蒋经国主政赣南时
于1943年6月在此创办\"中华儿童新村\"
儿童新村依山临江
建筑物错落排列有1公里长
村中儿童最多时达1000多名
多为抗战时期无家可归的难童
1945年2月日寇进犯
赣州沦陷
儿童新村停办
现保留有坊式山门、村公所、迎宾馆、小会场、教室、宿舍和蒋经国旧居

峰山

【峰山】位于赣州城南
主峰距市区10多公里
峰山古名崆峒山
由宝盖峰、狮子岩、牛轭岽、玉屏峰、席帽峰、金标峰、丫髻岽等山峰组成
宝盖峰最高
海拔1016米
峰山森林资源丰富
现已开辟为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
有公路直通山顶
主要景点有狮子岩、宝盖峰、石角龙潭瀑布、天子地仙人造字石、宝盖峰石城、玉屏峰崆峒精舍遗址、单桥滴水寨等
狮子岩建有峰山别墅及配套的景观建筑

赣州公园

【赣州公园】位于城区中心
总面积3公顷
明清时期为道署衙门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于衙东建甓园
乾隆二十四年(1759)累土为山
取名丰台
旧有甓园12景、丰台10景
1933年辟为赣州公园
现今公园东南部有动物园、山茶杜鹃园
东北部有广场草坪、盆景园
西南部有镜湖、长廊
整个公园绿草如茵
繁花似锦
凉亭、画廊、碧池、修竹装点宜人
镜湖筑有典雅的三小亭、两水榭
曲廊回槛相通
假山叠石依托
水光山色
独成天地

另外还有宝葫芦农庄

"

山西太谷县有啥好玩的

1、孔祥熙故居 AAA孔祥熙故居(第三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太谷县城内上观巷原系太谷破落绅士孟广誉的住宅
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完成于咸丰年间
民国19年(1930年)孔祥熙以2万银元购得
略加修缮
1934年蒋介石到此地居住时
重新油漆彩绘
添增陈设
保存较为完好
现有正院、厨房院、书房院、戏台院、墨庄院、西花园及部分残损的东花园
均保留了清中叶建筑风格
宅院坐南朝北
东西宽91米
南北长69.5米
占地面积6324.5平方米
由多个横向排列的套院组成
每个套院均沿中轴线方向分割为多个四合院
每个院落都挂有名人题书的牌匾
主体建筑斗栱飞椽
雕梁画栋
堆金沥粉
各院之间用过厅相隔
中有垂花门、宝瓶门和八角或月洞门相通
相邻的院与院之间的房间与隔墙面
有六角、八角、长方形等各式窗户装饰
造型各异
风格奇特
孔祥熙宅院既有北方民居建筑特点
又有南方园林特色
造型优美
主从有致
风格独特
楼院、平房高低结合
各种形式的门
2、曹家大院 曹家大院坐落在素有“金太谷”之称的北洗村
是晋商巨富曹氏家族的一座宅院
建筑风格独特
是我国北方近代民居建筑的珍品之一
同时院内珍藏着许多文物
被辟为三多堂博物馆
过去有一句佳话:“山西人善于经商
山西人长于理财”
确实
在明清时期
以“祁太平”为首的晋商就是中国一大商帮
曹氏家族又是太谷县的首富
从远处看
这座宅院呈“寿”字型
外观雄伟高大
形似城堡
在周围低矮民居建筑中格外醒目
这座“寿”字院是曹氏家族中一个分支的脘堂
习惯上根据多福、多寿、多子而称为“三多堂”
大院分南北两部分
东西并排着三个穿堂大院
上面连接着三座三层高楼
内套15个小院
现存房舍270多间
整座院落
院中有院
院院相连
布局严谨
其间有精湛的雕工绘画艺术
非常精美
三多堂不仅以其雄伟壮观的建筑名闻遐迩
而且有无数珍品深藏院中
在三多堂内陈列的共有四大项目
3、美宝农业观光园美宝农业观光园是晋商故里
最富和谐魅力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休闲旅游区---金太谷休闲旅游区之一
太谷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是历史上闻名于世的“金太谷”、“小北京”、“旱码头”、“中国华尔街”
美宝生态园座落于金太谷风水宝地的凤山脚下
北汪乡境内
与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园区毗邻
距太谷县城12公里
处在南山旅游区通道上
周边被几万亩果园环抱
真是春有百花、秋有果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正是人间好时节
这里空气弥漫着果香
自成一统小气候
是理想的休闲、避暑、度假圣地
该生态园由美宝集团董事长郭美琴于2006年投资兴建
短短几年
彻底改变了原来荒山荒坡、杂草丛生的面貌
董事长郭美琴接手后投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修渠、修路、整地、打井、架线、栽树
年平均解决剩余农民50余人
人均收入15000元
投资580余万元
山庄建有“五院”“一宝”即“喜字院”、“宝葫芦院”
4、北洸万亩生态园北洸万亩生态园区位于有“天然氧仓”之称的太谷县北洸乡境内
坐落于嵯峨的凤山脚下
地形为半丘陵区
地域涉及南张、北张、南洸、井神、西山底等村
总占地面积1.5万亩
是北洸乡5万亩绿色产业带的精华展区和发展大生态产业经济的一枝奇亮之葩
北洸生态园所在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9.8℃
无霜期175天
降水量462.9毫米
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是北方高品质林果产品的最佳产区之一
园内枣果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优美
二十万余株百年成林的新老枣树与十万余株苹果、梨、桃等北方10大类各色果树、120多个品种交错相映
是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观光旅游的绝佳去处
其中
红枣园区现以中国三大名枣太谷壶瓶枣、梨枣、郎枣为主栽品种
兼有葫芦枣、磨盘枣、龙须枣、冬枣等100多个观赏品种
堪称太谷红枣博物园
目前
北洸乡党委、政府充分整合园区林果资源优势
在与太原恒丰公司联合开发有机无公害红枣生产基地
5、无边寺白塔 无边寺位于太谷县城西南隅
俗称白塔寺、南寺
寺内建有白塔
所以以塔命村名
是北周阳邑县的所在地
寺创建于西晋泰始八年(272年)
北宋治平年间易名普慈寺
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建后复名无边寺
寺院座北向南
平面呈长方形
面积3500平方米
寺宇前后三进院落
规模完整
布局严谨而又显疏朗
中轴线上
山门与戏台连为一体
上边是戏台
下边是砖券的巷道式山门
通过狭长的门洞
进入寺内
正中四明亭
亭四周开阔
面阔进深各三间
雕刻华丽
出檐深远
亭前放置绿色釉陶狮子一对
高2.3米
左右各建木牌坊一座
亭后筑有六角形鱼池
鱼池以北数米就是著名的白塔
白塔乎面八角
七层楼阁式砖塔
高43.6米
每层均有出檐和平座
檐座下面都有砖雕斗拱
各层的拱券门洞都和檐外相通
并雕有假门窗
塔内第一层为小形方室
有磴道可上
二层以上塔心中空
安装有楼板和木梯
供人攀登
顶上有尊胜石幢
6、梅苑南山滑雪场山西梅苑南山滑雪场位于晋中市太谷县郭堡水库旁著名的梅苑山庄度假村
距太原市小店(滨河东路)高速收费站46公里
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
是集滑雪、滑草、滑道、滑翔、滑水为一体的四季户外动感旅游场所
滑雪场周边峰峦叠嶂
森林茂密
蓝天、白云、碧水、群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
四季空气清新
气候宜人
是一处适宜休闲、度假、旅游的绝佳风水宝地
滑雪场所在地毗邻太长高速
距108国道20公里
由省城太原快速黄金通道沿滨河东路上太长高速行驶46公里40分钟即可抵达
交通便利
行程便捷
梅苑南山滑雪场是山西唯一的准二级滑雪场
雪场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和中国人体质特点设计的初、中、高级雪道
总长度达到3000余米
中高级道相对落差167米
长度1200余米
最大坡度33%
是检验中高级滑雪者水平的理想雪道
造雪总面积106000平方米
建设有2600平方米的雪具大厅:雪场配备有奇幻魔毯、大小滑雪拖牵、专用滑圈拖牵
7、太谷天宁寺 天宁寺位于太谷城东南
距县城十公里处的大佛山山顶
创建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4年)
清乾隆三十九年
道光二十七年相继重修
天宁寺
坐南朝北
分主院、东院、西院、南院
共计41间殿亭
占地6680平方米
整个寺院楼阁重叠、殿堂林立
主院的主殿
面宽五间
进深三间
高三层
约13.3米
木石结构
殿内供石刻如来佛一尊
高8米
仪态庄严
气质不凡
寺院因之亦称大佛院
寺院之后
有座红蓝琉璃舍利塔
高10米
八角
十层
为实心塔
塔基直径10米
高1.5米建于明代
清代重修
在山西平定县城南关土垣上
据《平定州志》载:“寺林
太师蔡京书额
寺内有大悲阁
双塔东西对峙
”明、清两代均有补修
寺内建筑残坏
双塔依然如故
寺址高耸
双塔并峙
格外醒目
塔为楼阁式
平面八角形
高约30米
每层收刹甚急
轮廊形制奇异
底层四面砌有券洞
内置佛像一躯
二层以上平座甚高
外观很象七层塔
二、三层刻假门
8、光化寺 光化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太谷县城西南7公里处的白城村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年)
原名隆兴寺
北宋咸平二年(999年)重修后更为现名
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
现仅存建筑大雄宝殿、后殿、西配殿
大雄宝殿为元代遗构
余皆清代所建
寺坐北朝南
大雄宝殿居寺院正中
面阔五间
进深八椽
单檐歇山顶
建筑面积250.6平方米
前、后檐明间设板门一道
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
重栱计心造
里拽斗栱五铺作偷心造
下昂由乳栿延伸制成
殿内梁架为彻上露明造
为四椽栿对前后乳栿用四柱
寺内存有清碑1通
门票60元开放时间30元景点位置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在城西南7公里白城镇……[详细]9、普慈寺白塔 白塔在山西太谷县城内西南隅普慈寺内
寺址原为白塔村
北齐时徙县址于此
寺创于晋泰始八年(公元272年)
原名无边寺
北宋治平年间重修
改额“普慈寺”
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续修
寺中并建塔
高耸凌空
顶有尊胜石幢
垩久而白色不减
俗称白塔
元明清各代屡经修补
光绪三十二年再次修复
称“无边寺”
塔平面八角形
七层
高43.6米
每层有出檐及平座
檐座之下皆有斗拱
各层拱券门洞与檐外相通
并雕有假门窗
塔内底层为小形方室
有磴道可上
二层以上中空
安有楼板及木梯
供人登临
此制是唐塔中空到宋塔实心的一种过渡形式
56个出檐挑角装饰彩釉龙头
顶悬铁铃
风吹叮当有声
塔身白色
外观楼阁式
气势壮观
瑰丽精致
数十里外可见
该寺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详细]10、安禅寺 安禅寺安禅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宋至明地址:太谷县旧城内西南隅安禅寺巷太师附小院内寺院创建年代不详
宋咸平四年(1001年)再建
元延祐三年(1317年)重修
清光绪年间再次修葺
现仅存藏经殿、后殿
藏经殿为北宋早期建筑
后殿为清代建筑
藏经殿坐北朝南
面宽进深各三间
平面近方形
单檐歇山顶
建筑面积139.24平方米
坡度平缓
出檐较深
栏额至角柱不出头
斗栱四铺作内外出华栱
各组斗栱均为隐刻栱
之上再置隐刻栱一斗三升
上为压槽枋
殿内无柱
梁架结构为四椽栿通檐用二柱
脊槫下有“大宋咸平四季······”题记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的传说

  黄杨七景传说  “黄杨山屹立在斗门区的中部
山地面积广阔
山峰绵延起伏
登上主峰
可以尽览周围山川大江风景
山坡土地湿润肥沃
辟有百果乐园
非常适合游人登山旅游
而黄杨山七景至今也还有许多浪漫故事
”斗门镇副镇长吴光艺说
  第一景:第一石门
在黄杨山的天池中部
步过百级石梯斤头
两岩对峙如门
天池水穿门而过
旁有“清乾隆乙巳重阳”几个小字
左侧石门铭刻着“第一石门”四个大字
  第二景:赤脚仙踪
在黄杨山第一石门处
相传张果老、铁拐李等八仙云游四海
博览名山
一日
八仙游至黄杨山九峰
落在石门休息
韩湘子脱鞋休息
提脚一蹬
深留脚印
故称“赤脚仙踪”
  第三景:无底深潭
第一石门数十丈处的深潭
相传八仙游玩黄杨九峰后
在石门洗浴后摇身
用力过猛碰穿天池
天池山水直冲而下成了深潭
用数丈长的绳系石测试深度
终不见底
  第四景:“也”字山峰
位于井岸镇黄杨村后2公里处
山腰有宋末名将张世杰墓
山脚瀑布飞流直撞圆石
水池四面光洁若杯
杯下有天然浴池
横20多米
深3米
池水清澈见底
无沙无泥
  第五景:半边宝葫芦
位于第一石门侧边
有一个形状似半边形状的石葫芦

高约1米
宽0.8米
终年山溪流过
传说是仙人铁拐李在此休息时
将宝葫芦留在此地
因葫芦没有放好
葫芦倒下后
将其中的灵丹妙药流入黄杨山的河涌之中
因此
黄杨山附近的河鲜味美爽口
  第六景:白水带
黄杨山第一石门之下有一条银白色的山泉水
从石壁高处奔泻下来
宛如白练
水花漫天飞舞
远远看去非常壮观
故此
人称之为“白水带”
  第七景:龙搅凼
位于大赤坎东坑附近
黄杨山金台寺水力发电站附近
顺溪水向下
有一个小水池
长6米
宽4米
水较深
传说
有一条飞龙经常路过黄杨山
发现这里池水清澈见底
在此戏水洗浴
被周围村民称之为“龙搅凼”


藏品世界的色彩
从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开始探索
打开藏品的世界之门
从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开始
古玩藏品是世界的时光机
收藏雅集网等您来体验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乾隆年制宝葫芦值钱吗”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