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釉高足杯值钱么

雅集网/冉 阅读

本文目录

元代最贵的绞胎瓷

元 龙泉窑青釉褐彩高足杯

它是蒙元嗜酒习俗的见证
它是元代制瓷业大发展的象征
它的造型迥异于前代同类作品
在元代
它还出现了青花、釉里红和卵白釉的新品类
因元代天才瓷匠的潜心琢磨
得以独创出世所罕见的品种
同时
它也是元代瓷器中最流行的器型

明代龙泉窑瓷器价格多少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
宋代六大窑系
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
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
它开创于三国两晋
结束于清代
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
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
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影响十分深远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
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
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
胎质较粗
胎体较厚
釉色淡青
釉层稍簿

胎较粗
釉色青灰
釉薄而透明
光泽较强
盘、碗器底一般不施釉
也有如元代底足中间刮去一圈釉的
器物以高足杯、菊瓣纹碗、玉壶春瓶、执壶、盖罐多见
高足杯的足较高
有竹节装饰
一节或多节
挖足粗率且较浅
纹饰有人物故事及花托吉字、福、寿、金玉满堂等字

龙泉窑青釉执壶从胎体上看
宋代龙泉窑器物胎土颜色为白中泛灰
底足露胎处可以看到桔红色窑红
胎体适中
较元、明时期的胎体要轻薄得多
明代龙泉瓷胎体厚重
胎色灰黄
底足露胎处显现赭褐色窑红
从釉色上看
典型的宋代龙泉瓷釉层较厚
釉色青翠
光泽柔和
釉层中有气泡
分布大且稀
明代龙泉瓷釉层比较薄
玻璃化程度高
透明度好
表面光泽强
釉色或绿中带棕
接近艾绿
或黄中带灰
二者都很不悦目
从纹饰看
宋代龙泉窑器物纯以釉色取胜
纹饰装饰极少
即便有纹饰也多是刻花装饰辅以篦点和划纹
以及波浪、云纹、蕉叶等图案
构图极为简练
手法生动
而明代器物上的纹饰
装饰较为繁复
图案带有了明显的象征意义
是明代龙泉窑器物比较常见的装饰手法

收藏界有一种说法
龙泉青瓷尤其受英美、法国、日本收藏者推崇
中国内地收藏龙泉青瓷之风最盛的地方则属江浙地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收藏历史悠久
收藏者众
收藏规模之大
内地鲜有匹敌者
对于龙泉青瓷的收藏
江浙收藏者倾注了极大热情
  景德镇王掌柜认为龙泉青瓷以物美价廉闻名
当前国际市场上
龙泉青瓷古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如今依然是各古陶瓷窑系中
存世量较大、价值相对较低的一类
市场上的流通量仅次于后起之秀明清景德镇彩瓷
整体价格低廉
远不及高价的景德镇产品

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拍中
一件明14、15世纪龙泉青釉带盖梅瓶以1383万港元的价格成交
是继香港佳士得2010年秋拍清雍正仿龙泉青釉暗灵芝纹五岳真形图三孔扁瓶之后
诞生的第二件价过千万的龙泉窑拍品
也是明龙泉窑拍品突破千万大关的代表之作

明代 龙泉窑缠枝花卉纹香 33.60万

明代 龙泉窑青釉「福」 26.40万

明代 龙泉窑八卦文三足洗 20.1万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望采纳
谢谢

元代名窑

一、元代名窑-钧窑

元代钧窑
以河南禹县为中心
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广泛的钧窑系
此时的钧窑多烧造一些民间用瓷
所以瓷器的质量较宋代时有一定的倒退
胎质多疏松
釉色多为月白和天蓝的交融
施釉不到底
圈足内外无釉
釉面多棕眼
而且器物的光泽度较差等

二、元代名窑-磁州窑

元代磁州窑产品主要是白釉黑花器
而且产品多为一些浑厚的大件器物
小件器物较少
一般是大罐、大盆、大坛、瓷枕之类的器物

三、元代名窑-龙泉窑

元代时期的龙泉窑瓷器
烧造质量较宋代稍差
胎质比较粗糙
胎体多厚重
器形多高大
器物的造型多为传统造型
也有一些创新风格的器形
如束颈碗、菱口盘、高足杯、凤尾尊等

四、元代名窑-景德镇窑

元代景德镇制瓷业创下了不朽的辉煌佳绩和历史奇迹
其中青花瓷、釉里红瓷皆为经典之作

影青瓷和元青花瓷的区别

影青釉

又称青白釉
在元代早中期青花上使用
用国产青料
元末青花瓷的青白釉是影青釉的衍生物
和元代早中期青花的影青釉或青白釉有所区别
釉面泛灰或泛黄
釉层光泽较强
或为亚光
除了烧成技术欠缺外
还与釉层中釉灰比例较高有关

元青花器体釉面基本较平
大型琢器在胎体的粘结处釉面微微凸起
器里口部釉厚薄不匀
釉薄处显米黄色
从残器看
瓶的颈部以下器腹内无釉
瓶、罐的底部或高足杯、碗的足内常见一块块的釉斑
每块釉斑周围或足边及缩釉处都呈现出浅色的火石红边线
器物口边有的有毛边现象(即小气泡破裂状)

器表有的釉面有缩釉现象
不严重
属于少数现象
釉面手感温润如玉
光感柔和不刺目
如过于光亮或有较强的光亮点
则值得考虑

元朝青花瓷的人文艺术

元代青花瓷是陶瓷艺术史上最引人入胜的品种之一

元青花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
它以鲜明的视觉效果
给人以直接、震撼的艺术表达、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
世界各地博物馆所藏完整元青花瓷器有几百件
更使其艺术价值倍增

景德镇窑青花飞凤麒麟纹盘

盘折沿
菱花式口
盘心坦平
圈足
通体施青白釉
底素胎无釉
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
折沿上绘卷草纹
内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缠枝牡丹纹
盘心边缘环以卷草纹
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
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
盘外壁绘缠枝莲纹

此器青花发色纯正
构图严谨
盘心纹饰寓意“威凤祥麟”以示天地祥和
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青花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描绘纹饰
另一种是以青花为地
衬托白色花纹
这种装饰形式始于元代
留白纹饰都有凸起
此盘即为蓝地白花器之代表作

“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
然后上透明釉
在高温下一次烧成
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青花釉下彩这种工艺在唐宋已使用
当时只有宫廷使用
并不普遍

用钴料在白色坯胎上绘制纹饰后罩透明釉
在还原气氛中经高温一次烧出的白地蓝花瓷器不罩釉烧出来的纹饰是黑色的
使用钴料绘纹饰的历史应追溯到唐代
唐青花瓷上的蓝彩
是从波斯进口的钴料和我国甘肃、云南、浙江、江西自产的钴料涂绘而成的
当时国产青料在描绘和渲染上
深浅分明浓淡清晰
颜色淡雅青翠
而进口青料
由于含锰较低
含铁较高
因此青色非常浓艳
料浓处有金属结晶斑点闪烁
因绘画时青料容易流散
又有斑点
不宜画人物山水花鸟
后来经明清创新
发展成中外混合料
二者兼备

景德镇窑青花鸳鸯荷花

盘折沿
菱花式口
盘心坦平
圈足
通体施青白釉
底素胎无釉
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
折沿上绘卷草纹
内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缠枝牡丹纹
盘心边缘环以卷草纹
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
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
盘外壁绘缠枝莲纹

此器青花发色纯正
构图严谨
盘心纹饰寓意“威凤祥麟”以示天地祥和
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青花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描绘纹饰
另一种是以青花为地
衬托白色花纹
这种装饰形式始于元代
留白纹饰都有凸起
此盘即为蓝地白花器之代表作

到了元代
景德镇的湖田窑才成功地烧制出青花瓷器
景德镇开始大批生产
元青花瓷器釉质多为精细薄釉
釉色多为青白、乳白、半透明或影青釉
青花的颜色灰暗迷蒙
纹饰稀疏但奔放洒脱
有的作品是后人不能仿制的
可谓空前绝后

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

壶直口
口下渐展
粗颈
垂腹
腹下内敛
圈足微外撇
腹一侧置上细下粗的长弯流
流上绘火云纹
另一侧置曲柄
上端有小系
柄上绘银锭、宝钗等纹饰
附平顶盖
有圆珠纽
盖上绘菊瓣纹
圈足内施白釉
无款识
器身于青白釉下满饰青花纹样
腹两面均绘凤穿缠枝花卉纹
间以火珠云及竹石纹

元青花造型多为大件的瓶、罐、盘、碗等
带有游牧民族的豪放风格
纹饰题材更多的吸取了汉民族文化特点
以松、竹、梅、花草、鸟兽为主
也有少量的人物纹
常见器物有高足杯、碗、盘、香炉、小罐、蒜头瓶、玉壶春瓶等
多为日常生活民用瓷

青花瓷器的优点
一是青花的着色力强
发色鲜艳
窑内气氛对它影响较小
烧成范围较宽
呈色稳定;二是青花为釉下彩
纹饰永不褪色;三是青花的原料是含钴的天然矿物
但元代多为进口青料

青花瓷器大件者胎体厚重
小件轻薄
色白致密
透明釉白中闪青
青花颜色浓艳鲜亮
色浓处有黑褐色斑点
青花瓷做工精良
纹饰层次多
有的甚至画得很满
繁而不乱
层与层之间留一周空白
器底端两层之间无空白
每层纹饰空间错落有致
在装饰纹样上常使用枝菊、蕉叶、缠枝莲、缠枝牡丹、云凤、云龙、杂宝、海涛、雁鸟等
将毫不相干的纹饰组合在一件器物上
这类瓷器所用装饰大多数是元末时外销瓷
说明此类青花瓷器在元代是专为外销而生产的商品瓷

濮阳博物馆镇馆之宝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五件“镇馆之宝”
来体验濮阳历史的厚重与久远

1.绿釉庖厨陶男俑(2件)

东汉(公元25—220年)

左高25厘米
右高26.2厘米

1999年11月濮阳市南乐县宋耿洛汉墓**

泥质红陶胎
模制成型
二男俑为跽坐状
头戴软帽
面露微笑
身穿立领斜襟右袵衫
挽袖至上臂
膝前置小案
左手扶案
右手执刀
通身施绿色釉

2.“大泉五十”铜钱范面范

王莽新朝(公元9—23年)

通长40.5厘米
宽17.3厘米

该器物系青铜锻造
整体呈铲形
范内面居中有一道纵向浇铸槽
浇铸口开在顶端
浇铸槽两侧各有九个支槽
每一支槽上有两枚钱范
共三十六枚
大小形制相同
钱范为圆形方孔
钱文为篆书“大泉五十”四字
钱范下端中部有一海棠形豁口
背面正中有两个桥形把手

新莽时期是秦汉铸币工艺的集大成时期
“大泉五十”铸行时间虽然仅有13年
但它却是王莽新朝通行货币中流通时间最长、铸量最大的货币
这件钱范实物的发现
为我们研究新莽钱币的版式、鉴别“大泉五十”的真伪
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样模
也是研究新莽钱币铸造工艺的重要资料

3.绿釉高足杯

北齐武平七年(公元576年)

高7.8厘米
口径7.4厘米
底径5厘米

2005年4月濮阳县柳屯镇这河寨李亨墓**

灰白胎
轮制成型
敞口
深弧腹
高足
底面外翻
足心内凹
外腹上下分别饰以两组弦纹
腹中部贴塑五组
圆形或椭圆形
模印立人正背面和骑马纹饰
器内外施满釉
釉色不同
器内青黄
器外青绿
内底留有三个支钉痕

4.青釉覆莲四系罐

北齐武平七年(公元576年)

高24.3厘米
口径11.9厘米
底径11.5厘米

2005年4月濮阳县柳屯镇这河寨李亨墓**

白胎
坚硬致密
手、轮制成型
直口
短颈
弧腹
圈足
肩附四系并饰以两组弦纹
上腹饰覆莲纹一周
莲瓣尖外凸
器表施青釉至腹中部
有积釉和流釉现象

5.绞胎枕

唐(公元618—907年)

高6.1厘米
长12.1厘米
宽18.2厘米

濮阳市溶剂厂**

胎土为白、褐两色相绞
坚硬致密
分体模制成型
枕平面圆角整体呈长方形
正面有一圆孔
枕面及侧面呈团花纹
通体施黄釉
底部未施釉

盖杯由来

最早的杯始见于新石器时代
无论是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还是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见有陶制杯的存在
这一时期杯型最为奇特多样:带耳的有单耳或双耳杯、带足的多为锥形、三足杯、觚形杯、高柄杯等等
根据制作材料不同
可以分为玻璃杯、塑料杯、陶瓷杯、木杯等

战国至汉代出现了原始青瓷杯
其中汉代的椭圆形、浅腹、长沿旁有扁耳的杯最具代表性
隋代杯多是直口、饼底的青釉小杯
唐代的三彩釉陶杯和纹胎陶杯最有特色
当时还流行盘与数只小杯组合成套的饮具
宋元时期的杯多直口、浅腹、圈足或高足
高足底为喇叭状

宋杯多以釉色取胜
如龙泉窑及官、哥、汝、均各窑
其中磁州窑釉下黑彩装饰颇为鲜明
元杯胎骨厚重
杯内心常印有小花草为饰
明清时其制杯最为精致
其胎轻薄
其釉温润
其彩艳丽
其型多样

明代有著名的永乐压手杯、成化斗彩高足杯、鸡缸杯等
中早期多见高足杯
清代杯多直口、深腹、腹部有把或无把
还有带盖或无盖的分别
装饰手法丰富多样
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种单色釉

扩展资料

选购方法:

1、真空保温性能简易识别法:将开水倒入保温杯内顺时针旋紧瓶塞或杯盖2-3分钟后用手触摸杯身外表面
如果杯身有明显的温热现象
说明产品已经失去真空度
不能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

2、密封性能识别法:在杯加水后
按顺时针方向旋紧瓶塞和杯盖
把杯平放在桌面
应无水渗漏
杯盖与杯口的旋合应灵活
没有间隙

3、塑料配件识别法:食品级新塑料的特点是气味小、表面光亮、无毛刺、使用寿命长不易老化
普通塑料或回收塑料的特点是气味大、色泽灰暗、毛刺多、塑料易老化容易断裂

4、容量简易识别法:内胆的深度与外壳的高度基本一致
(相差16-18MM)容量与标称值相符合
有些质量较差的保温杯在杯中添加沙子、水泥块来弥补缺失的重量
误区:杯(壶)较重不一定就是好

5、不锈钢材料简易识别法:不锈钢材料规格很多
其中18/8表示此不锈钢材料成分含18%铬
含8%的镍
达到此标准的材料
符合国家食品级标准是绿色环保产品
产品防锈、耐腐蚀

普通不锈钢杯体色泽呈现发白和发暗
如果放入浓度1%的盐水浸泡24小时后会产生锈斑
其所含的部分元素超标
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


拥有藏品是一种快乐
而了解藏品价值更是一种幸福
来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
让我们一起了解藏品的历史与文化
藏品鉴定
只需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
我们的专家团队为您提供专业的文物鉴定服务
了解藏品的历史价值
收获未来的财富
寻找藏品宝藏
从收藏雅集网开始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元代青釉高足杯值钱么”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