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石拓本值钱吗

雅集网/冉 阅读

本文目录

天发神谶碑笔法讲解

《天发神讖碑》是我国古代碑刻中的奇品
首先即是立碑缘由之奇:三国时吴国孙皓实行酷政
民怨人愤
孙皓不思变革
反而利用迷信编造天降灵符祥瑞之类的谎言愚弄百姓
改元天玺并立此碑
立碑后四年吴国即亡
而此碑书法最称奇异:托名皇象、苏建
皆无实据
以隶法写篆字
方笔厚重
如折古刀
收笔出尖似倒韭
成为独树一帜的天发体
对后世影响很大
此碑经历也称传奇:宋代即断为三截
至清嘉庆十年(1805)因尊经阁刷印《玉海》不戒于火
与书版同遭焚毁
因此原石拓本稀少
而翻刻颇多

中山公园的“兰亭碑亭”是从哪里移来的

  位于中山公园内唐花坞西侧的“兰亭碑亭”原建于圆明园内的文源阁
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在北京现存众多的古代碑亭中
书画艺术最佳的碑亭
当属中山公园内的“兰亭碑亭”
可称绝无仅有之胜迹
该亭圆明园被八国联军烧毁后
于1917年将三亭碑和三亭石柱一同迁移此地
亭的顶子是重檐蓝瓦八角攒尖顶
亭匾名为“景自天成”
在石碑正面刻有三亭修禊曲水流觞图样
背面刻有清乾隆皇帝书写的兰亭诗
亭中立着八根石柱
分别刻有著名书法家摹写王羲之的《兰亭帖》以及柳公权的《兰亭诗》
八柱分别是如下名人摹写:第一柱虞世南、第二柱为褚遂良、第三柱为冯承素、第四柱为柳公权诗原迹、第五柱为戏鸿堂刻柳公权诗、第六柱为于敏中、第七柱为董其昌、第八柱为乾隆

  兰亭序
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
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
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
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
会上各人做诗
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
抒发作者好景不长
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
共二十八行
三百二十四字
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
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
出于天然
故古今以为师法”
因此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
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
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
故称为《兰亭神龙本》
此本摹写精细
笔法、墨气、行款、神韵
都得以体现
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
石刻首推“定武本”
经郭沫若考证
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
兴感无端
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
书体亦和近年**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
疑为隋唐人所伪托
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
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
明月入怀”
堪称绝妙的比喻

  作者:王羲之(303—361年)
汉族
字逸少
号澹(dan)斋
身长七尺有余约为()
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
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
会稽内史
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
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
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
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
因曾任右军将军
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精研体势
心摹手追
广采众长
冶于一炉
创造出“天质自然
丰神盖代”的行书
被后人誉为“书圣”
其中
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
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
即王羲之)”

  中国书法第一帖

  《兰亭序》是东晋右军将军王羲之33岁时的得意之笔
记述了他与当朝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雅集兰亭、修稧事也的壮观景象
抒发了他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
崇山峻岭之下
茂林修竹之边
乘带酒意
挥毫泼墨
为众人诗赋草成序文
文章清新优美
书法遒健飘逸
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王羲之因此也被后世尊为“书圣”
后人在研究其书法艺术时赞誉颇多:“点画秀美
行气流畅”
“清风出袖
明月入怀”
“飘若游云
娇若惊蛇”
“遒媚劲健
绝代所无”
“贵越群品
古今莫二”
确实如此
传说王羲之以后也曾再书《兰亭序》
但均逊色于原作
所以《兰亭序》原稿一直为王羲之视为传家之宝
为王氏后代收藏
传至王羲之第七代时被唐太宗李世民“骗”入朝廷
唐太宗得《兰亭序》后
曾诏名手赵模、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钩摹数个乱真副本
分赐亲贵近臣
之后民间也广为临摹
但无一胜过王的原作
所以《兰亭序》真迹被唐太宗视为稀世珍品而最终殉葬
这更让后世对《兰亭序》原作崇敬不已
冠以中国书法第一帖的美名实在无可争议

  逸事趣闻

  关于《兰亭序》
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逸事趣闻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
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
曾重写几篇
都达不到这种境界
他曾感叹说
\此神助耳
何吾能力致
\因此
他自己也十分珍惜
把它作为传家之宝
一直传到他的第7代孙智永
智永少年出家
酷爱书法
死前他将 《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
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
他知道 《兰亭集序》的价值
将它视为珍宝
藏在他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
尤爱王羲之的字
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
便多次派人去索取
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
李世民看硬要不成
便改为智取
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
去与辨才接近
寻机取得 《兰亭集序》
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
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
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
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
辨才看后
不以为然地说
\真倒是真的
但不是好的
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
\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
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 《兰亭集序》真迹
萧翼故作不信
说此帖已失踪
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
萧翼一看
果真是 《兰亭集序》真迹
随即将其纳入袖中
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 \诏书\
辨才此时方知上当

  辨才失去真迹
非常难过
不久便积郁成疾
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此后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
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
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
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
而原迹
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唐兰亭序五大摹本

  最能体现兰亭意韵的摹本

  《虞本》为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所临
因卷中有元天历内府藏印
亦称“天历本”
虞世南得智永真传
直接魏晋风韵
与王羲之书法意韵极为接近
用笔浑厚
点画沉遂

  最能体现兰亭魂魄的摹本

  《褚本》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临
因卷后有米芾题诗
故亦称“米芾诗题本”
此册临本笔力轻健
点画温润
血脉流畅
风身洒落
深得兰亭神韵

  最能体现兰亭原貌的摹本

  《冯本》为唐代内府栩书官冯承素摹写
因其卷引首处钤有“神龙”二字的左半小印
后世又称其为“神龙本”
因使用“双钩”摹法
为唐人摹本中最接近兰亭真迹者

  最能体现兰亭风骨的摹本

  《定武本》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临本
于北宋宣和年间勾勒上石
因于北宋庆历年间发现于河北定武而得名
定武原石久佚仅有拓本传世
此本为原石拓本
是定武兰亭刻本中最珍贵的版本

  “唐人五大摹本”从不同层面表现了“天下第一行书”的神韵
是后世兰亭两大体系的鼻祖:一是以虞本、褚本、冯本、黄绢本为宗的贴学体系;一是以定武本为宗的碑学体系
这两大体系并行于世
孕育了后世无数大家
唐人五大摹本
曾被收入清乾隆内府
后流散四方:虞本、褚本、冯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黄绢本、定武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隔海相望不得团圆
此次将此五种珍本汇于一帙
海峡两岸法书极品齐聚一堂
全面展现中华瑰宝之流光异彩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
除了几种唐摹本外
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不管是摹本
还是拓本
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
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
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
历来也有很多争议
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也有人认为兰亭之会是讨论军事的秘密会议
是以书法之名掩人口目
无论如何
其书法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原文

  兰亭序

  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悟(通“晤”)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

  永和九年
即癸丑年
三月之初
(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
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
有年轻的
也有年长的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
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水急流
(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
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
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
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
(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
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
天气晴朗
和风轻轻吹来
向上看
天空广大无边
向下看
地上事物如此繁多
这样来纵展眼力
开阔胸怀
穷尽视和听的享受
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
一生很快就度过
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
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
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
不受任何约束
放纵地生活
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
或好静
或好动
也不相同
(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
一时间很自得
快乐而自足
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
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
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
感慨油然而生
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
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
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
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
(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
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
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我)这才知道
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
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天
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
真是可悲啊
因此我—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
抄录了他们的诗作
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
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想要评估藏品价值
来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
我们的专业文物鉴定团队为您提供准确的评估报告
分享您的藏品
让世界见证您的珍宝
藏品投资的黄金时代
跟着我们一起追逐
打开藏品的世界之门
从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开始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原石拓本值钱吗”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