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_越窑系青釉褐斑四系壶_鉴定特征与方法

雅集网/冉 阅读

东晋_越窑系青釉褐斑四系壶

东晋_越窑系青釉褐斑四系壶_鉴定特征与方法(图1)

青釉褐斑四系壶
高17.9厘米
口径8.4厘米

壶洗口
长颈
丰肩
鼓腹
腹下内收
平底

底部无釉
有支烧痕迹

肩部刻划弦纹2道
四面分别饰一横向系

外口凸起弦纹1道
器身施半截釉
釉色青黄
散布有垂淌的褐斑

此器为东晋时期所制
褐色彩斑装饰面积较大
形态千变万化
或似泼墨
或似树叶
装饰效果绮丽
十分罕见
属于南方青瓷越窑系

此壶于1954年由故宫著名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捐献

瓷器釉色名

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
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
呈现青绿色泽的釉
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

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

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

至唐代日臻完美
被誉为“千峰翠色”

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
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

明清之际
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
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
苍翠欲滴
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
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瓷器装饰技法之一

主要流行于东晋青瓷器上

其作法是以毛笔蘸铁质彩料在已施釉的器物上涂点斑纹
烧成后
斑点呈褐色
故名褐斑

常饰于器物的口沿、系上或动物的眼睛等部位
亦有通体涂点褐斑者

元代景德镇窑青白瓷及浙江龙泉窑青瓷上亦常以褐斑装饰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
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

大多数情况下
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

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中国最早出现的瓷器

东汉晚期浙江上虞即已制造出质量很好的青瓷
烧成温度可达1200-**0℃

釉料采用石灰釉
着色元素为铁
釉面较薄
玻璃质感较强

即指成熟的青瓷器

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
经高温烧制后
呈青绿色或青黄色
所以称为青瓷

成熟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
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

东汉晚期窑址**的青瓷

质地致密
透光性好
吸水率低
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
器表通体施釉
胎釉结合牢固
釉层透明
莹润光泽
清流淡雅
秀丽美欢

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
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

从东汉起
历经六朝
唐宋以至明清各个时期
青瓷始终盛烧不衰

并涌现出各个朝代的名品佳作

 越窑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唐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
诗中有“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句

今人所谓越窑
系对浙江东北部宁、绍一带北宋以前瓷窑的统称

越窑制瓷渊源可以上溯至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
自东汉创烧成熟青瓷后
其制瓷业不断发展
先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发展时期和唐、五代的全盛期
至北宋中期衰落
曾一度为宫廷烧造过贡瓷

所产瓷器始终以青瓷为主
汉至南朝还烧造少量黑瓷

唐至北宋时期的秘色瓷代表了越窑瓷器的最高水平

越窑瓷器除了行销全国各地以外
从唐代开始还大量外销亚、非各国

以浙江绍兴、上虞等地为代表的南方青瓷烧制体系

从东汉至宋代一千多年的时间内从未间断
规模不断扩大
技术不断提高
经历了创造、发展、繁荣和衰落几大阶段


藏品保养和展示技巧
尽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古董爱好者的天堂
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等您来探索
拥有藏品是一种快乐
而了解藏品价值更是一种幸福
来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
让我们一起了解藏品的历史与文化
想要买卖藏品
收藏雅集网为您提供一站式服务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东晋_越窑系青釉褐斑四系壶_鉴定特征与方法”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