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_宣德款铜熏炉_【价格及图片】_古董鉴定拍卖

雅集网/冉 阅读

明宣德_宣德款铜熏炉

明宣德_宣德款铜熏炉_【价格及图片】_古董鉴定拍卖(图1)

宣德款铜熏炉

高19.2厘米
口径14厘米

铜炉直口
直腹
圜底
立耳
扁足

盖镂空
饰双龙捧寿纹

器表呈鳝鱼黄色
光泽内敛

外底铸有“大明宣德年制”阳文楷书款

根据龙纹推断
应属清代仿品

盖内烟熏痕迹清晰
显系经常使用所致

根据《宣德彝器图谱》记载
宣德皇帝深感内廷、宗庙、郊坛陈设的鼎彝“式范猥鄙
略无雅致”
于是利用暹罗等地进献的风磨铜
参考《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图样
以及柴、汝、官、哥、定窑“款式典雅者”重新铸造各式铜器
而铜炉是其中的佼佼者

明朝末年
有的文人将宣德铜器与永乐雕漆、景泰珐琅、成化斗彩等量齐观
称其“精巧远迈前古”

仿造宣德铜器的活动大概始于明末
清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高潮
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经常可以看到制作“宣铜”的记录

此铜炉为吴景洲先生捐献

也称香熏
为焚香用具

瓷熏开始出现在三国东吴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比较流行

它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当时贵族子弟“无不熏衣剃面
敷粉施朱”的生活习俗的需要

明清时期瓷熏的造型和装饰更加丰富多彩

镂空是瓷器的装饰技法之一
也被称作“镂花”或“透雕”

它是将器物胎体上的纹样镂通
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

又称鳝鱼皮
为黄、绿相间而偏黄的结晶釉

其形成机理是釉中的铁、镁与硅酸化合而产生结晶
以其色如鳝鱼皮而得名
俗称“鳝鱼黄”

从传世实物看
以雍正、乾隆时期产品为多
是这两朝的官窑制品
故这类器物的器底刻有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款

篆刻的一种方式
即把印文镌成凸状
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
因而又称为朱文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

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
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
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

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
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彝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
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
有盖
盛行于商代时期

广义即为宫廷

紫禁城范围内可统称内廷或大内

狭义讲即为宫廷后部帝后生活区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一种
原为食器
用以烹煮或盛放肉食
后逐渐成为祭祀、征伐、丧葬等活动中陈设的一种礼器

同时
鼎也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
所谓“钟鸣鼎食”
即指代贵族

此外
鼎也被作为王权的象征
《左传》宣公三年记楚庄王问鼎中原
即窥视中原王权之意

鼎数目的多寡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

即:天子九鼎
诸侯七鼎
大夫五鼎
士三鼎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

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

始烧于晚唐、五代
盛烧于北宋
金、元时期逐渐衰落

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
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

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
画面简洁生动

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

造型以盘、碗最多
其次是梅瓶、枕、盒等

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

盘、碗因覆烧
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髹漆工艺之一
亦称刻漆

其工艺技法是在胎体上层层髹漆
少则几十层
多则百层以上
然后在漆上雕刻花纹

其胎以木质居多
漆色有红、黄、绿、酱等


珐琅
又称“佛郎”“法蓝”“琺瑯”
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

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
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

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
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
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
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品种

始见于明代宣德年间
真正的斗彩则成熟于明成化年间

成化釉上彩一般有三四种
多则达六种以上
色彩较鲜艳

它是以青花料在瓷坯上双勾出花鸟、禽兽、人物的轮廓线
施透明釉
入窑高温烧成后
再在釉上填入彩料
再入窑经低温烧成

斗彩瓷器以小件杯、碗、高足杯为主
大件瓷器较少

清代斗彩瓷器以雍正斗彩为代表


藏品世界的色彩
从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开始探索
专业的鉴定专家等着为您服务
尽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了解藏品的历史价值
收获未来的财富
想要评估藏品价值
来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
我们的专业文物鉴定团队为您提供准确的评估报告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明宣德_宣德款铜熏炉_【价格及图片】_古董鉴定拍卖”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