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图轴

阅读

徐悲鸿**图轴(图1)

《**图》轴
近现代
徐悲鸿绘
纸本
设色
纵90.4厘米
横43.6厘米
自题:“七年冬将之法
叔平先生持汉魏精拓多种赠别
作此报之并为纪念
悲鸿
”钤“悲鸿”朱文圆印
画幅右下角钤“妙机其微”白文方印
七年即指民国七年(1918年)
徐悲鸿时年23岁
图绘一花斑**卧于石上
正扭头转身回眸远眺
其警觉的目光既扩展了画面的空间感
也显现出百兽之王唯我独尊的霸气
图中的**采用传统中国画的淡彩晕染
以细劲的笔致勾勒出**之欲行又止的动态
又以或深或浅的赭石及藤黄交错地渲染**背的皮毛
表现出细密柔滑的质感
在书法上
徐悲鸿颇受康有为的影响
工于汉魏法书名拓
1918年11月
徐悲鸿争取到公费赴法留学的名额
赴法前
得到好友马衡(字叔平)相赠的汉魏精拓
很是高兴
于是精心地绘制了此图作为答谢
徐悲鸿(1895—1953年)
江苏宜兴人
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奠基者之一
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自幼承袭家学
研习中国水墨画
1919年留学法国
学习油画、素描
1927年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专校长
新中国建立后
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
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
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中国画技法之一
属辅助性用笔
为突出形象之用
“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
“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
烘托画面形象
康有为(1858—1927年)
原名祖诒
字广夏
号长素
又号更生
南海(今海南)人
清光绪年进士
官工部主事
“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之一
清末著名书论家
倡法北碑
书学包世臣、张裕钊
得力于《石门颂》
评者谓有“纵横奇宕之气”
其书不泥于古法
点划结字不求工整
处处皆有新意
著有《广艺舟双楫》一书
《清史稿》有传
马衡(1881—1955年)
字叔平
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工八分书
喜刻印
尤喜蓄青田石章
收藏书画碑版甚富
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门学考古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主持过燕下都等地的考古发掘和调查工作
对秦石鼓、汉魏石经及古代度量衡等方面的研究颇有贡献
著有《汉石经集存》、《凡将斋金石论丛》等
1928年辑自刻印成《凡将斋印存》二册
《广印人传》有载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徐悲鸿**图轴”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