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之治:唐朝灭亡前的回光返照,延缓了唐朝的灭亡

唐玄宗李忱在位期间
改善了中唐时期遗留的种种社会问题
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局面
史称”大中之治“
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前因:唐武宗驾崩846年
唐武宗信仰道教
服食长生不老药
因中毒而驾崩
后果:唐宣宗疏于政事
沉迷于神仙之术857年开始
唐宣宗疏于政事
沉溺于长生术
因食用太医所献的仙丹中毒
身体受损
过程始末一、“大中之治”846年
唐宣宗李忱登基
他在位时勤于政事
使唐朝出现了“大中之治”
一般来说
新皇帝的登基都是父死子继
但是
宣宗登基
却并不那么简单
李忱的生母身份低微
所以李忱早年并不受父亲唐宪宗的重视
按照长子继承制
皇位也并不属于李忱
当时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
他的哥哥李恒在宪宗驾崩后
最先当上皇帝
是为穆宗
穆宗驾崩后
又由三个儿子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依次即位
敬宗和武宗都爱服用丹药
中毒而死;文宗被宦官软禁
郁闷而亡
他们在位时间都不长
论辈分
唐宣宗李忱是敬宗、文宗、武宗的叔叔
唐宣宗继位之前
宫廷内部处处蕴藏危机
宦官乱政、皇子内斗的事不断发生
为了自保
李忱不得不装傻充楞
一直忍受宗室的欺侮
武宗驾崩后
宦官马元贽认为李忱呆笨
容易控制
就拥立他为皇帝
让人没想到的是
唐宣宗李忱刚即位就言谈不俗、勤于政事
经唐宣宗的改革
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了“大中之治”的局面
二、皇权得到加强那么
唐宣宗即位后
到底是如何统治的呢
刚一登基
唐宣宗就让人把《贞观政要》书写在屏风上
每天闲下来
就一句一句地读
同时
他还让大臣令狐绹朗读唐太宗的《金境》给他听
每读到重要的地方
他会让令狐绹停顿下
说:“如果要天下太平
当首先听从这句话
”可见
唐宣宗是一个勤政的皇帝
内心怀有很高的政治抱负
因此
人们都把他和唐太宗相比
称其为“小太宗”
即位后
唐宣宗就开始施展政治才能了
他首先要面对的是牛李党争
当时
李党的领袖是李德裕
他在前朝就贵为宰相
因唐武宗爱服丹药
比较荒唐
李德裕又才能出众
得以权倾朝野
唐宣宗想要有所作为
整顿朝纲
就必须解决掉大权独揽的李德裕
让众人都没想到的是
唐宣宗下手太快
他亲政第二天就直接罢免了李德裕的宰相之职
把他外放出去
从此
李党失势
党争彻底结束
皇权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三、令狐绹制定除宦官的计划后来
唐宣宗又下了一道诏书
在一天内
把唐武宗时期被流放的五位宰相全部内调
完成了中枢政治换血
这下
群臣知道了唐宣宗的雷霆手段
谁都不敢轻视这位皇帝
解决党争的同时
唐宣宗还面临着一个威胁——宦官
唐宣宗是靠宦官的扶持
才当皇帝的
即便如此
他依然清楚宦官干政对统治的危害
不能受宦官的摆布
为此
唐宣宗总是以谈论诗词为借口
秘密地召集翰林学士韦澳
和他商量对付宦官的办法
唐宣宗和韦澳讨论了多次
发现他没有可行的对策
就赶快换人
又让令狐绹制定个除宦官的计划
令狐绹出了主意
大致是等时间长了
宦官逐渐淘汰
自然就消灭了
唐宣宗一听
唯有苦笑
他知道这是个消极对策
还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四、国力增强到最后
唐宣宗也没有足够的条件清理宦官
但是
他对宦官一直加强防范和震慑
大中年间
宦官们都不敢兴风作浪
朝廷秩序比较安定
唐宣宗对内整顿朝政的同时
还对外用兵
安定边疆
当时
在唐朝政府的鼓舞下
沙州(今敦煌)首领张议潮
发起了反抗吐蕃的起义
主动归唐
使吐蕃占了百年的河西地区复归唐朝
此外
唐宣宗又任用王式
平定了安南(今越南河内)内乱
稳定了边疆的秩序
唐宣宗在位时孜孜不倦
使唐朝出现了十三年稳定的局面
国力增强
不过
“大中之治”没有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像内部宦官乱政、外部藩镇坐大
这些依然埋在唐朝统治危机中
到了后来会像火山一样喷发
将唐朝埋葬
结论:“大中之治”就像唐朝灭亡前的一次“回光返照”
它延缓了唐朝的灭亡
不过
唐朝的问题
在当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宦官和藩镇的问题依然严重
唐朝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
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