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宣德时期鲜红釉金彩云龙纹盘,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明代宣德时期鲜红釉金彩云龙纹盘<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红釉金彩云龙纹
明代宣德
高4.5厘米
口径19.7厘米
足径12.3厘米
清宫旧藏

  盘撇口
弧壁
圈足
通体施红釉
外壁及盘心以金彩绘云龙纹
金彩虽已剥落
纹饰仍依稀可辨
口沿为灯草边
圈足内施青白釉
无款

  瓷器上的“描金”装饰技法为北宋时定窑首创
有白釉描金、黑釉描金、酱釉描金三种
元代景德镇窑继承此技法并生产出蓝釉描金
红釉描金器则始于明代宣德朝
宣德红釉描金器除盘外还有撇口碗等
均描绘云龙纹
  颜色釉品种之一
景德镇窑自元代开始烧造高温铜红釉瓷器
初创阶段呈色多偏暗
明代初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窑烧制出纯正鲜艳的红釉
前人称之为鲜红
它以铜作呈色剂
在还原气氛中高温烧成
由于其对温度、气氛的要求特别敏感
稍有不慎即得不到纯正的红色
因此高温铜红釉是最难烧造的颜色釉品种
历来为人珍视
这种红釉器釉汁莹厚
器色鲜艳
因是当时祭日坛的用器
故也称祭红
又有积红、宝石红等异称
             
颜色釉品种之一
其以铜为呈色剂
经还原焰高温一次烧成
红釉于北宋初年已出现
但呈色不太稳定
真正纯正、釉色稳定的红釉是景德镇窑在明代初创烧的鲜红釉
嘉靖年间又创烧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釉
   铜红釉为高温釉
铁红釉为低温釉
高温红釉种类很多
按色泽分别称宝石红、霁红、豇豆红、郎窑红
如按其发展状况
则永乐鲜红、宣德宝石红、嘉靖矾红、康熙的郎窑红和豇豆红较为著名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
明代、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
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
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
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
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色釉瓷器如红釉等
口边有一圈白线
其形若灯草
故名“灯草边”
明代宣德红釉及蓝釉器必有规矩的灯草边
清代雍正仿明代宣德红釉器的近灯草边处色较淡
但亦甚规矩
            
其为景德镇窑在北宋初中期独创的品种
青白釉釉质含铁量低
釉色白中泛青
青中闪白
介于青、白二色之间
故称青白釉
除景德镇外
安徽、福建、湖北等地都有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
瓷器装饰手法之一
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
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
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
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
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
然后再入窑烧
永不复脱
”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
明代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
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
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
始烧于晚唐、五代
盛烧于北宋
金、元时期逐渐衰落
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
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
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
画面简洁生动
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
造型以盘、碗最多
其次是梅瓶、枕、盒等
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
盘、碗因覆烧
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
原名新平
因地处昌江东南
故又名昌南镇
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
以皇帝年号名
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
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
瓷、茶并茂
工商辐辏
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
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
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
明代、清以来
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
专门烧造宫廷用瓷
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
于是
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
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元代景德镇首创
烧制时先在坯体上施含钴釉料
高温烧成
既而在蓝釉上描绘金彩花纹
复入低温炉焙烧
其工艺复杂
难度大
成品极少
这种用金彩描绘花纹的技法最早见于唐代
以后宋、辽、金的瓷器上也均有所见
           
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
呈色剂为氧化钴
最早出现于元代
但传世品不多
明代、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明代宣德时期鲜红釉金彩云龙纹盘,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