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宣德时期青花蓝查体出戟**罐之盖,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明代宣德时期青花蓝查体出戟**罐之盖<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罐之盖
明代宣德
高6.5厘米
面径20.5厘米
底径21.5厘米

  盖面饰4朵云纹
间以5个蓝查体梵文
是佛教种子字
盖之外壁饰海水纹
盖内顶面环围九9枚莲瓣纹
每瓣之上各书一蓝查体文字
中央双线圈内从左至右篆书“大德吉祥场”五字

  此应为宣德青花出戟**罐之盖
罐身已失
此物是景德镇专为宫廷烧制的佛事用具
瓷器釉彩之一
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
因蓝花在釉下
所以青花属釉下彩
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
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
然后施透明代釉
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
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
成为明代、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印度梵文的一种书体
多用于书写六字真言等佛教文字
           
  亦称“梵字”、“梵语“、“梵书”
是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文字
相传为大梵天王所造
梵天创造了梵文字母
梵文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同时对汉藏语系有很大的影响
其南北发展各异
行于北者多方形
行于南者多圆形
           
器身凸起扉棱谓之出戟
**又称梵轮
为佛案之供器
据佛经说
佛初成道时
梵天曾劝请佛转动**
并以慈、悲、喜、舍四梵行心(四无量心)宣说大法
此后
佛教中即常以**比喻佛法
以**转动比喻佛法如轮能碾破众生诸罪恶、佛说法如轮永不停息和佛法圆满无缺
密教兴起之后
以梵字表记本尊
此梵字亦称种子
或称种子字
定佛、菩萨诸尊之种子
系取梵名或真言之首部
或取重要之字
或依义而定
  莲花俗称“佛花”
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
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
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
隋初瓷器装饰也受此风影响
“大德”二字
梵文为“Bhadanta”
音译为“婆檀陀”
佛教教义指有大德行者
用作比丘中之长老、佛祖或菩萨的敬称
对高僧也泛用此称
“吉祥”二字为授予僧人的称号
如《元史·仁宗记》载:“延祐六年特授僧众吉祥荣禄大夫”
而梵语“文殊师利”也被译为“吉祥”
“场”为祭神之处
《汉书·郊祀志》曰:“能知四时牺牲
坛场上下
氏姓所出以为宗
积土为坛
平地为场
”            
明代宣德朝的青花瓷
以其胎釉精细、色泽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著称
被认为是明代的素花瓷器之冠
宣德青花所用青料为“苏泥勃青”
烧成后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
与浓艳的青色相映成趣
宣德青花的图案装饰
继承、融合了元代青花的笔绘画风
并渐趋典雅、秀丽
其纹饰以花果纹为主
很少描绘人物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
原名新平
因地处昌江东南
故又名昌南镇
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
以皇帝年号名
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
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
瓷、茶并茂
工商辐辏
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
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
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
明代、清以来
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
专门烧造宫廷用瓷
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
于是
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
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明代宣德时期青花蓝查体出戟**罐之盖,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