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雍正时期炉钧釉铺首耳壶,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清代雍正时期炉钧釉铺首耳壶<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炉钧釉铺首耳壶
清代雍正
高23.5厘米
口径9.5厘米
足径10厘米

  壶仿青铜器造型
撇口
束颈
丰肩
腹下渐收敛
高圈足外撇
肩部置对称象耳衔环
俗称“铺首”
口、肩、腹、胫部凸起弦纹
通体施炉钧釉
釉质凝厚
釉色以深蓝与浅蓝为主色融熔于一体
流动自然
形成长短不一的垂流条纹
色彩斑驳
外底阴刻篆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
此壶造型古朴
釉色素雅
其肩部以象耳装饰
寓意太平吉祥

  炉钧釉是清代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一种瓷器颜色釉
盛行于乾隆时期
因史籍中有“炉钧一种
乃炉中所烧”的记载
故称“炉钧釉”
其工艺是先以高温烧成瓷胎
挂釉后于低温彩炉中二次焙烧成器
釉面呈现紫红、月白、葱绿等色
因釉面流动
多种釉色融熔于一体
有的蓝中带红色斑点
有的青蓝色中闪现点点蓝斑
颇显华美
  炉钧釉是清代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新创的一种仿钧低温釉
此后历朝均有烧造
盛行于雍正、乾隆时期
此种釉有施于瓷胎上者
也有施于宜兴紫砂胎上者
烧成后釉中紫红、蓝、绿、月白等色熔融一体
斑璨淋漓
清代人撰《南窑笔记》曰:“炉均一种
乃炉中所烧
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
青点次之
”炉钧釉主要以流淌的蓝釉形成自然的垂流条纹
其间密布红色或青色斑点
雍正朝炉钧釉瓷器上那种红中泛紫、似成熟的高梁穗颜色
被称之为“高梁红”
衔接门环的底座式装置
多为金属制
故又称“金铺”、“铜蠡”
以兽面衔环状为主
亦称“兽环”
还有龟、蟾等多种形式
取其吉祥祛邪的象征意义
铺首作为装饰
在商周时已见于铜器之上
可能尚早于用以为门饰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
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
大多数情况下
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
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
原名新平
因地处昌江东南
故又名昌南镇
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
以皇帝年号名
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
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
瓷、茶并茂
工商辐辏
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
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
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
明、清代以来
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
专门烧造宫廷用瓷
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
于是
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
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明清代两代的官窑
专门烧造宫廷用瓷
也包括朝廷对内外的赏赐和交换品
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
初设时有窑20座
宣德年间增至58座
厂内分工计23作
以封建的超经济强制为前提
采用协作形式进行生产
由于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
并可以不计工本地提高质量和创新品种
客观上促进了制瓷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瓷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
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
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清代雍正时期炉钧釉铺首耳壶,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