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雍正时期粉青釉七孔花插,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清代雍正时期粉青釉七孔花插<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青釉七孔花插
清代雍正
高11.5厘米
小瓶口径2.5厘米
足径14.8厘米

  花插由一托盆上置7个小撇口瓶组成
瓶垂腹
底粘于托盆上
托盆圆口、直壁、圈足
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代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
外壁饰有两周弦纹
并凸起8条曲线纹

  清代青釉器的烧造肇始于康熙
盛于雍正、乾隆时期
根据釉色深浅的不同又分为豆青、冬青、粉青等多种釉色
其中以粉青釉色最为雅致美观

粉青釉是青釉的一种
呈粉润的青绿色
如半透明的青玉
首创于南宋龙泉窑
并风行一时
粉青釉是石灰碱釉的一种
在生胎上挂釉
釉层较厚
以铁为呈色剂并含有少量的锰、钛
用1180℃—1230℃的高温还原焰烧成
瓷器釉色名
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
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
呈现青绿色泽的釉
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
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
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
至唐代日臻完美
被誉为“千峰翠色”
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
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
明清代之际
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
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
苍翠欲滴
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
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瓷器釉彩之一
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
因蓝花在釉下
所以青花属釉下彩
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
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
然后施透明釉
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
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
成为明、清代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
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
大多数情况下
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
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清代雍正时期粉青釉七孔花插,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