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卷(宋摹)

阅读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卷(宋摹)(图1)

《列女仁智图》卷
绢本
墨笔淡着色
纵25.8厘米
横417.8厘米

《列女仁智图》卷旧传东晋顾恺之作
此为南宋人摹本

汉成帝沉湎于酒色
宠信赵飞燕姐妹
朝政大权旁落于外戚手中
危及刘氏政权

楚元王四世孙光禄大夫刘向(前77-前6年)针对这一情况
采摘自古以来诗书上所记载的贤妃、贞妇、宠姬等资料
编辑成《列女传》一书呈送汉成帝
希望他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以维护刘氏政权

全书按妇女的封建行为道德准则和给国家带来的治、乱后果
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七卷
此即其中“仁智卷”部分

仁智卷共收集15个列女故事

此卷为残本
其中“楚武邓曼”、“许穆夫人”、“曹僖氏妻”、“孙叔敖母”、“晋伯宗妻”、“灵公夫人”、“晋羊叔姬”7个故事保存完整

“齐灵仲子”、“晋范氏母”、“鲁漆室女”3个故事只存一半
其余5个故事则全丢失
又错将“鲁漆室女”之右半与“晋范氏母”之左半拼接在一起
使人误以为是一个故事

此卷多处保存了汉代的衣冠制度
如男子头戴进贤冠
身着曲线大袖袍
腰结绶带并配挂长剑
女子梳着垂髾髻
身着深衣
特别是眉毛涂以朱色
是模仿赵昭仪的新妆
这些都表现了特定时期的风俗和时尚

又蘧伯玉所乘坐的马车称“轺车”
亦为汉代形制
描绘得非常细致而无错误
这些都可以从大量**的汉代画像石、砖和壁画中找到与之相应的图象

在北魏司马金龙墓**的漆屏风画《列女古贤图》中
表现卫灵公与夫人夜坐闻马车声的一段
与此卷所表现的同一内容相比较
无论是构图布局还是人物的姿态手势都非常近似
可以证实其与《列女仁智图》同出自一个古本

而在传摩过程中
后者更为忠实于古本原作

据《汉书》记载
刘向在向汉成帝呈送《列女传》的同时
还呈送了《列女颂图》
并画为屏风

汉成帝的班婕妤失宠后
在她的诗中曾谈到在宫内看到《列女图》
并以此来鉴戒自己

这些都载在班固所著的《汉书》中

东汉时代的画像石、砖中
有不少表现列女故事的题材

画史并载蔡邕曾创作有《小列女图》

这一时期《列女图》的大量出现
既是出于宫廷政治斗争的需要
同时也是为了在社会上广泛推行妇女的道德教育
借以维护封建秩序

根据《列女仁智图》中保存有较多的汉代风俗
以及其构图形式的古朴
推测此卷的原本应当出自于东汉时代
而祖本则为刘向所创

剔除后世在反复传摹中所附加的痕迹
仍然能透视二千年前汉代宫廷绘画的艺术光辉

其人物线条粗犷流畅
造型准确

特别是对妇女的描绘
体态轻盈
婀娜多姿
尤为绝妙

构图布局则与汉画像石一脉相承

《列女传》及《列女仁智图》在宋代有多本
此是被保留下来的惟一的一本
尤为珍贵

顾恺之(公元四世纪)
字长康
小字**头
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义熙初官散骑常侍

博学多艺
工诗赋、书法
尤善绘画
凡人物、佛像、禽兽、山水皆能

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画师法卫贤
行笔细劲连绵
如春蚕吐丝
行云流水
出之自然

画人物尤善点睛
自云:“四体妍蚩
本无关于妙处
传神写照
正在阿堵(六朝人口语“这个”
即指眼珠)之中

”唐张彦远评其画:“意存笔先
画尽意在”

精通画论
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书行世

他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著名论点
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刘向(公元前79-前8年)
字子政
初名更生
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出身于西汉宗室
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

专心于经学
遂成为经学大师

汉平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受诏领校中秘图书
从此将全部精力投入学术研究
尤其在古籍整理方面成绩斐然

著有《尚书洪范五行传》、《世说新语》、《五经通义》、《五经要义》等
另有《文集》6卷均已亡佚

明人辑有《刘中垒集》

屏风是我国古代室内的主要陈设器物

其最早的功能为挡风和遮避用

据《三礼图》记载:“屏风之名出于汉世
故班固之书多言其物

”以后随着工艺的进步
屏风逐渐由原来的实用品演进为实用性和装饰性结合的工艺品
成为古人居室内具有观赏性的陈设家具

屏风在清代发展尤盛
无论是所用材料还是工艺技术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卷(宋摹)”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