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喦白描仕女画轴

阅读

华喦白描仕女画轴(图1)

《白描仕女画》轴

华嵒绘
绢本
墨笔
纵82厘米
横32.2厘米

署款:“临汀华嵒

”下钤“华嵒”印1方

此图绘一端庄文弱的女子
低头垂目
双手笼袖
侧身坐于藤木秀榻上

侍女手捧书函正急步送上前来

此幅属小景致人物画
没有繁复的情节和深刻的创作思想
只是侧重于展示女性的外在形象美

构图奇巧
画幅的上半部没有一笔字画涂抹
人物及款题均置于下半部

大面积的空白位于人物的上方
扩展了人物上部的空间
同时又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暇想意境充实了画面

此外
上半部无笔墨的空旷亦与细笔白描人物简洁的笔风相吻合
有助于突出主体人物

图中女子尖下颚
瓜子脸
面貌秀美俊俏
细眉长目间暗含凄婉惆怅之情

颈部修长
双肩下溜
呈现出“弱不禁风”的体态
体现了清中期文人画家于仕女画上追求“美女一根钉”的“病态美”的审美取向

华嵒的人物画大体有三种风貌
早期宗法宋李公麟
画风严谨
造型准确写实

中年以后效法明陈洪绶及其传派
人物有所变形
注重画面的装饰效果

晚年博取众家所长
形成自己形神兼备、既写实又具韵味的笔墨风格

此图当属其早期仕女画的代表作

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名称
指用墨线勾画物象
不施任何色彩者
名为“白描”

 “仕女”始称“士女”
其原义泛指男女

(“士女”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卷第十九
“五臭所校
寡疾难老
士女皆好”

其意指男女
并未指向未婚之男女

《楚辞》中亦为男女通称

)至汉刘向《列女传》中《启母涂山》“厘尔士女
从以孙子”之义
此时专指女性

其后
经陆善经补注的南北朝《古今同姓名录》中记有二高云
“一西秦
时僭改元正始

一唐人
画仕女
上品”

其后
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周昉“画士女为古今冠绝”
称其为神品
同书亦记陈闳、张萱、王定、王 、萧溱、张涉、张容等均画士女
或入妙品、能品
专指以描绘古代贵族妇女为题材的中国画

宋代以后
“士女”与“仕女”并用
而“仕女”一词渐为流行
其义指相貌秀丽的女子

华嵒(音yán)(1682—1756年)
字秋岳
号新罗山人
又号布衣生等

福建临汀人

早年家贫
出身于民间画工
后流寓扬州
以卖画为生

平生“不慕荣利”
以技为隐
擅画花鸟、人物、山水

花鸟画脱胎于清恽寿平

山水主要取法元人
旁参唐寅

人物师法陈洪绶、马和之
别具风格

由于他来自民间
又具有“诗、书、画三绝”的文人素质
作品形成“文质相兼”的艺术趣味
明朗、清新、俊逸的笔调表现了他“离垢”的审美理想

华嵒的画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有《离垢集》五卷

亦称“士夫画”
泛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绘画
以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绘画
在北宋经苏轼、文同等人倡导
遂大行其道

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
标举“士气”
讲求笔墨情趣
强调神韵
并重视文学修养
对绘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李公麟(1049—1106年)
字伯时
号龙眠居士
舒城(今属安徽省)人

北宋著名画家

神宗熙宁中进士
官至朝奉郎

好古博学
喜藏钟鼎古器及书画

擅画人物、佛道像
尤精鞍马
更以白描画法独步当世

 陈洪绶(1599—1652年)
字章侯
号老莲、悔迟
诸暨(今属浙江省)人

明代画家

早年受业于著名学者刘宗周、黄道周门下
1642年曾到北京为国子监生
授中书舍人
供奉内廷
不久即离京南归

明朝灭亡后
为躲避清兵
一度在绍兴云门寺出家为僧
自号悔迟
亦号老迟

后在杭州以卖画为生

工诗
擅画
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

其画初受蓝瑛影响
后广泛临学古人
并大胆创新
所作人物、花鸟形象古拙
擅用夸张变形手法
独树一帜
为晚明变形主义绘画大师

与崔子忠齐名于南北
世称“南陈北崔”

其画风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著《宝纶堂集》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华喦白描仕女画轴”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