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之鼎仿赵千里三多图轴

阅读

禹之鼎仿赵千里三多图轴(图1)

《仿赵千里三多图》轴

禹之鼎绘
绢本
设色
纵78厘米
横41厘米

本幅右上自题:“赵千里三多图
禹之鼎摹
恭颂昆霞先生齐年
时壬午秋七月
京师客窗敬纪

”钤“禹之鼎”、“慎斋”、“尚氏基”印三方

壬午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
禹之鼎时年56岁

从自题中可知此年画家正客居京师

南宋画家赵伯驹(字千里)以画青绿山水而闻名
此图山水的画法主要仿自赵氏

图绘危峰对峙
巨松虬曲
清泉流过
桃花盛开
竹林青翠

在幽雅的亭轩内
两人对坐而谈

小桥上
一人怀抱幼童
二童站立

亭前竹丛中
两只**在呦鸣

这幅作品将古代人物画中常见的的福禄寿三星巧妙地融入到了山水画之中

图中三个主要人物
鹤发童颜的道人为寿星
寓意“多寿”
抱着童子的是福星
古人认为多子即多福
寓意“多福”
穿着官服的是禄星
画中有鹿为谐音
寓意“多禄”
故此画得名“三多”
是一幅构思精妙、寓意吉祥的祝寿图

该图山石以墨勾勒轮廓
填石青、石绿诸色
树、竹双勾填色
松叶以墨笔写出
水草、桃花以轻灵之笔散点
人物用淡墨勾轮廓
并敷以淡雅之颜色
以兰叶描画衣纹

全幅构图繁密而不充塞
虚实相生
用笔以工为主
兼施意笔
灵活洒脱
设色雅丽
刻画出高雅、闲适而又富有生机、意趣盎然的境界

禹之鼎(1647—1716年)
字尚吉、尚基、上吉等
号慎斋
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官鸿胪寺序班
以画供奉入畅春园

善画人物、山水
尤精写真

初师蓝瑛
兼学宋元诸家

肖像画面貌多样
对白描法、墨骨法、江南法都有研究
所绘人物形神兼备
独具一格
一时名公小像多出其手
其肖像画在清代中期有“当代第一”之誉

赵伯驹(生卒不详)
宋代画家
字千里
宋宗室

主要活动在12世纪中前期

工山水、花果、翎毛、楼台
青绿山水尤善

他将水墨山水的趣味与技法融入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大青绿画法中
形成了一种介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间的“精工之极
又有士气”的风格

山水画的一种

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主色的山水画

其特点是着色浓重
装饰性强

存世最早的作品是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卷(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
宋代的赵伯驹、赵伯骕等画家均以青绿山水画而名闻于世

即老人星
人们常把其塑成头部长而隆起的老人形象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寿的象征

 福星对应天上的岁星
即木星
福星根据人们的善行施赠幸福

禄星即文昌宫的第六颗星(《史记
天官书》载“文昌宫……六曰司禄”)
掌管人间的官职禄位
荣禄贵贱

此处指中国古代复制法帖的技法

由于没有印刷术
为使名家法帖得以流布
乃按作品的原样
勾勒出轮廓
再按照原作墨色浓淡与笔划轻重填墨
以使观者得到近似真迹的作品
也称双钩廓填法

许多法书名迹因此得以保存并流传后世

此法盛于唐代
宋代亦多见用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禹之鼎仿赵千里三多图轴”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