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镐张昀僧装像轴

阅读

徐镐张昀僧装像轴(图1)

《张昀僧装像》轴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
徐镐绘
绢本
设色
纵61.2厘米
横43.2厘米

画面右下款署:“乙未秋日徐镐写

”下钤“奇”、“峰”联珠印

“乙未”为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

本幅上方有张昀自题像赞一则
末署:“甘白张昀自题

”左钤“张昀之印”、“嵎寅”印2方
首钤“赐锦堂”印

此图是徐镐为同乡画家张昀所绘的肖像画

图中为一老者半身像
老者双手笼于袖中
身着僧人服
顶无发
胡须皆白
双目平视
神态安详庄重

是图画法精工
先以墨笔出形
复调色染之
使人物面部具有凹凸感
但光感不很明显
仍是中国传统肖像画技法

灰色的袍服和红色的袈裟则采用平涂的方法处理
衣纹线条细劲
颇具表现力

作为徐璋之子
徐镐很好地继承了“波臣派”肖像画的表现技法
在构图上更是力追传统
不设衬景道具
突出人物面部的表现
可谓“波臣派”余绪中的佼佼者

张昀(生卒年不详)
字友竹
号嵎寅
娄县(今上海松江)人

善画山水
师从王昱
下笔萧散
画法超逸
与从兄绍祖俱有名于时

乾隆十七年(1752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乾隆皇帝两次南巡时
张昀均献画
受到乾隆帝的喜爱
赐予锦缎
遂名其室曰“赐锦堂”
并著《赐锦堂诗》以志

徐镐(生卒年不详)
字奇峰
娄县(今上海松江)人
徐璋之子

工写真
承家学
当为沈韶再传弟子
亦有名于时

人物画的一种
专指描绘人物相貌形神的绘画
可分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中国的肖像画传统称谓有“传神”或“写真”
它是以现实生活中或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人物为描绘对象
通过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创作方法
着重刻划人物本身特定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
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

徐璋(1694-
年)
乾隆二十年(1755年)尚在
字瑶圃
一作瑶园
娄县(今江苏松江)人

擅画人物、山水、花鸟
俱皆精妙而入能品
尤工写真
从师于曾鲸弟子沈韶
为“波臣派”再传弟子中的佼佼者

首创用生宣纸作人物肖像

乾隆十四年(1749年)
由苏州织造图拉推荐进入宫廷画院供职
仅一月余即离去

明末肖像画家曾鲸(1568--1650年)创造的一种墨骨画法
即以淡墨勾勒人物轮廓五官
施墨略染后
再赋色彩
“写真如灯取影
妙得神情”

曾鲸
字波臣
追随者甚多
有谢彬、沈韶等人
形成了明末清初中国肖像画坛的“波臣派”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徐镐张昀僧装像轴”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