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期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真品,瓷器,图片,鉴赏

阅读

                               宋时期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br>真品<br>瓷器<br>图片<br>鉴赏(图1)

  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

高4.5厘米
口径14.3厘米
足径3.3厘米

  碗撇口
腹壁斜收
矮圈足
足底沾窑渣
通体施青釉
碗内印莲花一束和四童子
四童子分别手持莲花一枝
身体呈不同的姿势作嬉戏状

  此碗婴戏纹饰抓住了孩童体态的主要特点
用洗练的轮廓线将其五官的稚气和胖乎乎的体形生动地刻画出来

  宋代耀州窑青瓷装饰题材丰富多样
植物、动物、人物及宗教题材应有尽有
人物题材以婴戏纹较为多见
赤裸身躯的孩童
有的戏于花叶中
有的匍匐扳枝
有的攀树折花
有的驯鹿赶鸭
有的抱球采莲
不拘一格

  耀州窑遗址中**的印花陶范很多
上面阴刻的花纹因反复使用而磨损
从而证明了这一装饰手法在当时曾大量使用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
1959年发掘
窑址以今陕西铜川黄堡市为代表
包括陈炉镇、立地坡、上店等处
宋代属耀州
故名
耀州窑唐代已开始烧黑釉、白釉和青釉瓷
曾使用化妆土
玉璧底碗及堆酱彩朵花小盖盒是其典型器
北宋时以青瓷为主
兼烧酱色釉器
北宋中、晚期是耀州窑的鼎盛时代
器型以碗、盘、碟、罐、瓶、盒、炉为主
也有渣斗和各式小杯
胎质灰白而薄
釉色匀净
由于胎中含铁
在煤窑自然氧化气氛下烧成
使青釉或圈足周围呈现姜黄色
形成了耀州窑青瓷的独有特征
装饰以刻花为主
线条刚劲流畅
北宋中期以后
出现印花装饰
   1953年北京广安门外曾发现大批刻有龙凤及花卉图案的耀州青瓷
证实耀州窑确曾烧过贡瓷
金、元时期继续烧造
元代胎釉渐趋粗糙
花纹图案较简单
亦烧白地黑花器
宋代耀州窑对各地制瓷业有很大影响
河南临汝、宜阳、宝丰、新安、禹县及广东、广西等地均烧制类似的刻印花青瓷
                
瓷器釉色名
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
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
呈现青绿色泽的釉
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
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
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
至唐代日臻完美
被誉为“千峰翠色”
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
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
明清之际
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
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
苍翠欲滴
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
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陶瓷纹饰工艺
即用雕有装饰纹样的瓷质印模
在尚未干透的瓷胎上拍印出花纹
或用刻有纹样的模子制坯
直接在瓷坯上留下花纹
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
成熟于北宋后期
纹饰多在盘碗的里部
宋代定窑印花题材以牡丹、梅花、莲花、萱草为多见
菊花次之
布局有缠枝、折枝、转折等方法
讲求对称
此外还有禽鸟纹、婴戏纹等
纹饰生动活泼
线条流畅
              
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
其以孩童戏耍为题材
充满童趣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入宋以后多见
元、明、清时期亦是器物装饰的主要题材
            
  即指成熟的青瓷器
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
经高温烧制后
呈青绿色或青黄色
所以称为青瓷
成熟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
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
东汉晚期窑址**的青瓷
质地致密
透光性好
吸水率低
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
器表通体施釉
胎釉结合牢固
釉层透明
莹润光泽
清流淡雅
秀丽美欢
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
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
从东汉起
历经六朝
唐宋以至明清各个时期
青瓷始终盛烧不衰
并涌现出各个朝代的名品佳作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宋时期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真品,瓷器,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