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仁陶庵图轴

阅读

弘仁陶庵图轴(图1)

《陶庵图》轴

弘仁绘
纸本
墨笔
纵99.1厘米
横58.3厘米

本幅是作者送友人汪尧德的写生之作

汪尧德(1620—1685年)
字子陶
号陶庵、子翁居士
歙县潜口人(见《康熙歙县志》)

早年客居松江
与董其昌、陈继儒等文人交往

晚年家居30年
以书画自娱

此图是弘仁与友人罗逸(字远游
歙县人)游黄山经过潜口时所绘汪尧德隐居之所

其屋舍傍山而筑
临溪而建
一片离尘幽美之景

作者以折带皴和干笔渴墨表现山石
得徽地清幽冷峻的山林之美
以苍劲整洁的线条勾出柳丝
得生机盎然之趣

其洗练简逸的笔墨与汪氏简朴的居所相得益彰
映衬出汪氏志在清高自守、乐在林泉云游的脱俗之气

款署:“渐江学者为子翁居士作陶庵图

”钤“弘仁”朱文印、“渐江僧”白文印

画幅上方有罗逸题七律一首
款署:“八十五老友罗逸为子陶先生题

”钤“罗逸之印”朱文印、“远游”白文印

鉴藏印有“礼耕堂”等二方

画右中部有篆书“庚子”二字

“庚子”是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
作者时年51岁

弘仁(1610—1663年)
俗姓江
名韬
字六奇
出家后释名弘仁
号渐江学人
又号无智、梅花古衲
安徽歙县人

明亡后入武夷山为僧
云游各地后回歙县
住西郊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
常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

善画山水

其画取法元代倪瓒、黄公望
构图洗练简逸
笔墨苍劲整洁
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

他重视师法自然
善画黄山、武夷山诸景
传达山川之美
意境伟峻秀逸
“得黄山之真性情”
与石涛、梅清同成为“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

在安徽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海阳四家”
形成“新安派”

同时
与石涛、八大、髡残合称“四僧”

董其昌(1555—1636年)
字玄宰
号思白
又号香光居士
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
官至礼部尚书
卒谥文敏

精于书画鉴赏
富收藏

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
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

工书法
自谓于率易中得之
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

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
但并不泥古
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
拙中带秀
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
并以其为代表
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陈继儒(1558—1639年)
字仲醇
号眉公
又号糜公
华亭(今上海市)人

自幼颖悟
博学

终生不仕

工诗文
短翰小词皆有风致

擅绘水墨梅花、水仙、奇石等
与董其昌齐名

书法在苏、米之间

尤酷好东坡诗章文字
遇苏氏手迹、碑拓必刻意蒐求
集于《晚香堂帖》和《来仪堂帖》

编纂《松江府志》
著《眉公秘籍》、《妮古录》、《皇明书画史》

黄山
秦称黟山
唐天宝六年(747年)改今名

相传黄帝在此修身炼丹
故名黄山

现位于安徽歙县、太平、修宁、黟县间
方圆250公里
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也是世界知名的游览胜地

山脉绵延三百余里
重峦叠嶂
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
无愧“人间仙境”的美誉

此外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名闻于世

1992年被列为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

用以表现山石纹理的技法之一
状似折起的带子
故名
为倪瓒所创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弘仁陶庵图轴”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