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鉴仿梅道人溪亭山色图轴

阅读

王鉴仿梅道人溪亭山色图轴(图1)

《仿梅道人溪亭山色图》轴

王鉴绘
纸本
墨笔
纵87.4厘米
横45.7厘米

本幅自题:“丁未小春仿梅道人《溪亭山色图》
王鉴

”钤“染香庵主”白文印

本幅有王翚、恽寿平题
钤“王翚之印”、“寿平之印”等

鉴藏印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等诸方

王鉴出生于书香门第
丰富的家藏为王鉴临摹历代名画真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王鉴早年曾得董其昌的传授
他一生的画业就是沿着董其昌所倡导的摹古方向发展
揣摩董源、巨然、吴镇、黄公望等诸多前辈大家的笔意
吸收并转化这些前辈的笔墨结构
形成自己丰富的山水画语言

此图是王鉴仿吴镇(梅道人)《溪亭山色图》之作

图中峰峦浑厚
枫林青柏
山间云气蒸腾
给人以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之感

构图疏密有致
远近景互衬互映

从笔墨上不难看出因系仿吴镇画法
故笔法稍粗而不尖
且笔墨浑融
将吴镇的笔法特点传摹得惟妙惟肖

王鉴所绘之作多仿董巨、黄公望、王蒙画法
仿吴镇者极为罕见
“丁未”为清康熙六年(1667年)
应属作者晚年杰作

王鉴(1609-1677年)
字玄照
后改字元照、圆照、元炤
号湘碧
自称染香庵主
太仓(今属江苏省)人
因明末曾官廉州知府
故人们常以“王廉州”称之

擅绘山水
宗法五代董源及以黄公望为首的“元四家”
皴法细密
墨色浓润
以仿古功力深厚而备受人们称道

与同时代的山水画家王时敏、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
他们在清初画坛上形成了极强的复古势力
进一步规范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和程式
同时
也阻碍了中国山水画的进一步发展

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传世

恽寿平(1633—1690年)
又名格
字正叔
号南田、白云外史等
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早年工绘山水
宗元人王蒙画风
笔墨清灵秀洁
意境萧散幽淡

后改绘花鸟
远师宋徐崇嗣
近学明人
注重写生
更发展了没骨技法

所画花鸟禽鱼很少用笔勾线
主要以水墨直接点染
追求天机物趣
一洗前习的画法而对后世花鸟画的创作影响极大
开创了 “常州画派”

他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并称“四王吴恽”
亦称“清六家”

  董其昌(1555—1636年)
字玄宰
号思白
又号香光居士
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
官至礼部尚书
卒谥文敏

精于书画鉴赏
富收藏

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
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

工书法
自谓于率易中得之
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

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
但并不泥古
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
拙中带秀
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
并以其为代表
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董源(
—962年)
五代时南唐画家

一作元
字叔达
钟陵(今江西进贤)人
南唐中主时任北苑使

《宣和画谱》中记载董源作品甚多
但传世寥寥

传董源山水有“水墨”和“青绿”两类
今仅见“水墨”一路
多作江南一带山水景色
幽旷平和
得山水之神气
意趣天真
品格高古
开创江南画派特有风格

后世巨然继承董源衣钵
与之并称“董巨”

巨然
五代宋初画家

江宁(今江苏南京)人

南唐亡
至开封(今属河南省)
为开元寺僧

多以长披麻皴画山水
山顶多作矾头(石块)
与董源并称“董巨”
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

 吴镇(1280—1354年)
字仲圭
号梅花道人
浙江嘉兴人

早年研习儒、释、道经典
后往来杭州、嘉兴地区
卖卜为生
以诗文书画自娱
终生不仕

其画以山水、墨竹著称
为"元四家"之一

善草书
师法怀素、杨凝式
多用于题画
独立的书作极为罕见

黄公望(1269—1354年)
字子久
号大痴道人

本姓陆
名坚

字子久
号一峰、大痴道人
晚号井西老人

/常熟(今江苏)人

早年一度在大都(今北京)监察御史院当书吏
曾入狱
后隐逸于苏南和富春山
系道教全真教派教徒

他专擅山水
取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
又得元代赵孟頫之“古意”
为“元四家”之首
著有《山水诀》

王蒙(**8—1385年)
字叔明
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赵孟頫外孙

曾作过元朝小官
元末弃官归隐黄鹤山(今浙江余杭县临平镇)

入明
曾任泰安知州
后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捕
死于狱中

工诗文书法
善画山水
为“元四家”之一

《明史》卷二八五有传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王鉴仿梅道人溪亭山色图轴”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