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祁富春山居图轴

阅读

王原祁富春山居图轴(图1)

《富春山居图》轴

王原祁绘
纸本
墨笔
纵98.8厘米
横60.1厘米

本幅款识:“癸酉清和雨窗
余作观大痴富春长卷歌
适伦叙年兄以素纸索画
遂写其意请正
王原祁

” 钤“王原祁印”、“麓台”、“古期斋”印

右下角钤“虚斋鉴定”等藏印两方

诗堂有陈元龙、孙岳颁、胡会恩三家诗题及“有余闲室宝藏”等鉴藏印二方

陈元龙题:“大痴吹笛车厢去
粉本零残半有无

好手今推王给事
人间重见富春图

陈元龙

”钤“陈元龙印”、“乾斋”印

孙岳颁题:“富春山绘黄公望
生面重开王麓台

应是长歌歌不尽
画中诗见右丞才

孙岳颁

”钤“未尝有松石画意”、“孙岳颁印”、“尌峰”印

胡会恩题:“诗成泼墨意萧闲
吞吐烟云尺幅间

何必按图寻子久
分明雨后富春山

胡会恩

”钤“胡会恩印”、“孟纶”印

此图是画家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52岁时仿效元代绘画大师黄公望的得意之作《富春山居图》的笔法而创作的
在经营位置、山脉开合起伏以及笔墨运用方面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造诣

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用笔松动老辣
王原祁对黄公望的画风了如指掌
在不断地临摹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他在这幅仿作中皴擦点染运用自如
技法高超
尤其在笔墨运用方面
先笔后墨
晕染多次
由淡而浓
渐次增加
最后以焦墨破醒
给人以厚重的感觉

山体、景物比黄公望所画更厚重、更严谨、更细密

王原祁的绘画风格在“四王”之中很有特色
他发展了董其昌对具有抽象意味的笔墨形式的追求
具有程式化的特征

他绘画的目的在于娱乐性情
偏重于理想
这与西画偏重于实景有着显著的区别

在今浙江桐庐县西
相传汉代严子陵曾耕钓于此
因而有名
又称“严陵山”

 王原祁(1642—1715年)
字茂京
号麓台、石狮道人
江苏太仓人
王时敏之孙

清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

因画艺
被召供奉内廷
深受皇室青睐
地位显赫
任《佩文斋书画谱》纂修官和《万寿盛典》总裁
官至户部侍郎
故称“王司农”

他擅画山水
其绘画艺术承绪家学
自幼得到祖父王时敏的刻意指导
一生倾注于笔墨施运的营求中
自称笔端有“金刚杵”
画风中年秀润
晚年苍浑

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合称清初“四王”

王原祁做为“四王”中最年轻的一位画家
秉承家学
追摹古法
在不懈创作的同时
以同样方法再授弟子
对山水画的发展及“娄东派”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其对绘画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清中、后期“小四王”(王昱、王愫、王宸、王玫)、“后四王”(王三锡、王廷之、王廷国、王鸣韶)

“四王”的绘画创作继承明末董其昌的绘画理论和实践
力图集古人之大成
被确立为正统画派

追随王原祁的画家众多
形成“娄东派”
几乎独占了当时的画坛

著有《雨窗漫笔》、《扫花庵题跋》等

 陈元龙(1665—1736年)
字广陵
号乾斋
一号高斋
浙江海宁人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榜眼
官大学士入直南书房

工楷书
法赵孟頫、董其昌

圣祖曾命就御前作大书一幅
颇受嘉奖
以御书阙里碑文赐之

著有《爱日堂文集》

谥号文简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九有传

黄公望(1269—1354年)
字子久
号大痴道人

本姓陆
名坚

字子久
号一峰、大痴道人
晚号井西老人

/常熟(今江苏)人

早年一度在大都(今北京)监察御史院当书吏
曾入狱
后隐逸于苏南和富春山
系道教全真教派教徒

他专擅山水
取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
又得元代赵孟頫之“古意”
为“元四家”之首
著有《山水诀》

县佐官

《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有丞、尉

”《续汉书·百官制》注引《汉官》:“洛阳……丞三人
四百石

”地方县个别有置左右二丞者

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的合称

他们在绘画风尚和艺术思想上承明末董其昌之遗绪
画风崇尚摹古
讲求笔墨韵味
于清初画坛居“正统”地位

“四王”对清及近代的山水画创作趋向有着重要影响

董其昌(1555—1636年)
字玄宰
号思白
又号香光居士
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
官至礼部尚书
卒谥文敏

精于书画鉴赏
富收藏

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
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

工书法
自谓于率易中得之
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

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
但并不泥古
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
拙中带秀
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
并以其为代表
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王原祁富春山居图轴”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