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长江万里图卷

阅读

吴伟长江万里图卷(图1)

《长江万里图》卷

吴伟绘
绢本
淡设色
纵27.8厘米
横976.2厘米

卷末自题:“弘治十八年乙丑九月望
湖湘吴伟寓武昌郡斋中制”
并有汪尧辰、汪尧庚二家题记

此图绘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
为吴伟传世水墨写意画中少有的长卷巨制
也是作者在故乡创作的重要作品

这一年画家47岁
距去世只有3年

图中描绘了万里长江沿途的壮丽云山、幽谷山村、城乡屋宇、江上风帆
并以众多名胜古迹点缀其间

画面峰峦起伏连绵
江河湖港气象万千
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及环境而设
点缀于山川湖泊之间

吴伟的山石画法一般受马、夏传统“俱作斧劈皴”的影响
但在这幅作品中
他采用刚健奔放的勾勒与水墨晕染相结合的手法
挥洒纵横
描绘出万里长江的憾人气势
表现了画家以雄强风格取胜的艺术特色
在宋元以来放笔写意一派的水墨山水中有其独特的创造性

长江
中国第一大河
发源于青海省
流至上海入东海
全长6
300公里
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

因江上风帆及众多名胜古迹点缀其间
故有“历史画廊”之称
为诗人和画家们常用的创作题材

吴伟(1459—1508年)
字士英
又字次翁
号小仙
江夏(今湖北武汉)人

一生经历了几次从宫廷画家转为职业画家的过程

幼岁家道破落
被湖广左布政使钱昕收养
即学绘画

17岁至南京
受到公卿士大夫器重
声誉渐著

20多岁时游京师
应召入宫
宪宗授以锦衣卫镇抚
待诏仁智殿
因个性倔强
不事权贵
不久即放归南都
在金陵一带藉画谋生

30余岁孝宗登位时
二次征召入宫
待遇更高
授官锦衣百户
御赐“画状元”印
并恩准荣归老家武昌祭祖
在京赐西街府第
但他不耐拘束的性格和对官场的认识
使其在入宫两年后即“称疾归
居金陵秦淮上” (明·何乔远《名山藏》)
继续过着自由自在的职业画家生活

武宗继位后
于正德三年(1508年)再次召他入宫
他却因饮酒过度而猝死
年仅50岁

吴伟恃才负气
放浪形骸
喜剧饮狎妓
常短褐垢脸
故创作也多狂放之迹

擅长山水、人物
山水承戴进衣钵
主宗南宋“院体”
更趋粗简放逸
也有融诸家之长的集大成面貌

人物画早年以工笔白描法为主
承北宋李公麟传统
后出现粗笔画法
呈水墨写意面貌
其源出自南宋马远、夏圭和梁楷“减笔画”

他是继戴进之后的“浙派”大家
以粗劲纵横之笔
挥洒淋漓之墨
进一步发展了雄健豪放之风
增强了力度、动感和气势
“浙派”后学主要宗法吴伟画风
故又有“江夏派”之称

山川指山岳、河流和平野

方志类书中常将“山川”列为一目
用以记载某一地区的形胜
诸如:山脉、河流、湖泊、池沼、津梁
以及与山川有关的森林、矿藏、名胜、景观等

中国画技法名称

皴法是指用画笔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
“斧劈皴”是皴法的一种
画家采用毛笔横扫
用笔极有力度
以表现山脉坚硬之石质
犹如巨斧劈出一般
很有特色
故名“斧劈皴”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吴伟长江万里图卷”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