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期巩义窑绞胎三足炉,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唐时期巩义窑绞胎三足炉<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绞胎三足炉

高11厘米
口径10.7厘米
足距15.8厘米

  炉口外卷
圆腹
下承以三兽足
此炉通体绞胎
即以两种颜色胎泥绞出花纹

  此炉造型端正
炉身与三足比例合理
利用绞胎的纹理将器身的纹饰搭配成不规则的团花图案
是绞胎器物中难得的佳作

  三足炉是河南巩义窑常见的器形
其造型仿自唐代的金银器
品种以唐三彩较为多见
此外还见有白釉、黑釉、蓝釉等品种
此绞胎三足炉亦应是巩义窑制品
绞胎为唐代瓷器生产中出现的新工艺
流行于唐、宋时期
其做法是用白、褐两种颜色的泥绞出木理纹及团花、水波、行云等纹样
宋代还出现了羽毛状花纹
这种工艺开辟了瓷器装饰的新途径
唐代绞胎器物以河南巩义窑产品最具代表性
常见器物有瓶、罐、盘、枕等
中国传统纹饰之一
凡呈圆形的图案谓团花
常见的有团龙、团鹤、团螭、团花蝶等
            
巩义窑窑址在河南省巩义市
该窑创烧于隋代
唐代有很大发展
以烧白瓷为主
也烧造三彩釉陶及黄绿釉、蓝釉陶器
唐开元时期这里曾一度为宫廷烧造贡瓷
唐代低温彩色铅釉陶的通称
它以含铜、铁、钴、锰等多种金属元素的矿物做呈色剂
入铅做助熔剂
即可以直接施彩釉入窑经800℃左右低温一次烧成
也可以先烧素胎
再施彩釉入窑低温二次烧成
所谓“三彩”即多彩之意
包括黄、绿、白、褐、蓝、黑、紫等多种色彩
有的一色单用
有的多色混合使用
而黄、白、绿三色在三彩器中最为常见
制作时先在胎体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
然后有意识地施以各种色釉
或者使用类似“蜡染”的所谓“漏花”技法
做成色彩缤纷的器物
唐三彩是在汉代铅釉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三彩器始创于唐高宗时而盛于开元朝
多用作随葬明器
在我国河南、陕西等地有大量**
其器类繁多
包括日用器皿、建筑物、家具、动物、人物等
均有制作
其中各种动物俑及人物俑在世界美术史上享有盛誉
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
呈色剂为氧化钴
最早出现于元代
但传世品不多
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唐时期巩义窑绞胎三足炉,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