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时期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云龙纹盘,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元时期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云龙纹盘<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卵白釉印花龙纹

高4.1厘米
口径15.9厘米
足径5.3厘米

  盘敞口
浅弧壁
圈足
胎体洁白
里外施卵白釉
内底及内壁均模印云龙纹

  枢府釉是元代景德镇地区创烧的一种白釉品种的统称
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
釉呈失透状
色白微泛青
恰似鸭蛋色泽
故又称“卵白釉”
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
题材比较简单
常见的有龙纹、芦雁纹或缠枝花纹
因这些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往往模印“枢府”两字
故称“枢府釉白瓷
枢府是掌管国家军队大权的重要机构枢密院的简称
在元代白瓷上模印“枢府”字样的瓷器一般被认为是景德镇为“枢密院”烧制的专用瓷器
除“枢府”字样外
在元代这类白瓷上还见有“太禧”、“东卫”等字
卵白釉瓷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瓷的统称
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
釉呈失透状
色白微泛青
恰似鸭蛋壳色泽
故称“卵白釉”
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
题材比较简单
常见的有云龙纹、芦雁纹、缠枝花纹等
因卵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常模印“枢府”两字
故又称“枢府釉瓷”
“枢府”是元代掌管国家军队大权的重要机构“枢密院”的简称
在元代白瓷上模印“枢府”字样的瓷器一般被认为是景德镇为“枢密院”烧制的专用瓷器
除“枢府”字样外
在元代卵白釉瓷上还见有“太禧”、“东卫”、“福禄”、“白王”等铭文
更多的则不带铭文
   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瓷器的创烧
为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甜白釉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元代卵白釉瓷器在元代墓葬、窖藏、沉船及元大都遗址中均有发现
1984年安徽歙县元代瓷器窖藏曾**109件卵白釉瓷器
而且均带有“枢府”铭文
是一次性**“枢府”铭卵白釉瓷器最多的一次
经综合排比研究后得知
卵白釉瓷约在元代大德年间(14世纪初)就已经烧造
并且终元一代盛烧不衰
一直到明代早期还在烧造
时间长达一个世纪左右
陶瓷纹饰工艺
即用雕有装饰纹样的瓷质印模
在尚未干透的瓷胎上拍印出花纹
或用刻有纹样的模子制坯
直接在瓷坯上留下花纹
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
成熟于北宋后期
纹饰多在盘碗的里部
宋代定窑印花题材以牡丹、梅花、莲花、萱草为多见
菊花次之
布局有缠枝、折枝、转折等方法
讲求对称
此外还有禽鸟纹、婴戏纹等
纹饰生动活泼
线条流畅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
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
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
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
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
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瓷器装饰技法之一
以刻有花纹的印模在成型后半干的坯体上压印
使花纹印到坯体上
施釉烧成后
胎上的印纹在釉层的掩映下若隐若现
称“模印”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
原名新平
因地处昌江东南
故又名昌南镇
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
以皇帝年号名
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
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
瓷、茶并茂
工商辐辏
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
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
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
明、清以来
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
专门烧造宫廷用瓷
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
于是
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
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
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
枝叶相互缠绕
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
统一中寓变化
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青瓷和白瓷的区别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多少
如果含铁量下降到1%以下
就能烧成白瓷
成熟白瓷的出现大约在隋代
它比青瓷的出现晚约四百年
白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制瓷工艺的进步
它为元、明、清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元时期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云龙纹盘,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