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时期钧窑天蓝釉紫红斑双系罐,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元时期钧窑天蓝釉紫红斑双系罐<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钧窑蓝釉紫红斑双系
金—元
高10.2厘米
口径13厘米
足径6厘米

  罐敞口
短颈
鼓腹
宽圈足
肩部对称置圆系
里、外施天蓝色釉
釉面有开片
口沿、足边及系的侧面釉薄处呈酱色
外壁饰月牙形的紫红色斑块
似一弯新月挂在天边
别致新颖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
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城内的八卦洞
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
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
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
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
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
称“蚯蚓走泥纹”
北宋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盆托、洗、盘、炉、钵、碗、尊等
花盆、盆托、尊等器物底部往往刻有一至十的数目字
表示一套器物的大小序号
还有的刻有“奉华”等字样
           
属于高温颜色釉
从天青釉演变而来
创烧于清康熙年间
色调似天空之蔚蓝色
故称“天蓝釉”
天蓝釉含钴量在1%以下
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对呈色均有影响
             
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
呈色剂为氧化钴
最早出现于元代
但传世品不多
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
系即器耳
以双系形式为常见
其技法为采用双泥条平行排列的形式贴塑在瓷器表面
并在双系上刻划锦纹
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
开裂的原因有二:一是器物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
影响了分子的排列
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
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
后来人们掌握了开片的规律
开片即被利用作为一种釉面装饰
隋代白瓷上的开片尚属自然开裂
还未形**为性的装饰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元时期钧窑天蓝釉紫红斑双系罐,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