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时期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罐,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元时期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罐<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

通高6.5厘米
口径5.5厘米
底径6厘米

  罐直口
直壁
平底
附嵌入式盖
外壁采用白地黑彩装饰
主题图案为缠枝卷草纹
盖面饰一折枝卉纹

  此罐形体较小
应为蟋蟀罐
图案简捷流畅
自然大方

  这种白地黑花装饰技法缘于北方磁州窑
但又具有吉州窑自身的特色
其白地泛黄
黑花发褐
底色与纹饰色彩的对比没有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瓷那样强烈
宋代著名瓷窑之一
位于江西吉安永和镇
宋时称吉州
故名“吉州窑”
又因烧造地点在永和镇
也称“永和窑”
其创烧于唐而终于元
所烧品种繁多
是一座综合性的民间窑
吉州窑瓷器地方特色浓郁
其中以黑釉瓷器上特有的装饰风格著称于世
除剪纸贴花外
还有木叶贴花、剔花、**釉、鹧鸪斑釉等等装饰手法
皆惟妙惟肖
   磁州窑系特有的品种之一
其工艺过程是在成型的坯胎上敷一层洁白的化妆土
然后用毛笔蘸一种含铁量较低的褐铁矿石料在白色的化妆土上绘画
再罩一层薄而透明的玻璃釉
入窑经高温烧成
纹饰题材多来自民间生活
黑白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
具有醇厚的乡土气息
           
  瓷器纹饰
又称卷叶纹或卷枝纹
宜于作各种器物的辅助纹饰
            
17、18世纪传入中国的一种装饰花纹
俗称西蕃莲
如果没有花朵
则称为卷草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
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
枝叶相互缠绕
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
统一中寓变化
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花卉画的一种
画花卉不写全株
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
故名
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
  
  北宋、元、金代北方地区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
窑址位于河北磁县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
宋代属磁州
故名
产品以白瓷、黑瓷和白地釉下黑、褐彩绘瓷为主
白瓷装饰有划花、剔花、绿斑、褐斑及珍珠地划花等
白地釉下黑、褐彩划花器是磁州窑的优质瓷
器物除瓶、缸、罐、碗、盆等日用品外
以瓷枕颇为著名
枕底往往有张家、李家、王家和陈家造等印记
图案内容除一般的花鸟禽兽外
还有各种富有生活气息的题材
清新活泼
瓷枕上往往书写宋、金流行的词牌、曲牌
如《满庭芳》、《朝天子》、《普天乐》等
开创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新途径
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人对黑色釉地上饰以天蓝或月白等色花斑的瓷器的称谓
唐代工匠为了改变黑釉瓷器的单调色彩
创造性地在黑色的铁质底釉上施加以铜、锰、钛、磷酸钙等为原料的釉料
经高温烧制
釉料相互融合、浸润
变化出黑蓝、天蓝、褐色、月白等彩色斑纹
深受人们的喜爱
其产地主要有河南鲁山、郏县、内乡、禹县及山西交城等地
产品以腰鼓最为著名
   20世纪60年代
以陈万里、冯先铭为代表的古陶瓷研究者
先后在河南省的鲁山、郏县、内乡、禹县及山西交城等地发现唐代烧制花瓷的窑址
其制品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黑色或黑褐色釉饰以月白或灰白彩斑
多产于河南鲁山段店及禹县下白峪和山西交城
一类为黑色、褐色或钧蓝釉色饰以天蓝色彩斑
出产于河南郏县黄道窑和内乡二处
这些窑址**的标本为我们廓清了唐代花瓷的生产状况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元时期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罐,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