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尖底瓶价格

雅集网/冉 阅读

本文目录

古代小口尖底瓶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

用绳拴到吊耳上放进水里汲水时
尖底先接触水面
继续放入水中后由于受浮力作用不均衡
使陶瓶很容易沿水平轴翻转
使水能灌入瓶内

而当陶瓶水渐满后
由于装满水的陶瓶重量加大
使陶瓶又在水中重新恢复垂直状态
提出水面后瓶内水不会洒出

古代从井中取水尖底陶器叫什么

尖底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典型水器
BC5000-BC4000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高41厘米
口径5.8厘米
泥质红陶
杯形小口
细颈
深腹
尖底
腹偏下部置环形器耳一对
腹中上部拍印斜向绳纹

用作汲水
因为其底尖
容易入水
入水后又由于浮力和重心关系自动横起灌水
同时
由于口小
搬运时水又不容易溢出
正是由于这些优点
小口尖底瓶成为仰韶文化最为典型的器类之一

现存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原始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彩陶装饰纹样

追溯绘画的渊源
首先会想到史前时期那些画在陶器上的纹饰
正是由于器表绘有精美的纹饰
考古学家把这些陶器叫作彩陶
这些彩陶制作的年代在大约距今3000年至5000年间
它们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最集中的地区是青海、甘肃
陕西南部和河南北部
彩陶大多是红色陶质的盆、瓶、盘、豆一类盛器
原始艺术家用一种刷笔
醮了黑色、白色以及红色画在器表上

彩陶纹有两大类
一类是抽象的图案
一类是具象的人、动物或昆虫一类的形象
图案类的纹饰数量很大
种类也非常多
常见的有水波纹、旋转纹、圈纹、锯齿纹、网纹等十几种
线条画得规整流畅
图案的组织讲究对称、匀衡、变化
疏密得体
并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则
在甘肃省马家窑一带发现的被称之为马家窑类型的彩陶上
大都描绘水波纹、旋转纹图案
这些图案匀称、流畅
十分精彩
看上去真有行云流水之感
使人觉得轻松活泼
平和而亲切

面对这些五千年前的历史遗存
我们很容易想象到历史中讲述的原始氏族社会的情景:男人耕作
狩猎
捕鱼
女人从事家务或采集
没有剥削
没有奴役
一幅平等和谐的社会景象
稍晚于此的半山类型和马场类型彩陶的纹饰则发生了变化
那些锯齿纹、四大圈纹以及蛙纹等显得大起大落
粗犷狞厉
甚至怪诞神秘

当时原始社会行将解体
社会发生变革
战乱、动荡等不安的情绪也在图案中流露出来
由彩陶纹图案所引发的联想并不是浪漫主义的主观臆想
在历代图案和图画中
都或隐或显地折射出当时社会风貌的基调和时代的主要精神

半坡人解说词

年代距今约6800─6300年
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定居的
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
建立村落
半坡是一个没有贫富差别的原始社会
居住区有壕沟围绕
以防野兽侵害
房屋为地面和半地下式的
呈方形或圆形
居住区中央有长方形大屋
可能是氏族集体活动的场所
多种农具、鱼猎工具的**
反映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

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等

彩陶十分出色
红地黑彩
花纹简练朴素
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

北阳平遗址的历史性贡献

北阳平遗址位于灵宝市的西北部
东距灵宝市区约20千米
该遗址坐落在阳平小塬的中南部
在北阳平村西

海拔高度430~470米
高出现河床20~60米
地势较平坦
东边依阳平河的一面坡势较缓
西边临关子沟的一面呈峭壁状

该遗址南北长近2000米
东西宽约400500米
文化层厚3~5米
略呈“西南-东北”走向
总面积达90万平方米
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仰韶时期大型的古文化遗址之一
有“十里长街”之称

1956年
灵宝文物工作者首先发现了北阳平遗址
之后
1980年、1984年原洛阳地区文物处组织了两次调查
主要是弄清了北阳平遗址的范围、包含物年代等

1988年
当地文物部门又组织了第三次调查
为北阳平遗址建立了“四有”档案
1998年
河南省考古研究所领队
组织市、县两级文物部门
以北阳平遗址为重点
对周边其他遗址进行调查

这次调查
对北阳平遗址相关内容进一步确定
划开了与北阳平遗址有较大距离间隔的下河村遗址和乔营遗址
确认北阳平遗址范围
北阳平遗址为铸鼎塬聚落遗址群中面积最大的遗址
同时
又调查发现了周边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32个遗址

1999年2月至3月
河南省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河南一队、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和灵宝市文物**委员会组成联合调查队
对铸鼎塬聚落遗址群进行了第五次拉网式调查

这次调查历时近一个月
调查涉及铸鼎塬周围阳平河流域和沙河流域的25个遗址
取得了重大收获
北阳平遗址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

第一次发掘于1982年8月
由洛阳地区文物处组织
在北阳平遗址中部发掘面积175平方米
共清理房基2座、墓葬13座(含3座战国墓)、灰坑11个
**文物200多件(其中完整器物27件)
主要有泥质红陶罐、彩陶盆、陶、陶缸和石斧、石铲、穿孔石刀等
进一步确定该遗址为仰韶文化中期遗址
且延续时间较长
直至商周

第二次发掘时间为1999年11~12月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三门峡文物工作队、灵宝文物**委员会组成的联合考古工作队发掘
在北阳平遗址中部
发掘面积320平方米
发现仰韶时期灰坑24个、墓葬2座、房基3座
**各类陶片、石器、骨器共10万余件
经整理
较完整的有110件

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
夹砂红陶为次
器物为各种类型的折沿、卷沿鼓腹盆
夹砂褐陶、灰黑陶、上腹部饰多道弦纹的鼓腹折沿罐
敛口浅腹平底钵
双唇口尖底瓶

灶等
器表以素面为大宗
另有一定数量的弦纹、绳纹、线纹和彩陶
彩陶纹饰以圆点、弧线三角、勾叶、垂嶂、条纹的组合图案为主
华丽繁褥
显示了较高的审美水平

这次抢救性试掘获得了重要成果首先
这次试掘基本搞清了北阳平遗址的文化内涵
在年代上晚于以东庄村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遗存
而又早于以西王村仰韶文化晚期为代表的遗存
属于典型的庙底沟类型

虽然迹象早于庙底沟一期和晚于庙底沟二期的也有
还有周代的文化层
这说明这里古人类居住时间很长
但最发达的还是庙底沟时期

其次从**的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看
种类繁多
制作精细
绝非一般工匠所为
大型器物令人震惊
如口径94厘米的大缸、90厘米的黑陶大瓮、50厘米的夹砂大缸
在同时期其他遗址里是不多见的

超薄大型红陶小口尖底瓶
即使现在的工匠制作也有一定难度
制作精细的庙底沟时期的小口尖底瓶瓶盖和陶塑人头艺术像
在河南豫西考古史上实属罕见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两块彩陶盆沿上发现两处符号
是最早的文字
还是记事符号
有待专家进一步研究
另外从**的大量兽骨分析
以圈养的家猪骨为主
野兽骨和鱼骨较少
这说明当时生产力已比较发达
人们食肉以圈养为主
狩猎业和捕鱼业已退居次要位置

发的窖藏灰坑排列有序
多数灰坑有台阶
其中最大的口径在3.7-4.5米
坑深3.2米以上
这种深而大且密度较高的窖藏坑在别处也是不多见的
在窖藏灰坑南侧
发现有仰时期的陶窑
这种陶窑在仰时期的其他遗址中很少发现

北阳平遗址堆积厚
文化内涵丰富
是以仰韶文化中期即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遗存为主的大型聚落
与周围遗址相比
具有中心聚落的性质
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

1987年2月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北阳平遗址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
国务院公布北阳平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
北阳平遗址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首选遗址
也是“十一五”期间国家资助保护的全国100个大遗址之一

山西芮城文化遗产有哪些

1、永乐宫:因故址在永乐镇而命名
又名大纯阳万寿宫
原址位于芮城县永乐镇招贤村
1959年至1964年间
因修建三门峡水库
被整体搬迁至芮城县城北郊的龙泉村附近

永乐宫于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动工兴建
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竣工
施工期达110多年
元中统三年(1261)扩为“大纯阳万寿宫”
现存的主要建筑为一门三殿
一门为龙**殿
也就是无极门
三殿为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

永乐宫的壁画满布在四座大殿内
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
《朝元图》描绘的是群仙朝谒元始天尊的情景:青龙、白**两神为前导
南极长寿仙翁和西王母等八个主神的四周
簇拥了雷公、电母、各方星宿神及龙、蛇、猴等多位神君
另有武将、力士、玉女在旁侍奉
全图近300个神仙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
形成了一道朝圣的洪流
在用色上
采用了传统的重彩勾填方法

2、清凉寺:位于芮城县西陌镇寺里村
创建于元大德七年(**3年)
清凉寺除了保存有元、明、清各代价值颇高的数十幢石碑外
现存的大雄宝殿也历经岁月沧桑
仍是原汁原味的元代建筑
殿宇设计气势磅礴
造型巍峨壮观
斗拱古朴壮美
梁架粗犷豪放
为扩大殿内实用面积而使用“减柱造”手法
大爬梁自前檐斗拱后尾直接挑承在平梁以下
减轻了横梁净跨负荷
是元代建筑结构上的重大创举
为研究元代建筑的形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3、广仁王庙:位于芮城县中龙泉村
现仅存正殿和清代戏台及碑刻四方
大殿建于唐文宗太和五年(831年)
五开间四架椽进深三间
平面呈长方形
单檐歇山顶
柱头斗拱为五铺双抄偷心造
各种斗欹部的幽度极深
拱瓣棱角显明
内部搁架铺作斗拱硕大
叉手长壮
侏儒柱细短
构成极平缓的厦坡
只有五台山南禅寺可相比拟
殿内无柱
梁架全部露明
整个建筑结构简练
古朴雄浑
显示了唐代建筑风格

4、芮城城隍庙:位于芮城县县城永乐南街
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
元、明、清各代均有重修和重建
现遗存享亭为元代建筑
献殿为明代创建清代重修
大殿为北宋建筑
明清多次修葺
寝宫及献殿两侧的东西厢房为清代建筑

5、巷口寿圣寺砖塔:位于芮城县县城东北0.5公里处的巷口村西
该塔创建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
元、明、清历代均有重修
旧称“芮城八景”之一的“塔寺晨钟”即指此

塔为十三层八面的楼阁式塔(其中底部三层以仿木额枋承斗栱出檐
上部各层则叠涩出檐
其形制与外观实质上介于楼阁式塔与密檐式塔之间-)
采用砖砌仿木结构
高46米
底层南面辟门
以上各层四面设装饰性壸门
塔刹为铁质覆钵式
塔内原楼梯已毁
现内空
另残存宋代佛教人物壁画约20平方米

6、河遗址:址位于芮城风陵渡河村一带
北至永济市独头村北涧
南至芮城县涧口南沟
长达13.5千米
由17个地点组成
形成一个遗址群
地质时代为距今约6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

1960年至1980年
先后五次发掘
**的动物化石主要有肿骨鹿、披毛犀、扁角鹿、对丽蚌、德氏水牛、二门马、野猪、师氏剑齿象、东方剑齿象、纳玛象、三趾马、**等
石器共**了138件
以大石片制作的砍斫器、石球和三棱大尖状器为特色
其原料除极少数为脉石英外
绝大部分为石英岩制成
主要以锤击法和碰砧法打下石片加工而成
由于技术的不熟练
制作粗糙

芮城河遗址是目前华北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的一处旧石器文化遗址
由于石器的一定组合特点代表一定的文化性质
故合河遗址被命名为“河文化”

7、西侯度遗址:位于芮城县西侯度村
遗址高出河面约170米的古老阶地上
西侯度遗址是中国早期猿人阶段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之一
遗址中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烧骨的发现
昭示出他们已将“火神”征服在脚下
显露出“万灵之灵”的神韵

西侯度遗址为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
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

8、坡头遗址:位于芮城县陌南镇坡头村
是新石器时代遗址
早期属庙底沟二期文化
晚期属龙山文化
坡头遗址发现于1955年
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
2004年
发掘清理墓葬262座
共**玉璧、玉钺、玉琮等玉石器200余件
墓地的发掘被评为2004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9、金胜庄遗址:位于芮城县大王乡金胜庄村
金胜庄遗址文化层堆积厚1—3米
断面暴露有三层间隔7—14厘米的白灰面
地面暴露有大量的彩陶、红陶及夹砂陶片
采集有尖底瓶、钵、盆、罐、豆、鬲等器物残片
1987年曾**一件完整的彩陶曲腹罐
纹饰分圆点弧形三角纹、绳纹、划纹及附加堆纹
还采集有石斧、石刀、石铲等
为仰韶庙底沟类型文化
遗址保存完整

10、东庄遗址:位于芮城永乐镇岳村南
于1955年被发现
1958年5至6月发掘
遗迹有灰坑、窑址、房址和墓葬等
**有仰韶文化早期的泥质红陶、灰陶及夹砂红陶片
纹饰有附加堆纹、线纹、弦纹、黑彩宽带纹、圆点纹等
器型有尖底瓶、敞口钵、双耳罐、深腹瓮等
石器有斧、刀、锛等
这时人类社会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期
在仰韶文化不同类型中
东庄村类型已超越了半坡类型
正向庙底沟类型过渡

11、西王村遗址:位于芮城县西王村
是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
1960年发掘的芮城西王村遗址
发现有生产工具及猪、狗等动物骨骼
可能此处的古人类已能饲养、驯化动物
还发现彩绘的陶器
纹样多由植物花纹和网纹组成
曲腹碗、盆和双唇小口尖底瓶是这个遗址的代表性生活用具
有124件陶质环形装饰品
分圆形、六角形、九角形三类形状
陶环上刻有花纹、辫纹、乳丁纹
这说明古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意识正在加强
也有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

12、古魏城遗址:位于芮城县城关镇北2.5公里处
东西长1.5公里
南北宽1.3公里
古城东起柴涧村、铁家庄
西至后龙泉村、城南沟村
北至永乐宫北0.5公里
南至永乐宫门前
呈方形
周长4500米
残留于地面之上的城墙高出地面l—7米
城址宽度一般在13—15米之间
城墙版筑而成
古城东南、西北、东北三个城角保存较好
城外侧都有月牙状的夯土台
城内**有东周时期的南、豆、罐、瓦等遗物
在城西柴涧村有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墓葬群
**过数批青铜器

"

中国原始彩俑有哪些类型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
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
艺术成就也最高

2、原始彩陶工艺的特点: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
装饰一般用直线
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
很少运用曲线
以动物纹为主

3、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
有折唇和敛口两种

4、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
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
以植物为主

5、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6、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
造型多样
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
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
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
同时又有内彩

7、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
呈橙黄色
表面磨光
造型更加实用
装饰精巧工整
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原始彩陶有哪几种主要类型
其特点如何

原始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
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
艺术成就也最高
  原始彩陶工艺的特点: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
装饰一般用直线
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
很少运用曲线
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
有折唇和敛口两种
  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
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
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
造型多样
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
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
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
同时又有内彩
  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
呈橙黄色
表面磨光
造型更加实用
装饰精巧工整
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
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
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
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
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藏品保养和展示技巧
尽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拥有藏品是一种快乐
而了解藏品价值更是一种幸福
来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
让我们一起了解藏品的历史与文化
藏品鉴定
找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
我们的专业鉴定团队为您的藏品提供专业、准确、可信赖的鉴定服务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小口尖底瓶价格”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