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后期_少虡剑_鉴定特征与方法

雅集网/冉 阅读

春秋后期_少虡剑

春秋后期_少虡剑_鉴定特征与方法(图1)

少虡剑
春秋后期
长54厘米
宽5厘米
重0.88kg

此少虡剑为晋国兵器
山西李峪村**
已知同铭剑有3件

此剑前锋断
脊在两从间凹陷
从宽斜
前锷狭
厚格呈倒凹字形
圆茎无箍
圆形首

格饰错金嵌绿松石兽面纹
剑首饰错金云纹

剑脊上有错金铭文20字
每面10字:“吉日壬午
乍为元用
玄镠铺吕

朕余名之
胃之少虡

”“玄镠”和“铺吕”为制剑的金属材料锡与铜
“胃”通“谓”

铭文的大意为:壬午这天吉日
做了这把好用的剑
做剑的原料是锡与铜

我给这把剑起了个名字
称为“少虡”

古代武器之一种

在春秋战国时期
佩剑同时有表明身份等级的作用

从考古发掘的资料看
青铜剑在西周早期已十分成熟
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由于当时青铜铸造技术的限制
剑身一般较短(50cm以下)
至战国末期才有长剑出现

剑身前端的尖突称作“锋”

剑身中央凸起的棱或凹陷的槽称作“脊”

剑脊两旁称为“从”

剑从两面的刃称为“锷”

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

古代金属的细工装饰技法之一
出现于春秋时期

因多用金银丝
故也称金银错或错金银

通常的做法是用金、银或铜等金属丝、片嵌入玉器或青铜器表面预先留好的凹槽中
形成图案或文字
然后用错石(磨石)错平磨光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
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

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剑首”

古人常在剑首饰玉

玉剑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很流行
魏、晋时期仍可见
宋以后又有仿制

常见的玉剑饰有四种:剑首饰玉、剑锋与剑柄间饰玉、剑鞘上部饰玉、剑鞘下端饰玉


     玉剑首中部之孔可插入剑把
小隧孔用以结系

在战国玉剑首中
除圆形外还有方形作品
上饰蟠螭、谷纹等纹饰


藏品真伪有疑问
让我们为您解答
艺术品鉴赏指南
让您成为艺术品专家
藏品鉴定
找对门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春秋后期_少虡剑_鉴定特征与方法”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