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猫石图卷

阅读

朱耷猫石图卷(图1)

《猫石图》卷

朱耷绘
纸本
水墨
纵34厘米
横218厘米
画幅右上方署款“丙子夏日写八大山人
”钤“可得神仙”、“八大山人”(白文)印2方
幅上又钤“遥属”(朱文)、“禊堂”(白文)等
左右角钤鉴藏印“文心审定”(朱文)、“宝贤堂”(朱文)、“蒙泉书屋书画审定印”(白文)等7方
“丙子”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此图为朱耷71岁所作
全幅景致简洁
绘一只白猫蹲于石巅上拱背缩身
与山石浑然合成一体
它闭目养神
全然无心观赏四周荷花、兰花等俏丽的景致
作者显然运用了象征隐喻的手法
将客观的意象与主观的意识作了巧妙而含蓄的结合
他以心静如水的猫暗喻自己在清王朝统治下不闻不问
远离世俗的隐遁行为
图中荷叶及无名花草以墨气淋漓的泼墨法绘成
与白描勾勒
寥寥数笔的猫、石形成视觉上的黑白对比
不同色调的深浅变化
丰富了画面的空间层次
从而使全卷既充实又空灵
朱耷(1624—1705年)
明宗室宁献王朱权后裔
封藩南昌
遂为江西南昌人
谱名统『0137』
小名耷
清顺治五年(1648年)落发为僧
法名传棨
一生字、号、别号甚多
有个山、驴屋驴、人屋等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始号八大山人
坎坷的命运影响着他的人生观及艺术创作思想
其绘画作品中多寄托着对清王朝的痛恨
对明王朝的眷恋之情
山水画在宗法元黄公望平淡天真和明董其昌润泽秀逸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古拙奇特、劲拔荒率的艺术风格
花鸟画在参照明代沈周、徐渭等文人画法的同时
又融入自己强烈的主观意识
注重鱼、虫、禽等物象的人格化表现
以象征手法表达隐晦的寓意
晚年署款将自己的号“八大山人”四个字以草书体连缀写
似“哭之”、“笑之”
借此暗寓他面对富于戏剧性变幻的人生
哭笑不得
百般无奈的感慨之情
他与同为明遗民画家的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僧”
书法宗王献之、颜真卿
淳朴圆润
自成一格
朱耷中晚年
在书画作品款署中多使用“八大山人”
宋嘉定九年(1216年)
“八大山人”为清代著名书画家朱耷的别号
朱耷中晚年
在书画作品款署中多使用“八大山人”
直至去世
关于“八大山人”一号的含义有多种释法:陈鼎在《八大山人传》中说:“八大者
四方四隅
皆我为大
无大于我也
”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称:“或曰
山人固高僧
尝持八大人觉经
因以为号
”又有专家认为“八大山人”这一别号和朱耷的出身与弃僧还俗有关:“八”指宁王朱权第八代孙
“大”与“耷”同声
表明自己是第八代子孙耷
现在归宗了
除 以“八大山人”为号
朱耷还有“释传綮”、“刃庵”、“雪个”、“个山”、“驴”、“驴屋驴”等法名和别号
中国画水墨技法之一种
相传唐代王墨(又名王默、王冶)始用
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记:“王墨者
不知何许人
亦不知其名
善泼墨画山水
时人故谓之王墨
……凡欲画图障
先饮醺酣之后
即以墨泼
或笑或吟
脚蹙手抹
或挥或扫
或淡或浓
随其形状
为山、为石、为云、为水
应手随意
倏若造化
图出云霞
染成风雨
宛若神巧
俯观不见其墨污之迹
皆谓奇异也
”后世不断发展
使水墨泼在纸绢上
依仗豪放笔势的渲染和水墨的自然晕渗
能塑造出仿佛自然天成的形象
“泼墨法”遂见成熟
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名称
指用墨线勾画物象
不施任何色彩者
名为“白描”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朱耷猫石图卷”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