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宣德时期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明代宣德时期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釉里红鱼纹高足碗
明代宣德
高8.8厘米
口径9.9厘米
足径4.4厘米

  碗撇口
深弧腹
丰底
下承以外撇高足
通体施白釉
釉面泛橘皮纹
碗外壁在白色的釉面上凸起三条红鱼
内底青花双线圈内署青花楷书“大明代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款

  此器造型端庄
鱼纹刻画生动活泼
仿佛三条红鱼首尾相随于水中
莹润的橘皮纹白釉与明代艳的釉里红纹饰互相衬托
相映成趣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是明代宣德时出现的新颖品种
这种高足碗在明代万历、天启及清代的康熙、雍正朝都有仿制
其中以康熙朝仿品最为乱真
但釉面不及真品肥腴明代亮
腹部欠丰满
高足线条略显生硬

  值得一提的是
此种釉里红瓷器上的三鱼纹系高温铜红釉的局部使用
其鱼纹凸起
具有天然红宝石般光泽
文献称之为“釉里红宝烧”
它与一般意义上以铜红彩描绘图案纹饰的釉里红瓷器有所不同
不可混为一谈
  釉下彩品种之一
系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胎上彩绘
然后施釉
经高温一次烧成
因其在釉下彩绘
故称釉里红
釉里红的白地红花
色彩鲜艳
给人以热烈喜庆的感受
自元代创烧以来
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由于铜对窑室内的气氛要求严格
高温下易挥发
因此烧成难度大
元与明代初的制品有些呈色不稳定
明代、清时烧制的釉里红色彩稳定
且更加艳丽
尤其是清雍正朝的釉里红
不仅色泽鲜红
而且成品率高

  以鱼与余同音
寓意“富贵有余”、“连年有鱼”
宋代南北各窑已多有用此题材
在元代景德镇、吉州、磁州、龙泉各窑制品中亦常见
至明代清彩瓷中使用更为广泛
鱼或单或双
或三五追逐
鱼水相融
          
陶瓷器型之一
高足碗于元代的南北方瓷窑已普遍烧制
明代永乐、宣德时继续承烧而造型较元代有所变化
碗身加高
足变矮
其品种除青花外
还有白釉、红釉、青釉等
瓷器釉彩之一
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
因蓝花在釉下
所以青花属釉下彩
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
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
然后施透明代釉
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
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
成为明代、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颜色釉品种之一
其以铜为呈色剂
经还原焰高温一次烧成
红釉于北宋初年已出现
但呈色不太稳定
真正纯正、釉色稳定的红釉是景德镇窑在明代初创烧的鲜红釉
嘉靖年间又创烧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釉
   铜红釉为高温釉
铁红釉为低温釉
高温红釉种类很多
按色泽分别称宝石红、霁红、豇豆红、郎窑红
如按其发展状况
则永乐鲜红、宣德宝石红、嘉靖矾红、康熙的郎窑红和豇豆红较为著名
         
红、蓝宝石都是以色命名的刚玉类宝石
属三方晶系
单晶呈柱状、桶状或近似腰鼓状
化学成分为氧化铝
硬度为9
密度为3.95-4.40
有透明代、半透明代、不透明代三类
颜色以鸽子红、石榴红最为名贵
主要产自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巴西等地
古代
红宝石一直被用作护身符、辟邪符和装饰品
我国清代
红宝石还被用作亲王及一品官的顶戴标志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明代宣德时期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