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宣德时期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明代宣德时期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
高45.3厘米
口径7.8厘米
足径14.5厘米

  壶圆口
口边微外侈
长颈自上而下渐阔
扁圆式腹
椭圆形浅圈足
通体青花为饰
壶口及颈部绘卷草缠枝莲纹各一周
腹部为青花留白海水龙纹
一条矫健威猛的白龙在苍茫无际的大海中遨游
白龙回首曲体
须发飘扬
四肢伸张
呼之欲出
青白相间的波涛上下翻滚
汹涌澎湃
又见点点黑斑
大有铺天盖地、水珠激溅、迎面而来之感
尤其是以青花点白龙双睛
愈显神采

  宣德时期
有“诸料悉备
青花为贵”之说
此壶的装饰过程是先在瓷坯上以尖状工具勾划龙纹轮廓及龙之双目、冠发、厚唇、牙齿、爪趾、鳞等细部
然后在龙身周围用青花料满绘波涛汹涌的海水并施透明代釉
入窑高温烧成

  史载
宣德时青花多用郑和从西洋带回的“苏泥勃青”钴料
呈色深艳明代亮
如蓝宝石一般
线条间往往有晕散现象
有如水墨画的墨晕
加上错落有致的黑色斑点
使画面产生了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瓷器釉彩之一
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
因蓝花在釉下
所以青花属釉下彩
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
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
然后施透明代釉
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
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
成为明代、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
明代、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
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
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
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
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瓷器纹饰
又称卷叶纹或卷枝纹
宜于作各种器物的辅助纹饰
            
17、18世纪传入中国的一种装饰花纹
俗称西蕃莲
如果没有花朵
则称为卷草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
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
枝叶相互缠绕
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
统一中寓变化
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
其绘花朵上下周转
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
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
以莲花为主题者
称缠枝莲
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
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
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
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
此后
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进口青料名
文献上亦称“苏麻离青”
据明代万历年间的《窥天外乘》记载:永乐、宣德年间内府烧造瓷器以“苏麻离青”为饰
苏泥渤青呈色青翠浓重
由于含铁量高
往往出现铁结晶斑点俗称“铁锈疤”
苏料的产地众说纷纭
大多数学者认为是马六甲海峡苏门答腊岛附近
永乐、宣德之后苏泥勃青料渐竭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明代宣德时期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