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雍正时期黄地绿彩海水**纹碗,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清代雍正时期黄地绿彩海水**纹碗<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黄地绿彩海水**纹碗
高6.5厘米
口径15.1厘米
足径6厘米

  碗敞口
弧腹
圈足
通体施黄釉
锥刻海水、祥云与仙鹤图案
以绿彩填饰海水和祥云
以白、黑、红彩绘仙鹤
底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代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碗采用低温釉彩二次烧成技术
所绘图案笔法细腻
生动传神
表现出雍正时期御窑厂制作的官窑瓷器不计工本、刻意求精的工艺技法

  黄釉器在清代是皇帝的专用器具
仙鹤寓意长寿
为清代瓷器上所习见的吉祥图案
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
以后各朝多有烧造
以“黄”与“皇”谐音
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
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
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
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
然后施黄釉
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
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
故有“浇黄”之称
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
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
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
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
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
其釉面光洁
釉色浅淡娇嫩
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
其呈色几无差异
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瓷器釉彩之一
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
因蓝花在釉下
所以青花属釉下彩
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
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
然后施透明釉
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
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
成为明、清代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一般黄釉器的制作是在用高温烧成的素面白瓷上施以低温黄釉
再入小炉经过800-900℃的低温烘烤
使低温黄釉能牢固地附着在器物表面
            
明清代两代的官窑
专门烧造宫廷用瓷
也包括朝廷对内外的赏赐和交换品
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
初设时有窑20座
宣德年间增至58座
厂内分工计23作
以封建的超经济强制为前提
采用协作形式进行生产
由于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
并可以不计工本地提高质量和创新品种
客观上促进了制瓷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瓷业的发展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
用以表示祝福和象征吉祥
明清代以来
以寓意、谐音的方式体现吉祥的图案十分流行
如牡丹--富贵
桃实--祝寿
石榴--多子
蝙蝠--福
喜鹊--喜庆
鱼--富足有余等等
同时
还常用多种动、植物搭配组成吉祥图案纹饰
如:    梅花、竹子、喜鹊——“梅竹双喜”    牡丹、白头翁——“富贵白头”    蜜蜂、马、猴——“马上封侯”    牡丹、瓶——“富贵平安”    鹿、鹤——“鹤鹿同春”    灵芝、仙鹤衔佛手、竹——“灵仙祝寿”    石榴、佛手、桃实——“福寿三多”    卍带、鲇鱼、如意——“万年如意”、“年年有余”    荷花与盒——“和合二喜”    如意云纹、平水杂宝、海水江崖——“寿山福海”等等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清代雍正时期黄地绿彩海水**纹碗,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