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雍正时期黄地绿彩云蝠纹碗,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清代雍正时期黄地绿彩云蝠纹碗<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黄地绿彩云蝠纹碗
清代雍正
高7.3厘米
口径15.2厘米
足径5.2厘米

  碗撇口
腹部下敛
圈足外撇
里外皆施黄釉
外壁用绿彩绘带状祥云
间饰红色蝙蝠口衔绶带葫芦
寓意“福寿万代”
近底处绘绿色莲瓣纹一周
外底书青花“大清代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种类型的碗俗称“鸡心碗
出现于明永乐、宣德时期
该碗沿袭旧制
但造型更加秀美
以娇黄釉衬托绿彩
点缀红、蓝粉彩
这是雍正时期新创的粉彩品种
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
以后各朝多有烧造
以“黄”与“皇”谐音
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
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
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
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
然后施黄釉
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
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
故有“浇黄”之称
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
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
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
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
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
其釉面光洁
釉色浅淡娇嫩
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
其呈色几无差异
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莲花俗称“佛花”
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
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
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
隋初瓷器装饰也受此风影响
瓷器釉彩之一
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
因蓝花在釉下
所以青花属釉下彩
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
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
然后施透明釉
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
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
成为明、清代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瓷器碗式之一
流行于明永乐、宣德时期
鸡心碗敞口
深腹
内底下凹
外底凸出似鸡心状
小圈足
有大、中、小之分
多为白釉、青花两种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多有仿制
釉上彩品种之一
与五彩相对而言
故亦称软彩
创烧于康熙晚期
成熟于雍正、乾隆两代
粉彩在彩绘中以渲染表现明暗
使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层次的变化
《饮流斋说瓷》中说“软彩又名粉彩
谓彩色稍淡
有粉匀之也
硬彩华贵而深凝
粉彩艳丽而清代逸
”粉彩的施绘工艺是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
彩料有用芸香油调合
乾隆时的清代宫档案对粉彩则称之为“洋彩”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清代雍正时期黄地绿彩云蝠纹碗,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