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雍正时期胭脂红釉盘,真品,图片,鉴赏

阅读

                               清代雍正时期胭脂红釉盘<br>真品<br>图片<br>鉴赏(图1)

  胭脂红釉盘
清代雍正
高2.9厘米
口径15厘米
足径9.3厘米

  盘敞口
弧壁
圈足
盘内及足内均施白釉
外壁施胭脂红釉
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代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
外围青花双圈

  胭脂红釉创烧于清代康熙末年
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朝均有烧造
其中以雍正朝产量最大
质量最精
它是一种以微量金(Au)作着色剂、在炉内经800℃左右焙烧而成的低温红釉
由于这种红料是从欧洲转入
故被称为“洋金红”或“西洋红
而西方多称之为“蔷薇红”、“玫瑰红”
又由于这种红釉颇如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之色
故又名“胭脂红”
胭脂红釉的呈色有深、浅之分
深者称“胭脂紫”
浅者称“胭脂水”
比胭脂水更浅淡者称“淡粉红”
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所撰《陶成纪事》中记载当时岁例贡御的57种釉、彩瓷器中即有“西洋红色器皿”
从传世品看
雍正朝胭脂红釉瓷器造型有瓶、罐、盘、碗、杯、碟等
均胎体轻薄
玲珑俊秀
多数为内白釉
外胭脂红釉
极少数为内外均施胭脂红釉
亦称“蔷薇红”、“洋金红”、“玫瑰红”
为低温釉彩
包括釉和彩两种:一为浓艳的粉红釉
因色若胭脂而得名
始见于康熙晚期
雍正时用得较多
施釉较薄
色调鲜艳
另一种指绘画于粉彩器上的桃红色彩
多用于花卉图案上
绘工精致
笔触细腻
            
颜色釉品种之一
其以铜为呈色剂
经还原焰高温一次烧成
红釉于北宋初年已出现
但呈色不太稳定
真正纯正、釉色稳定的红釉是景德镇窑在明初创烧的鲜红釉
嘉靖年间又创烧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釉
   铜红釉为高温釉
铁红釉为低温釉
高温红釉种类很多
按色泽分别称宝石红、霁红、豇豆红、郎窑红
如按其发展状况
则永乐鲜红、宣德宝石红、嘉靖矾红、康熙的郎窑红和豇豆红较为著名
         
瓷器釉彩之一
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
因蓝花在釉下
所以青花属釉下彩
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
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
然后施透明釉
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
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
成为明、清代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即胭脂彩
唐英(1682—1756年)
字俊公
自号蜗寄老人
清代雍正六年(1728年)始奉命驻景德镇御窑厂任协理官
乾隆元年(1736年)起先后**淮安关及九江关并兼理窑务
直至二十一年(其中十五、十六两年一度中止)
在**景德镇御窑厂的前后二十余年中
唐英致力于制瓷工艺的研究
推动了瓷艺的仿古、创新
获得巨大成就
著有《陶成纪事》、《陶冶图说》、《陶人心语》等书
均为研究景德镇制瓷史的重要文献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清代雍正时期胭脂红釉盘,真品,图片,鉴赏”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