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和之豳风图卷

阅读

马和之豳风图卷(图1)

《豳风图》卷
南宋
马和之作
绢本
设色
纵25.7厘米
横55.7厘米

作者根据《诗经·国风》之《豳风》诗意而作

全卷共分七段
依次为《七月》、《鸱号》、《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
每段画前书《豳风》原文

图中人物形象生动
衣纹用兰叶描
笔法流畅潇洒
设色清丽古雅
在诸本毛诗图中
亦属精作

此卷无款印
旧传为马和之画
宋高宗赵构书

但在《伐柯》篇内“構”字因避高宗讳而缺一笔
如“『0133』”
说明该书不是赵构所写
而是画院高手代笔

此图大约在元代初年被分割为两卷
仅《破斧》篇为赵孟頫收藏
明末董其昌误认为是赵孟頫补图

清乾隆年间两卷入内府
合璧装成一卷
并将董其昌、高士奇跋移往后幅

卷首有清高宗弘历御书“苇龠余风”四字
尾纸除董其昌、项元汴等三则题记外
尚有乾隆御题一则
钤明项元汴、清高士奇、梁清标及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藏印多方

张丑《清河书画舫》、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石渠宝笈·续编》、《石渠随笔》等书著录

马和之
生于北宋
生卒年代均未见记载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主要活动于北宋末至南宋初期

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中进士第
官至工部侍郎

工画山水、人物、佛像
风格独特
笔法飘逸高古
迥异于南宋院体画法
时人目为“小吴生”

在表现山水、人物时
他更多地融入了一些书法的笔趣
古朴自然
务去华藻

周密《武林旧事》卷六将马和之列于御前画院之首
然而
根据目前所知资料
两宋画院画家自有其品秩
而无进士及第任官后尚充任画院画家者

此外
马和之的画风与院画的总体面貌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马和之宗法北宋李公麟而有所变化
表现人物所用线条较为短促
运笔迅疾
兰叶描已变为后世所称之“蚂蝗描”

因此
马和之不是南宋画院的宫廷画家
清代《南宋院画录》中称其以“艺精一世
命之总摄画院事”是有一定可能性的
但却并非服务于宫廷的职业画家
而应与李公麟等文人画家并列

五代时西蜀、南唐在宫廷中设立的绘画机构
全称“翰林图画院”
北宋、南宋延置此机构
容纳画家进行创作

 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
元代画家、书法家
字子昂
号松雪、水精宫道人
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

宋宗室
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
入元出仕
历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
卒赠魏国公
谥文敏

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
书画造诣极为精深
“元之冠冕”

其绘画取材广泛
技法全面
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

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
篆、隶、真、草各臻神妙

倡导师法古人
强调“书画同源“

其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

董其昌(1555—1636年)
字玄宰
号思白
又号香光居士
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
官至礼部尚书
卒谥文敏

精于书画鉴赏
富收藏

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
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

工书法
自谓于率易中得之
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

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
但并不泥古
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
拙中带秀
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
并以其为代表
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职官名
见《周礼·天官》
执掌贡赋货藏
以供邦国之用

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高士奇(1645—1704年)
字澹人
清代康熙时期儒臣

钱塘人氏
自幼好学能文
工于书法

因大学士明珠推荐
入内廷供奉

康熙十七年(1678年)始
代为书写密谕并纂辑讲章、诗文
深得康熙皇帝赏识

十九年(1680年)授为额外翰林院侍讲
升侍读
累至少詹士

二十八年(1689年)从康熙皇帝南巡
至其家西溪山庄
御赐“竹窗”榜额

后受弹劾退休回籍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复召来京修书
值南书房
官至礼部侍郎

四十二年(1703年)卒于家
谥文恪

康熙皇帝曾对其评价道:“士奇无战功
而朕待之厚
以其使朕学问增大也

”又名“拖尾”
是书画手卷的一部分
位于后隔水之后

用镶料纸接成
主要用以加大手卷的轴心圆周
以适于在手中把玩并起到保护画心的作用
同时可供鉴赏者题写跋语

项元汴(1524—1590年)
嘉兴(今浙江省嘉兴)人
字子京
号墨林山人
别号香岩居士、鸳鸯湖长、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漆园傲吏等
收藏家、画家

家资富饶
广收法书名画
贮于天籁阁中
其法书、名画以及鼎彝玉石
储藏之丰
甲于海内
精鉴赏
有“项元汴印”、“子京”、“檇李项氏世家珍玩”、“神品”等鉴藏印数十方

工绘画
兼擅书法

著有《墨林山人诗集》《蕉窗九录》等

梁清标(1620—1691年)
字玉立
号棠村、蕉林
别号苍岩子
斋号秋碧堂
河北正定人

中国清代书画鉴藏家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

清顺治元年(1644年)授编修

官至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

精鉴赏
享誉一时

其蕉林书屋
贮图书、书画之属
有富甲海内之誉

刻《秋碧堂法帖》

另有《蕉林诗集》《蕉林文稿》《棠村词》等行世

 十二卷
明代张丑撰

张丑(1577—1643年)
字叔益、青父
号米庵
昆山(今属江苏)人

精鉴赏
富收藏

书名“清河”取自张丑的郡望所在地清河(今属江苏)
“书画舫”取自宋代黄庭坚诗“米家书画船”一句

此书成书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体例仿唐代张彦远的《法书要录》
以朝代为序编排
朝代之下列书、画家人名
人名下列其作品名

书中记述了张丑所藏、所见三国至明中期的书法49件、绘画115幅
抄录了有关这些书画藏品的诗文、题跋、印记等

同时
附有作者公正严谨的点评论证
是明代重要的美术史著作之一

卞永誉(1645—1712年)
字令之(一作合之)
号仙客
盖州(今辽宁盖平)人
隶汉军正白(一作镶红.又作正蓝)旗籍

官至刑部尚书

博学好古
家富藏书籍、碑帖、书画

能书
善画水仙、柏石

精于鉴赏书画
朱彝尊《论画诗》有“妙鉴谁能别苗发
一时难得两中丞”之句
即指卞氏与另一位鉴藏家宋荦

所著《式古堂书画汇考》60卷采前人著录书画之作与其所目见耳闻者
汇而成编
上溯魏晋
下迄元明
集著录之大观
尽鉴赏之能事
至今仍是古书画研习者参阅和引征的重要书目之一

另辑有《式古堂朱墨书画纪》80卷

其常用鉴藏印记有:“令之”、“仙客”、“式古堂”、“卞令之鉴定”等

六十卷
清卞永誉编著

分《书考》、《画考》
著录其目见之清代以前的法书、名画

是书淬取著录书画诸体之长处
又分门别类
先纲后目
先总后分
先本文而后题跋
先本卷而后征引他书
辨其源流
别其真赝
考究详明

又用大小字体、眉注圈识分别正文与外录
条理井然
眉目清楚

自魏晋以来而迄清康熙时所传世之书画于此大备

书画之前有《书评》、《书旨》及《论画》
辑录诸家画论

此书著录宏富
尽管间有谬误
仍不失为一部考据精备之作

二十卷
清代吴升编著

吴升
字子敏
吴县(今属江苏)人

自幼雅好古物
尤精于鉴赏书画

此书前九卷著录法书
自三国魏起至明代止
记有每件作品的书写字数、行数及本文
第十卷为《元明贤诗翰姓氏》
录有元、明时期最著名的法书家小传
第十一卷至二十卷著录自东晋至明代的名画
详尽地描述画面
记录款识、题跋
并加以客观的评论

书前有宋荦及翁方纲序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
共有三编
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
共四十四卷
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共四十卷
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
共二十八函
一百二十册

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

八卷
清代阮元撰

阮元
字伯元
号芸台
江苏仪征人

清乾隆朝进士
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加太子太保、太傅

工诗文
精鉴赏
学通百家

曾奉乾隆皇帝敕命与王杰、董诰、金士松等人编纂《石渠宝笈》续编
将所见书画的题跋、真赝之别等随手记下
著成此书


声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了解更多“马和之豳风图卷”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收藏雅集网》微信公众号。